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著名作家简介
杨朔(1913-1968)散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他的作品基调是歌颂新时代、新生活和普通劳动者。代表作有《荔枝蜜》、《蓬莱仙境》、《雪浪》、《香山红叶》、《画山绣水》、《茶花赋》、《海城》等。
杨朔创造性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优点,在信物抒情、物我交融的过程中达到了诗的境界。他在创作意境时,常常在求“情”的新意上做文章,比如利用蜜蜂的勤劳创造,不求回报地向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高尚情操致敬。
杨朔的散文写人物的时候是诗意的。他写道,人们善于选择情感碎片来刻画人物的神与心;他的景物描写,在写出自然美的同时,也是营造意境、深化主题的重要手段。
杨朔的散文结构精巧。乍一看,往往是云里雾里,但曲折之后,曲径通幽,顿时展现出一个全新的世界,结局寓意十足,耐人寻味。
杨文的语言具有苦心锤炼后的神韵,像诗歌一样精确、凝练、寓意丰富、富有音乐性,具有清新、俊朗、委婉的风格。
主要作品:《荔枝蜜》、《蓬莱仙境》、《雪浪》、《香山红叶》、《画山绣水》、《茶花赋》、《海城》。
余光中,福建永春人,1928年生于南靖。抗战时期在四川读中学,后就读于金陵大学、厦门大学,台湾省立大学外语系1952毕业。1959爱荷华大学硕士。他曾是台湾省师范大学和政治大学外语系的教授和系主任。作为富布莱特的客座教授,他在美国教了四年书。1974至1985,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65438-0985,曾任教于高雄市中山大学外语系,担任文学院长6年。
余光中作品多产,风格多变。近年来,中国大陆出版了近20本书,包括诗歌、散文、评论和翻译。他的诗《乡愁》传遍了整个华人世界,他的《乡愁四韵》《山歌》等诗也相当脍炙人口。散文如《听冷雨》、《我的四个假想敌》等也被选入文集,编入两岸教科书。
余光中的翻译主要是诗歌,包括小说和传记;翻译的王尔德喜剧《不是儿戏》、《温夫人的扇子》和《理想的丈夫》都曾在台湾和香港上演。
余的奖项包括各种文学奖项中的诗歌奖、金鼎奖中的作词奖及总编辑奖、时代新歌奖、吴三联散文奖、散文奖、联合报最佳图书奖(1994,1996,1998,2000);大陆百年中国文学优秀著作(余光中诗集);香港年度十大图书,霍英东成就奖,并于2003年被授予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
席慕蓉,蒙古族女诗人。原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蒙古的全称是木伦锡连波,意思是浩荡的河流。当了蒙古皇室之后,奶奶就是皇室公主了。在父亲的军旅生活中,席慕蓉出生在四川。十三岁时,他在日记中写诗。十四岁入台北师范大学艺术系,后入台湾省立师范大学艺术系。65438-0964进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毕业后,他在台湾省新竹师范学院担任美术副教授。他举办了几十个个人展览,出版了一套绘画集,并获得了许多绘画奖项。1981年,台湾省迪达出版社出版了席慕蓉的第一本诗集《黎齐香》,每年重印7次。其他的诗也是一版再版。
席慕蓉写的更多的是爱情、生活、乡愁,写得极其美好,优雅通透,抒情而又充满了对生活的真爱。它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
三毛,原名陈平,台湾作家,1943,四川人。她的祖籍是浙江舟山群岛,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现在她已经去世了。她从小热爱文学,青年时代阅读了许多国内外名著,为她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著有《哭泣的骆驼》《稻草人的笔记》《多少花落在梦里》《我的宝贝》《美丽的城市》《撒哈拉的故事》《给你一匹马》《雨季不再来》《随想》《推心置腹》《温柔的夜》《喧闹的学习》《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在台湾省立大学哲学系做过审计师。毕业后,她去了德里大学学习文学。两年后转入西德歌德学院,后赴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主修陶艺,次年回到台湾省。在欧美期间,为了体验生活,赚取生活费,我做过导游、店铺模特、图书管理员。她用劳动挣来的钱去了东德、波兰、南斯拉夫、捷克、丹麦和其他国家。这段人生经历极大地丰富了她的人生阅历。
回台期间,她先后在文化学院和政工干部学校任教。期间,她的初恋情人意外离世,精神受到严重创伤,一度悲观失望。后来在一本美国杂志上看了撒哈拉沙漠的介绍,去了那里过流浪生活,嫁给了西班牙海军荷西。婚后写了《撒哈拉的奇异故事》,一时风靡海内外,名声大噪。然后他写了四五篇散文。1979年,和她一起生活了六年的荷西在业余钓鱼活动中遇难,三毛再次受到精神上的重创。三毛1981年回台湾省,2月1985去美国深造休息,6月中旬回台北,7月初去西班牙加纳岛处理她在那里的财产。秋天回到台湾省后,我致力于写作。
三毛的作品介于自传体散文和小说之间,描写一个女人在世界各地的所见所闻和在异国他乡的生活,将传奇的浪漫与对世界的别样态度结合起来,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以清新的文笔和幽默生动的语言取胜,以讲故事的方式将我溶解在她的作品中,从而达到雅俗共赏的境界。但作者满足于“我的写作只是我生活的记录”这一总要求,并不追求艺术造诣的完善和提高,这不能不影响作品所概括的生活的广度和深度。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