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有什么区别?

春秋五霸是五王,战国七侠是七国。

一、春秋五霸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史称春秋时期。在这290多年间,社会风波不断,可以说是硝烟四起。仅《吕氏春秋》就有480余次军事行动。

司马迁说:春秋时期“三十六王被杀,五十二国被灭,诸侯不能保家者不计其数。”相传春秋初期有140多个诸侯国和民族。经过多年的合并,只剩下少数几家。

这些大国也相互攻击,争夺霸权。历史上先后称霸的五王公被称为“春秋五霸”,“五霸”也被称为“五叔”,其学说最早见于《左传》。

对于春秋五霸,历史学家和各类学者的看法不一。最有代表性的两个:

1,《史记》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2、《荀子·王霸》中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王武的贺律和王月的勾践。

二、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是战国末期(东周灭亡前夕)中国七个强大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战国时期无数次的吞并战争,使诸侯国从几百个减少到几十个。

到战国末期,强大的诸侯国只剩下燕、秦、楚、齐、韩、赵、魏七个,合称“战国七雄”。

这七大豪杰中,除秦国外,其他六国都在鲁山以东,所以六国也称为“山东六国”。

燕太子丹行刺秦王失败导致亡国后,公元前221年,秦军进一步包围临淄,灭齐,结束了战国割据局面。

扩展数据

春秋五霸,春秋五王之长。巴,政之名,为伯,音改巴,又名周伯、方伯,即诸侯之首领,其职为迎诸侯,使诸侯。

春秋时期,帝衰诸侯兴:周王室势力衰落,权威停摆,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展开了激烈的争霸战争,互相联合连横,东征西讨,几个诸侯国依次成为暴君。

“春秋五霸”是春秋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此时诸侯争霸的战争为后来战国时期的吞并统一战争做了前期准备。

关于“春秋五霸”的说法一直很多,中学历史教材主要介绍两个最有代表性的:寻访史记——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荀子王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最强大的七个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是天下之主,实际上已经灭绝,诸侯国相互攻击,战争不断。?

三族分晋后,赵、魏、韩国成为强国,田取代了齐国。战国七雄格局正式形成。这七个国家是齐,楚,燕,韩国,赵,魏和秦。

除了战国七雄,还有岳、巴、蜀、宋、中山、鲁等其他大国。还有郑、魏、滕、邹、费等小国,但实力和影响力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夹缝中生存,最后都被七雄所灭。

七侠中,后期最强的是秦。除秦国外,其他六国都在萧山以东。所以六国也叫“山东六国”。

由于郡县制的加强,获得了土地、财富和人口的国家不断进行兼并战争,促使这片自春秋以来一直处于战乱中的土地逐渐走向新时代。

战国继承了春秋乱世,开创了秦始皇,延续了百家争鸣的文化潮流。这是中国思想和学术发展的黄金时代,历史上称之为“百家争鸣”。

中原经济技术的新发展,各国相继展开的国家改革,名人的纵横合作,老将军的争斗,为后人涌现出大量的典故。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春秋五霸;百度百科-战国七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