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日常管理实施方案
一、管理目标:
加强管理,规范教学行为;
注重过程,把握教学套路;
研究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加强服务,提高教师素质。
二、管理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为指导,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为目标,以各学科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为依托,抓好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做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确保“备、教、批、助、考”各常规教学环节的落实,对每一节课负责。
三、管理要求:
(1)规划
1.计划是教研组(备课组)和教师对每个时期的教学工作事先有目的地进行安排的书面教材。每学期初,教研室(备课组)和教师要根据教研室和学校的工作要求,为教研室(备课组)和个人制定好教学计划,以利于教学工作的分步开展。
2.教研组(备课组)工作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要点、具体措施、主要教研活动安排、教学进度等。
3.教师个人教学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提高质量的措施、教研课题的确定和实施方法、教学进度的安排等。
(2)备课
4.准备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学校各学科目标任务、教材内容分析、教材大纲及其实施的指导性文件。它以大纲的形式规定了各学科知识、技能、技巧的范围和结构,体现了国家对各学科教材和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的课程编写标准应明确本课或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及其在整个学科教学和学科间的地位和作用。
5.准备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教学的主要媒介。编写教材就是深入学习教材,了解教材的体系,把握教材的深度、广度、地位和作用,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效教学方法。
6.准备学生。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成绩的变化。只有这样,课堂教学的要求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7.准备目标。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智力目标和德育目标。知识目标包括学生理解、记忆、掌握和训练思维的基础知识。智能目标是指开发智能和培养能力的水平;德育目标是指思想道德教育的层次。因此,备考目标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内容及其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编者的意图,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8.准备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考虑如何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引起怀疑,激发动机,启发思维,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如何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启发学生思考,得出新结论,获取新知识;如何通过分析、解释、类比、辩证法使学生突破和解决困难;如何设计整个教学过程,遵循教材的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事物的先后顺序,安排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正确的思想。
9.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指同一学科的教师聚在一起研究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或介绍该学科的新信息和新知识。是在个别备课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要从每次备课遇到的疑惑中吸取经验或者交流经验。集体备课就是把集体智慧融入到教学工作中。所以要求每个老师在自己刻苦学习、大胆实践的基础上,借鉴他人的经验,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集体备课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专题讨论。小组长在听完大家的意见后,提出* * *性问题或争议性问题,全组老师谈谈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体会。
(2)中心发言。由专人向全组汇报教学目的、任务、课型、课时分配、教学过程、重点难点、教学手段和习题编制、教学效果检验方法等。
(3)研究班风。首先确定研究班的命题和主讲人,由主讲人先谈谈自己的教学见解;然后集体讨论,讲师会根据讨论结果修改自己的意见。讲座结束后,全组讨论,肯定成果,指出问题。
10,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计划。编写教案可以使教师在备课中重新考虑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想法经过进一步的推敲后更加系统和准确。所以老师要认真写教案,严禁无教案上课。教案应按课时编写,格式规范,字迹工整,有图表。教案的编写应该是:明确课题、课型和课时;明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突出,教学层次清晰;教学结构合理;恰当的教学方法;练习精心设计,题型多样;板书设计合理。教案写作要重格式,不要重形式。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思路和观点,认真写好课后反思日记。
(3)上课
11.在教学理念上,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教学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从以教代学向以教促学转变,从传授知识向促进学生发展转变。
12.在教学目标方面,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明确、适当、具体的要求,按照“定标准——达标准——测标准——补标准”的程序进行教学。要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不仅要关注预设的目标,更要关注教学过程中新生成的目标。
13.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重科学性、探究性,符合学生的知识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讲座很透彻,这样学生可以举一反三。
1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营造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学习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坚持过程和结果并重。教学方法要具有启发性和启发性,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和合作,注重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讨论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运用灵活正确的教学方法,努力做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案,根据教与学的情况灵活掌握。
15.在教学方法上,要熟练使用常规教具和学习工具,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开发教材,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具的应用必须科学、简单、实用、有效,不搞形式主义。
16.在教学行为上,教师要着装得体,举止端庄,充满激情,教学亲切,关爱学生,使用普通话,教学语言准确、简洁、生动,板书规范、清晰,注意情态语言的恰当使用。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在学生中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信息。
17.在教学效果上,要尽力帮助每个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体验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有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师生和谐,情感饱满,状态良好,真正构建了一个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新课堂。
(4)听课和评课
18,学校领导要深入课堂听课,学校校长要以身作则,教师要相互倾听,提倡推门听课。
19,听课时要熟悉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对教学内容有自己的思考。
20、应该做更详细的课堂过程记录。(包括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教师的课堂活动、学生的课堂活动、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等。)
21,及时教学评论。(包括过程回顾,即每个教学环节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整体评价,即对本节课教学的优劣进行整体评价)课堂评价要注重正面引导,善于发现闪光点。
22、讲座结束后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讨论活动。通过评课活动,教师们可以交流思想,碰撞思想,互相学习教学技巧,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3、各种讲座和评价活动应有记录。各科由教研组详细记录,教研组或校领导要提出纠正意见,及时整改。
24.授课者在听课评课活动中,要对本节课的教学有一定深度的教学反思。
(5)作业和批改
25、作业设计要讲究。作业设计要以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参考为依据。作业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和教学知识点的具体落实。加强课内作业,精选课外作业,注重精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作业要灵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业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包括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实践作业。
26、作业布局要适度。布置作业要求不求多,注重作业的效率,注重帮助学生巩固和落实知识,扩大知识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要注意跨学科协调,严格控制作业总量。消除机械重复性工作。严禁通过增加作业量的方式变相惩罚学生。
27、作业要求应严格。严格要求学生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中高级学生独立设计(选择、确定)作业的能力,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独立的工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作业要写得工整,作业格式要规范。
28、作业批改要认真。批改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实效。提倡作业当天批改,作文要批改完再发给学生。这些评论是及时和全面的。应该帮助学生找出作业中错误的原因,并及时改正。改正作业的符号,提倡在批注中使用短语加分数,鼓励批注。
29、作业修改应及时。建立学生作业纠错制度,注意对学生作业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对批改情况进行总结;探索规律,对症下药,课堂公开点评。复习时要复习实践中经常出错的难点和重点,同时要通过学生作业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对于少数作业错误多的同学,要进行批评教育,有针对性的辅导。
(6)咨询
30、引导学生预习、复习,教给学生学习的关键,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1.老师应该鼓励学生提问,提出困难的问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遇到的困惑,课外自学遇到的困难,都要向老师请教。老师要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
32.激发学生的不同思维,创造性地完成各学科的作业。
33、鼓励个别学生面授作业,面授试卷,并在面授改革中给予个别指导。
34、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教师要配合班主任进行家访,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并对学生的心理做个别辅导。
35.辅导形式多样,集中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课内辅导与课外辅导相结合。
36、应制定详细的辅导计划。计划内容包括:(1)资优生和学困生名单;(2)学生情况分析;(三)辅导的内容、方法和措施;(4)预期目标。
37.备课和学生作业都要有辅导。备课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辅导的题目和内容,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辅导作业要及时批改,针对学生作业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38、应建立辅导学生的跟踪记录档案,辅导工作应进行阶段性总结和反思。
(7)绩效评估
39、考核方式应多样,可采取考试和考核两种形式。考试包括课堂提问、作业考试、笔试和口试等。考试包括单元测试和学期测试。要以平时课堂和作业考试的提高为重点,做好单元知识的传递,做到清晰、明了、明了、明了、明了。
40、考试,考试内容要遵循课程标准,依据教材,既要考察基础知识,又要考察运用能力,还要关注社会的焦点、热点,联系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知识,提高能力。没有题外话,没有怪题,没有死记硬背题。
41,试题的生命系统要面向大多数学生,有坡度有梯度,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2.初中和小学试题的生命系统应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试题观察学生学习的三维目标的能力。
43.阅卷工作应及时完成,阅卷应以试题的评分标准为依据。同时,阅卷老师要掌握一些灵活测试学生能力的主观题,以保证阅卷的客观公正。
44、考后要进行质量分析,及时整理班级存在的问题,全班集中力量解决。考试中要针对学生的个性问题进行个别指导,以提高班级的整体素质。每学期期末考试要进行全面的质量分析,写出质量评估报告。既要有对试题本身的评价,也要有对学生答案的分析(包括优秀率、通过率、学生平均分、通过率、落后率、失分及失分原因等。),以及对未来教学的思考和建议。
45.端正考试纪律,严肃考风,培养学生诚信,从而在学校培养良好的考风、教风、学风。
46、每学期期末考试要总结,教师的津贴和工资要与该学期教学班期末考试成绩和教师的工作业绩挂钩,做到奖勤罚懒,奖优贬劣。
47、学生的学习成绩应以平时考试(课堂提问、作业、单元测试、动手操作等)为基础。)和期末考试。
(8)学校管理
48、各学校应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详细教学常规工作计划。计划要翔实、有效、具体,各项工作和活动的安排要循序渐进、科学。
49.学校领导要经常深入教学一线,不定期听课,了解教学现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
50、定期组织教学研究活动,解决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及时讨论整改。
51.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学检查,监督教学过程。
52、学校应制定详细有效的教学常规考核细则,每学期对教师和教研组进行教学常规量化考核。
53.每学期学校都要对常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这将有助于下学期更有效地开展常规教学工作,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领导小组
群组长度:
副组长:
成员:
动词 (verb的缩写)时机
2006年6月5438+10月至2006年10月30日,65438+2006年8月,我们组织了一次学习讨论。
2006年6月11至2007年6月1的组织、实施和目视指导。
2007年6月65438+10月11至2007年6月65438+10月20日检查鉴定总结。
(九)定期授课和各期量化考核评分细则(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