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实验中学中美班

时光飞逝,弹指一挥间。阔别44年两年半的广饶六中、四中学子,在2019重阳节这个吉祥的日子,相聚东营宾馆,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联谊活动。

这些学生来自东营、广饶、寿光和淄博各地。100名学生中,有43人如期而至,其中1班26人,2班17人,在全市最高规格的餐厅——东营宾馆集合。没有到现场的同学也是风起云涌,从远处给其他同学送去问候和祝福。

以前花季的少男少女,如今鬓角花白,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步入六十之年,思念之情油然而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愈发强烈。是什么让这种向往变成了相聚的现实?是同学微信群里字里行间的思念之情的表达,是重阳节人们宴饮的吉祥场合,是一班二班两位老班长的果断决定,是组委会成员的真诚努力,让同学们心中积累的感情在晚会上骤然释放。

上午十点,同学们聚集在一起,承载着同学四十四年的硝烟和回忆。一时间,欢乐的气氛弥漫了整个大厅,大家情绪高涨,热情高涨。曾经熟悉的面孔在模糊的记忆中难以分辨。置身于这种氛围中,同学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蹦蹦跳跳,说说笑笑,仿佛回到了过去,回到了十几岁男孩子的中学时代,互相握手拥抱,个个兴高采烈。

联谊活动有序进行,主要内容有三个。

首先,合影。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会把对同学的深深思念拿出来。

第二,老班长致贺词。两位老班长的发言真诚独到,再现了当年非凡的班级管理才能。我们好像又坐在教室里听班长布道了。

第三,开怀畅饮,倾诉心声。晚宴的气氛更加热烈,激情高涨。同学们把自己的情感融化在杯中的酒里,在酒宴中升华,在推杯换盏中千言万语地说出自己的心声,脱口而出。

广饶六中历史曲折,名称多变,不得而知。1958创立于三岔南部,原赵嘴公社。初中有两个班,叫三岔中学。1959命名为“广饶七中”,三年六班。1960年划给垦利,1961年归还广饶。1969年才转入两年入学制的普通高级中学,更名为山东省广饶县三岔中学,又名广饶六中。1975,学校招生由春季改为夏季,所以我们这个层次的学生推迟了半年。1989年,学校搬离原址,有着艰难的办学历史。1994年改为广饶县综合高级中学。

美好的回忆历历在目,同学的往事刻骨铭心。虽然2006年的余华佳同学已经不再有他们年少时的朝气蓬勃和青春的青涩浪漫,但是随着岁月的沉淀,像同学一样的友情会更深、更浓、更纯、更美好。

回首过去,同学们不忘初心,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44年前的学校场景,不时在学生们的脑海中浮现。平房教室,配长桌子;坐在煤油灯下看书;宿舍铺好盖好御寒;三餐粗粮,饥不择食。这是当年学校条件的真实写照。

学校周围有一堵低矮的“干垒”墙。4班和2班的教室是前排一两个,教室南面是学校菜地,一直延伸到南墙。田径场是老师和学生做早操的地方。清晨,各班学生奔跑歌唱的声音响彻天空。场馆中央有两个篮球场,北侧是运动器材区,是学生空闲时间的天堂。

操场西侧的厨房没有食堂,学生们轮流值班在教室吃饭。教室的后面是学生宿舍。房子前后和校园空地上都是参天大树。夏天,许多学生在树荫下复习功课。晚上是同学谈心的好地方。整个校园,只要有学生的地方,就会充满爽朗的笑声,处处呈现出一种活泼向上的氛围。

还有很多很多,我相信他们已经在学生的脑子里背熟了。

艰苦的环境也能造就人。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我们这一代中学生更是求知若渴,依然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孜孜不倦、刻苦钻研,立志报效祖国。

四十四年前的六月一日,学生们的梦想从这里起航,走向社会,走向遥远。读书深造,参军入伍,回乡务农,接手工作,这一切在当年都是命运在主宰,生活是靠努力改变的。

四年级学生的入学,是“文革”以来第一批靠考试成绩录取的高中生。他们文化基础好,学习努力,职业技能实践课程延长了半年。这群受过教育的年轻人可谓是德才兼备,文武双全。他们以自己杰出的才华和智慧走向社会,在不同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经历过春华秋实,才能体会到付出与回报。只有经历了同学的友情,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美好。愿同学之间的友谊在记忆中永恒,在思想中升华,如春花秋果,让同学友谊这棵常青树茁壮成长,让每一位同学的人生都有永恒的春天。

相聚的瞬间总是太短暂,美好的时光却留不住。“同学”这个名字,永远是我们心中值得珍惜的一笔宝贵财富。让我们带着这笔财富,走过漫漫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