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介绍一下空乘培训的一些内容。
马宏志来源:网站时间:2004年7月-14
中国民航起步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1955中苏联合民航结束,开始独立运营。最初的飞行队主要以“两家航空公司”的叛乱分子为主。1954-1955之后,新中国培养的几批飞行员都是从空军转来的。如原北京局飞行大队长张、徐百灵、尹强廷等,以及一大批优秀的飞行员和副驾驶。他们的到来为民航飞行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随着祖国建设的需要,当时陆续开通了十几条新的国内国际航线。提高空中和地面服务水平也成为新中国民航的重要任务。于是在1955年底,在市教育局的配合下,中国民航局秘密精心招聘了新中国第一批空乘人员,共16人。加上原来复员到民航的张素梅和寇秀荣两位女兵,共有18人。后来,她们被戏称为新中国第一代空中十八姐妹。姐妹们经过严格的面试、政审、体检,于1955年底正式录用。
1956开始,我们空乘集中培训了半年。培训的内容是先在地面,后在空中,即值机、配载、气象、导航、交通、旅客中转等地面服务知识。在礼仪和着装方面,邀请了外交部礼宾司的同志来讲课。然后上了飞机实习,开始随意起降几十次,适应空中的反应。一开始几个姐妹都不习惯高空作业。几十次飞行下来,他们脸色发白,出了一身冷汗,恶心呕吐,让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吃这碗饭的滋味。
经过几个月的地面和空中训练,张素梅、马宏志、石秀英等姐妹因工作需要提前加入飞行。然后根据国家飞行大队的需求进行分配。由于路线任务繁重,北京管理处安排13人,分别是、寇秀荣、、马宏志、郭兆贤、康、、石秀英、王、、沈伦、李淑敏。成都飞人队:袁、。兰州两个人:陈淑桦和孔宪芳。广州一人:宋淑敏。在飞行前,第一批空乘人员制作了统一的工作服。冬天是深蓝色华达呢西装裙,两排铜纽扣,上面有局徽,西装裙,一条裤子,一顶圆帽,上面有局徽,右袖上方有金线绣的特殊标志(机长、副驾驶、机械师、领航员、服务员、话务员不同)。穿半高跟黑鞋,丝袜,圆领白绸衬衫,冬天穿海蓝色花呢外套,两排带局徽的铜纽扣,深棕色皮靴,短带毛边。秋装是灰色羊毛哔叽料,夏装是薄薄的verdin浅豆沙色,和冬装风格一样。另外,我根据工作需要,买了一个小行李箱和一辆自行车,用于上下班。当时实行的是低工资标准制,我们飞行的第一年是实习期,工资每个月只有28元。一年后评级44.5元。虽然在1958之前,吃空服灶是免费的,也就是每个航班根据不同的航空公司等级可以赚一公里费,但是每个月的公里费必须超过30元,否则就是补贴餐费,有时候飞的少还得自己掏钱。所以每个妹子都是因为做工装裤负债累累。因为当时局里有规定,根据每个乘务员的月收入,个人要按收入比例缴纳一部分费用,剩下的由公家出。所以我在《中国第一空姐》这本书里写的‘飞三年,债三年’确实是真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飞机和飞机的供应与现在相差甚远。当时的飞机都比较小,多是前三点和后三点的苏式伊尔-14和李二型号。只有十几个乘客座位,多达24个。飞机有两个螺旋桨,飞行时速300-420公里,飞行高度4000多米。因为机舱不密封,飞高了会缺氧。总之受气流影响很大。所以遇到恶劣天气,比如雷电厚积云,飞机会颠簸得厉害,乘客会因为颠簸缺氧而呕吐。另外,航程短,比如从北京到昆明,要在两三个航站降落,沿途在太原、Xi、重庆等地加油,装卸客货邮件。同时,旅客和机组人员不能在飞机上用餐,而是在中途候机楼提前准备好乘务员和旅客的餐食。所以当时经过一天的飞行,机组人员累了,乘务员更累了,乘客也不舒服。尤其是飞到西北航线,那里大多是沙漠地带,气流很不稳定,飞机就像在茫茫大海中摇摆,上下晃动打雷电。如果飞行员没有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飞行经验,稍有判断失误,就会造成机毁人亡。我们的空乘人员是在飞机小、补给设备差的条件下训练多年的,增加了服务旅客的能力。所以,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尤其是航线天气恶劣颠簸的时候,我们依然可以往返机舱,给乘客送去温暖真诚的微笑。比如有乘客因为飞机颠簸呕吐,我们就迅速清除呕吐物,清洗乘客身上、椅子上、地毯上污染的呕吐物,送上漱口水、擦手巾。根据每个乘客的需要,打开或关闭通风装置和窗帘,并用小毯子盖住。或者让乘客侧卧,往往是因为一个人呕吐引起条件反射,引起其他乘客呕吐。虽然机舱里只有十几二十名乘客,只有一名空姐在工作,但她们往往忙得不可开交,一天下来也是筋疲力尽。就连一些空姐也受不了了,自己吐了。比如十六姐,沈伦,一天的飞行后感觉像大病一场,连腰都直不起来。但她并没有因为身体不适而影响服务工作。有一次飞到某地,遇到一个重症患者。病人被担架抬上了飞机。因为机舱小,没有床,只好临时把担架放在后舱(也就是乘客座位椅子后面),让乘客躺下。一路上,沈不怕苦不怕累,一次次给她送水送药。
,并在她溃烂的腹部和腿部上药清洗,以减轻她的痛苦,使其顺利到达目的地。为此,这位乘客多次握住肖申伦的手表示感谢,并说:“我永远不会忘记你为一个重病患者服务的奉献精神和热情。”总之,在我的记忆中,我们的第一代空乘人员在服务中外旅客或者包机方面的工作从来没有被人诟病过,反而表扬了很多东西,提出了很多建议。
我曾经乘周恩来总理的专机去过柬埔寨。由于金边天气炎热,我们穿了夏装,即一套浅棕色西装和一件白色丝绸衬衫。下飞机后,我参加了晚上西哈努克亲王的招待会,我还穿着这件衣服。所以陪同周总理出访的外交部礼宾司司长于培文同志建议,做一些便装,比如中国旗袍。他说这不仅是礼貌问题,你的衣服代表了国家和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