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中生的行为规范

# Education # Introduction的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生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以及在道德和其他社会意识的发展上都明显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一方面为个体人格和道德社会意识的发展创造了空间,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高中生心理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呈现出一种未成熟前的动荡。正如别林斯基所说:“青年时期也是向成年过渡的时期,而这种过渡总是不协调的...一个人不满足于自然的意识和单纯的感觉,他想知道更多。但是,因为他要经历成千上万的错误,与自己作斗争,才能获得满意的知识,所以他有时会失败。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规则,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人类。教育让人快乐,所有的教育都应该是有趣的。以下内容是为大家准备的《加强高中生行为规范》的相关内容。

1.注重行为示范,让学生自我提升。

学校教育包括《中学生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我们可以发现,在小学和初中,学生的行为规范比较好,而在高中和大学,学生的行为规范越来越差。究其原因,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乏衔接,家庭再教育缺乏跟进和拓宽空间。因此,建议家长加强与孩子在心理和问题上的沟通,做好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示范;做好如何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示范;做好热爱生活、珍惜时间的示范;做好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示范。同时要求孩子学会体谅、爱、尊重父母,让学生在良好的细节行为示范中学会爱、学会感恩、逐步完善自己。

2.创设教育情境,让学生学会体验。

道德不是直接教出来的,而是潜移默化的结果。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是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体验。一个人,生活在危急的情况下,会学会谴责;生活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他会学会暴力;生活在嘲讽的情境中,他会学会害羞;生活在令人鼓舞的环境中,他会学会自信;生活在公平的情境中,他会学会公平;生活在积极的情境中,他会学会爱自己;生活在接纳和友谊中,他将学会爱这个世界。不管什么样的教育情况,最重要的是劳动教育。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他绝不是一个健全的人。其实我们的教育越来越淡化劳动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更是缺失。一切都是父母安排的,不允许孩子做任何事情。你要知道,只有通过劳动体验,你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的价值,你才会珍惜一切,热爱一切。

3.优化奖惩手段,让学生明辨是非。

目的的实现要靠一定的手段。无论教育的理念多么合理和全面,无论学生改正错误和恶习的决心多么坚定,多么虔诚,如果没有一定的手段,那么教育的目的就没有意义,也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现代教育强调人文关怀,但常见的教育手段是奖励表扬和惩罚批评。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我们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当学生犯了严重错误时,我们必须及时批评教育,并给予一定的惩罚。当然,表扬要适当,鼓励学生为更高的目标努力;批评要注意场合,还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觉得批评的真正目的是教育他们,否则会进一步引起学生的反感,失去批评的作用。

4.宽容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严是爱,松是害”是中国的一句古话。几千年来,父母教育孩子,老师教育学生。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严格要求”。的确,严格的要求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能让孩子按照成人的理想模式发展,少走弯路。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但对“严要求”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它使孩子习惯于接受,不会批判性思维,失去个性,创新意识淡薄,甚至有些孩子抑郁、孤僻,过早地失去童真。央视科教频道报道的13岁考上大学的天才儿童曾永康的悲剧就说明了这一点。所以我觉得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严格的,更应该是宽容的。严格不是苛刻、苛求,而是严格适度、严格有序、严格合理。宽容并不意味着放纵,放任,无视孩子的问题,原谅他们所有的错误。宽容更多的是对孩子情感上和精神上的宽容,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在宽松的环境中接受严格的教育。

家长要处理好要求的严格和环境的宽松,过程的严格和结果的宽容的关系。宽容是对孩子的信任,让孩子有信心和勇气,严格要求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有利于培养孩子严于律己、自始至终的好习惯。

5、民主平等交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青少年在青春期前后的显著特征是孩子开始发育的“变化”,生理上的变化和心理上的变化。父母会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孩子已经不听话了。你要东方,他就要西方。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逆反心理”。这个时期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心理断奶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主要表现是对独立活动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能正确理解自尊,只是强烈要求别人把自己当大人看待。如果此时父母还把他们当孩子看待,他们会感到厌烦,觉得自己伤害了自尊,会产生逆反心理,萌发对立情绪。

这个时期的孩子,尽管自我意识有所发展,但自控能力很差,经常不自觉地违纪。他们喜欢和别人争论,但论据不足;我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我不确定;喜欢批评别人,但容易片面;我喜欢怀疑别人,但缺乏科学依据。

所以家长仅仅满足于表面上了解孩子是不够的。家长一定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了解“心理断奶期”的本质。心理断奶期,本质上是青少年随着身心的成长,逐渐从依赖父母的心理状态中独立出来,自己判断和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的时期。这是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我们要和他们建立亲密平等的朋友关系。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这是一个从幼稚到成熟的转折点。

所以家长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尽可能的支持孩子,尤其是在孩子遇到困难和失败的时候,平等的和孩子沟通,帮助孩子分析事情,明辨是非,正确处理。另一方面,家长也不要过分纵容孩子的无理要求和不良行为,以防孩子日后总是以一种叛逆的方式威胁家长,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对于比较严重的反抗行为,家长可以采用奖励训练的方法来加强孩子的服从行为。

总之,家庭因素影响着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家庭的各种物质生活条件,父母的职业类型、文化程度等客观因素,以及父母的道德修养、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家庭氛围等客观因素都深刻地影响着高中生的道德发展。恰当的教育方法可以让孩子发挥自身的优势,同时促进孩子克服自身的先天不足,成为优秀的人才;相反,不当的教育方法会抹杀孩子的天赋,让孩子失去信心和希望,变得平庸,一事无成。培养教育孩子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找到一条教育孩子的成功之路也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