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思考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进行整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计算机与各种课程的整合,就是将各种技术手段完美而恰当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要实现“一体化”的目标,教师不仅要熟悉和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理解教育的本质、本学科教育的根本目的、教学中的难点、传统教学的优势和局限性,结合技术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第一,“一体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目标。
教育信息化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深入地应用于教育领域,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即信息化教育。
教育信息化有什么特点?我们可以分别从技术层面和教育层面来考察。从技术上讲,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享受性、交互性和协作性。我们把教育信息化看作是追求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信息化教育具有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协作化、管理自动化和环境虚拟化的显著特征。
信息化教育向我们展示了教育的美好未来。但是,教育信息化是一个适应性的社会过程,意味着与传统教育环境存在主动互动的倾向,其性质决定了它能否很好地适应环境以及如何适应环境。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会自然而然地创造教育奇迹,而可能促进教育创新和加强传统教育,因为任何技术的社会功能都取决于其使用者。有人说得好:“如果说信息技术是一根强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就是操纵它的魔术师。”因此,对于我们教师来说,面对即将到来的教育信息化浪潮,认清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更新教育观念,懂得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明确提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要求,以促进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如何有效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这一课题越来越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中小学的重视,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目标。
实现教育信息化,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提高教育综合实力的新增长点,是推进教学改革的新突破,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代教育通向未来的必由之路,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综合实力竞争中追求教育优势的必争之地。正因为如此,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制高点。谁占领了这座山,谁就在新世纪中处于有利地位。
第二,“一体化”是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
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学科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意味着信息技术被视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融合并不意味着混合。它强调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之前,要明确信息技术的优缺点和学科教学的需要,努力找出信息技术能提高学习效果的地方,找出哪些教学内容用传统手段达不到或达不到很好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达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
在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教材不再局限于印在书本上的文字和图形,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教材,如电子教材、多媒体软件、在线教学程序等等。随着信息资源的不断增长,教育和学习的课程资源不再局限于课堂上使用的教科书和教具,课外课程资源丰富多彩,如书店和图书馆的各种书籍,博物馆和科技馆的展品,科研机构的科研报告,各种媒体的新闻和社会信息等。
从学习方式上看,信息技术打破了班级授课制的组织形式,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检索、调查、实验、讨论等多种方式获取知识。从教学组织的角度看,信息技术强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改变单一的班级教学体系,辅以小组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个别辅导、开放式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为教师的指导活动和学生的自主参与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活动可以有以下几种结构: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结构,以学生个性化学习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中,学生学习的许多目标需要学生主动地、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
传统的教学活动由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个要素组成,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教学结构。其特点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和教学媒体的辅助,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在这个结构中,信息技术只是作为一种承载和传输工具而存在,并没有真正成为结构中的一个元素。因此,如果不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构建新的教学结构,即使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再先进,也难免会穿新鞋,走老路。
第三,“整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现实意义。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一直是中心。教师以“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份教案”的方式,通过课堂教学和板书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虽然便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有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但过于注重教师的教学一面,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一面。作为认知主体,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极大限制,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当然,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如何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去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进而构建新的知识,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键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角色从传统教学模式的中心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挥者和促进者。在现代信息技术中,尤其是以信息丰富为特征的网络技术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在这种在线探究学习中,可以培养学生对资源信息的识别、收集、存储、加工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在观察、整理、合作、建构中探索新事物,激发发现新现象、探索新规律的创新精神。信息技术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种知识,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给他们的想象插上翅膀,有足够的信息支持他们的探索和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探索的过程中悠悠诞生。
如何更好的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下面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促进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巨大作用;它将极大地促进传统教育观念的改变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的确立;它将极大地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作为学校领导,要把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载体,把信息技术与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深化“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课题研究,继续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大软件投入,丰富教学资源。
2.突出重点,强化整合。
要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各校要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基础上加强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方面的优势。学校领导要对教师提出适度的要求,把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作为前提条件,要求教师通过互联网收集教育教学资源,鼓励教师制作个人网页,开发学科教学网站,选择有实力的学科群体先行启动这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进行推广和宣传。
3.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途径和方法。
课题的研究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各学校都要做好这项工作。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的艰巨的任务。为此,需要加大研究力度,要求学校进行这方面的专题研究,重点研究整合的方式方法。
4、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设备的作用,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
硬件建设是基础,软件开发是保障。就像我们学校只有一个网络教室,60台学生电脑,不能完全满足师生的需求。本着建设、应用、研究的原则,走出了一条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为龙头,通过课题研究发展教师,通过发展教师发展学生,通过发展学生发展学校的特色之路。
5.整合的关键在教师。
教师的培训应该是全方位的、动态的、开放的,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逐步升级而进行。今后我校教师的培训将以案例培训为主,在培训中发现问题,在研究中解决问题。另外,对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融合奠定基础。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早抓、快抓、抓好,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我区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推进我区教育信息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