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成功的班级活动应该具备哪些要素?

一次成功的班级活动应该具备哪些要素?Syq[ 2009-5-20 20:00:00 | By:刘墉中学]班级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直接生活体验和真实体验,使学生不断学会认知,并将活动目标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成功的班级活动不仅可以增加班级的凝聚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我认为班级活动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三个要素:荣誉感、成就感和责任感。

第一,荣誉感

荣誉是一种思想,它建立在班级的凝聚力基础上,同时能使班级的凝聚力更强。对于班里的同学来说,如果缺乏集体荣誉感,很多同学在组织活动时可能会找各种理由推脱。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借助班级活动促进“树立荣誉感——开展活动——增强荣誉感”的良性循环。让每个学生都愿意参加班级活动,认为班级是我们的家,每个人都愿意为班级做点贡献,让我们的班级变得更好,并自豪地宣布:“我是这个班级的一员!”"

第二,成就感

可能我们组织活动的时候,可能会抱怨班里人才匮乏,找到一些同学,大部分同学都以‘不行’为由推脱。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学生不会,而是学生不想参与,或者觉得很无聊,没有成就感。主办方不要指望人才会主动出现,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挖掘各方面的才能,或者鼓励在某些方面有潜力的同学在课余时间多接触相关知识。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同时让大家觉得在活动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让大家都渴望有一个更大的舞台来展示自己。

第三,责任感

班级活动的设计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坚持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活动往往是一个小团体参加,或者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这就要求从组织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完成什么样的活动和任务,以什么样的效率,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就像需要完成什么样的学习任务,如何完成才能算是成功一样!因此,在开展班级活动时,班级活动的形式要从零散的珠子变成课程,从模糊变成生活,从表演变成体验。同时,设计的活动要结合班级学生的特点,具有适当的规模和可操作性,并注意活动的频率!

班级活动开发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概念:

1,面向学生发展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班级活动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教师把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放在班级活动发展的核心位置。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的动力机制来自内部和外部因素:外部因素是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和引导。一般来说,学生在这种外力下的学习是被动的。内因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兴趣、动机和需求。学生在这种内力下的学习是主动的。因此,在选择活动主题和设计班级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在需求、动机和兴趣,否则,学生将缺乏参与班级活动的内在动力。在缺乏内在动力的情况下,即使学生被动地参与班级活动,结果也是少之又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展班级活动,创造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学习机会和空间。为了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积极、和谐、可持续的发展,班级活动的开展应变成一个师生互动和生理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单打独斗,脱离学生搞开发,而应该始终坚持让学生参与到开发、制定实施方案、评价等一系列活动中来。

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还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承认并关注学生的差异,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开展课堂活动。学生因先天基因不同,后天生活背景和经历不同,性格也不同。同时,他们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渠道了解生活世界,但他们的直接经历和体验并不相同。我们应该充分理解、尊重和关注学生的差异。

2.面对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

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是班级活动发展的源泉。学生与自然、社会、他人等生活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是多样而长久的,会伴随学生一生。任何一个学生都不可能离开自己的生活世界,鼓励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生活世界对学生具有潜在的教育价值,这是学科课程的内容或说教的教育方式所不能替代的。学生的发展需要直接而真实的体验,需要来自生活世界的经验营养。学生生活世界中的自然、现实的社会生活和学生的自我生活都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教育作用,即所谓的“生活即教育”。班级活动坚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开展班级活动,引导学生回归自然和生活世界,认识生活世界并与之建立有机联系。

3.坚持学生亲身经历的过程。

体验活动过程是学生获得直接生命体验和真实体验的必由之路,它能使学生认识自我和生命,逐步形成对生命正确完整的认识和认识生命的能力。体验活动过程可以使学生逐渐对活动产生兴趣,引起学生对自己和周围生活世界的关注,树立对自己、对自然、对社会的态度,从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这一切必然会使学生逐渐形成道德观念、政治意识、社会意识、公民意识、劳动意识、合作意识、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等。,而学生的个性也会在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得越来越完善和完美。

4.关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活动的新特点。

班级活动在班级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背景下班级活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班级活动形式从零散的串珠变成了课程。

以前班级活动是随机的,经常用来处理班级临时的“事务”,治头疼治脚痛。目前,课堂活动的“预设”特征明显。班主任、师生在分析学生当前教育需求的基础上,规划每个学年或各个年龄段的班级活动,包括目标、内容、方法、评价方式等要素,形成课程。湖北省武昌区实验小学将班级活动课程化,开发成三个具有学校特色的螺旋式班级活动课程序列:低年级学生生活指导、中学生交往礼仪、高年级学生国家公民意识。

(2)班级活动的内容从模糊变得生活化。

基于“儿童中心,生活中心”的发展原则,班级活动的主题是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中发现问题;或者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班主任将其提炼为一个问题,通过学生个人和班级集体活动进行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班级活动方式由表演向体验转变。

比如传统的举办同一场活动的方式是学生围绕主题表演几个节目,比如相声、小品、朗诵。然而,缺乏对这些节目内涵的深入探索,无法带给学生内心的体验,班会活动的教育功能无法内化到每一个学生,无法触动学生的心灵。设计学生喜欢的体验式班会活动,寓教于乐,感人至深,活灵活现。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同身受,达到自启、自育、同伴互启发的教学目的,实现促进学生成长的价值。

班级活动课程可以使班级管理从外部压力转向自省,从主观体验转向理论探究,体现了对学生的高度关注,体验了师生平等的民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