解读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师资格高频考点
1.奥苏贝尔学习分类法
奥苏贝尔根据以下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的方式,可以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机械学习是指学习者并不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根据字面的联系来记忆某些符号的单词或组合,死记硬背。
意义学习是指以符号为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恰当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接受学习是指教师以结论的形式向学生传授学习内容。
发现学习是指学习的内容不是以结论的形式交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先从事一定的心理活动,发现学习的内容,然后将这些内容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
2.有意义学习的本质和条件
(1)意义学习的本质
所谓意义学习,奥苏贝尔认为,就是在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恰当概念之间建立一种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2)意义学习的条件
从客观条件来看,有意义学习的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心理上可以理解,在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之内。
从主观条件来看,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主要包括:
①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必须有一个合适的能同化新知识的认知结构。
②学习者必须有一种积极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相应的知识联系起来的倾向。
(3)学习者必须积极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相互作用,改善认知结构或旧知识,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3.奥苏贝尔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1)课堂教学原则
①渐进分化原则。
②全面突破原则。
(2)促进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在学习任务本身之前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比学习任务本身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能够在认知结构中与原有的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明确地联系起来。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加涅从这两种理论中吸取了合理的成分。一方面,他承认行为的基本单位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他重点研究了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认知活动。他运用现代信息论的观点和方法,通过大量的研究,建立了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接受和利用信息的过程,学习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中,学习的发生也可以表现为刺激和反应。刺激是作用于学习者感官的事件,而反应是由感官输入及其随后的转化触发的行动。反应可以用操作水平的变化来描述,但刺激和反应之间有“学习者”和“记忆”等基本学习要素。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型,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即学习者对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部认知加工的过程,并详细描述了典型的信息加工模型。他认为,学习可以区分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据此,他将学习过程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理解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认知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发现学习的方式,将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通常被称为认知结构理论或认知发现理论。
1,学习的概念
(1)学习的本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是指反映事物之间稳定联系或关系的内部认知系统,更确切地说,它是一个学习者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
布鲁纳认为,人积极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对进入感官的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转化、储存和应用。换句话说,人是主动选择知识的,是记忆和转化知识的学习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布鲁纳认为,学习是基于原有的认知结构。无论采取何种形式,个体学习都是通过将新获得的信息与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主动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2)学习包括三个过程:获得、转化和评价。
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新知识的获取、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评价。这三个过程实际上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新知识可能是以前知识的提炼,也可能与原有知识相反。知识的转化就是超越给定的信息,用各种方法把它们变成其他形式,以适应新的任务,获得更多的知识。评价是对知识转化的检验,通常包括判断知识的合理性。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给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认知结构。
2.教学理念
(1)教学的目的是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一门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它的基本概念、原则、态度和方法。布鲁纳非常重视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他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是一个层级结构,而这个层级结构的知识可以通过一个人发展出来的编码系统或者结构系统(认知结构)来表达。人脑的认知结构与教材的基本结构相结合,会产生强大的学习效益。在教学中,老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最佳的编码系统,以保证这些学习材料具有最大的通用性,使学生拥有最佳的知识结构。知识的概括水平越高,知识就越容易被理解和转移。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激励原则。所有的学生都有一种内在的学习欲望,内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学生有三个基本的内在动机:一是好奇心(即求知欲);第二,胜任的内驱力(即成功的欲望);第三,互惠的内驱力(即人与人之间和谐的需要)。只要教师能促进和规范学生的探究活动,就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以三种表现形式呈现:动作、图像和符号。动作表征是通过动作学习,不借助语言;图像表征是借助图像,以感知材料为基础的学习;符号表征是借助语言学习的,经验一旦转化为语言,就可以进行逻辑推演。
程序原则。通常每个科目都有不同的方案,没有适合所有学习者的独特方案。因此,我们应该选择灵活的教学程序来组织实际的教学活动。
强化原则。适当的强化时间和节奏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让学生知道结果应该是在学生评价作业的那一刻。过早或过晚都不利于强化。
为了促进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发展,教师必须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引导学生加深对教材结构的理解。在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结构的过程中,要注意:一是教学本身要新颖、对立,跨度要适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能力;其次,选择灵活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法组织实际教学活动;同时,要注意提供有助于学生改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馈,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1)提高智力潜能;
②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
3学会发现;
(4)有助于保持对所学材料的记忆。
认知发现理论是一种值得特别关注的学习理论。认知发现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已有的认知结构、学习内容的结构以及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作用。这些对于培养现代人才都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