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递增理论研究】收益递增

报酬递增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没有不断增加的回报,就不会有持续的经济增长。因此,收益递增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为了实现未来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非报酬递增的增长模式转变为报酬递增的增长模式。

报酬递增理论的发展

劳动分工和专业化

报酬递增理论的开创者亚当·斯密从企业的角度解释了报酬递增的过程,提出了分工受市场范围限制的定理,即生产力中的分工是财富增长的主要原因,新的分工依赖于市场的扩大。两者结合,通过不断引入新的分工,形成了自我持续的增长理论。

杨格继承了斯密的分工思想,指出报酬的增加不是由工厂或工业部分的规模产生的,并用分工和迂回生产的概念解释了规模报酬的机制。

马克思把基于分工的报酬递增机制归结为劳动者、生产资料和劳动与生产资料相互积累的结果,即合作产生的节约,集体权力和生产资料扩张产生的范围经济,劳动和生产资料积累产生的劳动复杂性增加和生产资料的不断改进。

钱书法(2003)认为分工深化、产业组织演进与产业或市场规模收益之间存在一种互动增强的正反馈机制。

夏荣坡(2008)基于斯密的分工理论,探讨了产业集聚空间组织状态下报酬递增的动力机制。产业集聚的空间组织系统可以通过完善的内部组织和信息系统,推进动态收入报酬递增机制中的创新临界点,从而实现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分工的不断演进,进而完成动态收入报酬递增机制的正反馈效应。

外在节约因素

马歇尔在新古典均衡框架下用外部经济解释了报酬递增机制。在马歇尔看来,报酬递增是由外部经济引起的。在这种情况下,报酬递增源于同行业企业之间的溢出效应,而市场价格和竞争机制在其他情况下仍然有效。因此,报酬递增和完全竞争是可以相容的,外部经济的增长是报酬递增的主要来源。

从外部经济的角度看,报酬递增的来源包括知识、人力资本投资和科技创新。

Arrow(1962)的“边做边学”模型将从事生产的人获取知识的过程放入模型中。它是研发模式的一个变种。他从普通劳动和资本的柯布-道格拉斯常规模型的收入生产函数中导出了一个规模报酬递增的生产函数。卢卡斯(1988)模型解释的外部性是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Nelson和Pack(1999)指出,在发展中国家吸引国外先进技术时,边做边学对其人力资本的积累起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罗默(1990)综合罗默(1986)和卢卡斯模型。他把知识分为两类:人力资本,是“竞争性产品”;第二是技术,是“非竞争性产品”。知识的这两个特征意味着规模报酬递增有两个来源:专业化(增加产品数量)和知识与技术的溢出效应。

冉文江和冯(2003)通过分析生产系统的经济熵和经济耗散结构,提出了技术创新的两种模式,认为技术创新是经济效益增加的根本源泉,技术创新从研发开始,最终实现市场化,循环往复,永无止境。

石涛和陶爱萍(2007)指出,两种基本生产要素——有形生产要素和无形生产要素在总生产要素中的相对比例的变化,直接决定了薪酬的变化方向。无形要素在生产中日益重要的地位及其不同于有形要素的特点,使得报酬递增规律逐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经济规律。

创新进化

在熊彼特看来,经济发展的核心不是平衡,而是创新。创新是指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系统。企业家作为经济活动的“灵魂”,其职能是实现创新和引入新的组合,因此收益的增加源于创新过程中的“产业突变”和“创造性破坏”。

舒尔茨教授在著作中还研究了报酬递增的来源,包括八大类,即:分工、专业化、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经济思想和知识、经济制度、经济组织和恢复经济平衡。

报酬递增理论的实证研究

Davis和Weinstein(1999)通过估计13个OECD国家支出变化和产出变化之间的关系,检验了规模报酬递增的存在性。他们估计的产出需求弹性为1.6,由此推断存在明显的规模报酬递增现象。

保罗和西格尔(1999)利用1979-1989美国工业面板数据,证实了美国工业生产中普遍存在规模经济效应。

王俊辉(2008)检验了中国1978到2004年的规模收益,然后利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五个OECD国家的规模收益。研究表明,规模报酬不变或规模报酬递增往往是许多理论模型的研究假设。但是,规模收益保持不变的假设将导致对因素实际贡献的有偏估计。因此,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不适合分析现代经济发展。

韦杰和任保平(2011)利用2000-2008年35个工业部门的数据测算了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规模报酬,通过对中国报酬递增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分工和技术创新仍然是现阶段的核心要素。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应该转向收益递增驱动的机制。最根本的是分工与技术创新良性互动机制的形成。

报酬递增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一)中国的经济发展应该着眼于分工的演进和专业化的提高。报酬递增理论表明,分工促进经济增长,因此基于专业化分工的报酬递增是实现国家跨越战略的可选路径之一。目前中国经济存在地区和市场分割、部门分工不明确等问题。中国应进一步打破地区和市场分割以及地区之间的贸易封锁,利用比较优势在地区和行业之间进行合理分工,不断提高各领域的分工和专业化水平,使经济增长建立在分工不断演进带来的报酬递增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和跨越式发展。

(二)知识的积累,人力资本的形成和技术创新直接促进报酬递增。中国的经济发展不仅依赖于对机器设备的投资,还依赖于对教育、培训、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等无形产品的投资。要不断完善教育体系,调整教育机构设置,顺利实现人力资本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积极鼓励企业培训员工技能,鼓励发明创新。企业要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企业人才技术和管理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政府必须加大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制度的改革力度,为国民素质的提高提供保障机制。

(三)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关注组织变革和制度创新。报酬递增的原因是分工的演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密切相关,因此制度创新在良性报酬递增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有效的体制安排可以提供激励并降低交易成本。有必要改革中国目前低效率和相对僵化的融资和投资体制。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