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的人生经历
1907在私立学校启蒙
1909随父亲去新加坡留学。
1912-1914,回到家乡,先后入读王小学和文昌县示范小学。
1915-1919年赴新加坡就读于于颖学校、道南学校、郑阳学校、华侨中学。
1919结束返回广州。临行前,父亲叮嘱我不要在国内做官,也不要回南阳做生意。
1929年,他进入岭南大学附属中学的申请被拒,同年进入岭南大学附属中学初三。
1922考入上海沪江大学生物系。两年后,因为不想入基督教,他被调到复旦大学社会学系。
1925年7月获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学士学位;8月,乘船去伊利诺伊大学读硕士。
1926年获得伊利诺伊大学硕士学位,两年后获得该校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是《论近代主权》,当年他回到广州岭南大学社会学系任教。
1929年8月与广东中山石祁黄素芬女士结婚,婚后赴法国留学,先后就读于柏林大学和基尔大学。
1931回国在岭南大学任教。
1934 165438+10月15在广州《民国日报》发表《中国文化的出路》一文,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文化大辩论。
夏天被天津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聘为研究教授,次年担任南开经济研究所研究主任。1936年4月在《独立评论》发表《乡村建设运动的未来》,批判梁漱溟等人的“以农立国”思想,引发了一场乡村建设运动的争论。
1938昆明西南联大法学院院长,全校最年轻的院长。
1944年8月,应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间认识了爱因斯坦。
1946抗战胜利后,回到天津,任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教务长、经济研究主任、院长。
《与胡适之先生谈教育》于9月出版,1947,在中国引发了一场关于教育的争论。
8月1948,1就任岭南大学校长。邀请陈寅恪、王力、蒋力夫等著名学者专家来校。
1952岭南大学解散,成为中山大学历史系研究教授。
1956被评为一流教授,担任中山大学副校长。第二届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第一届常委。
1962广州暨南大学校长。
1964调任天津南开大学副校长。
1967文革期间被控“通洋”、“间谍”,16年2月因心肌梗塞在南开大学病逝。
1979年5月南开大学为他平反举行追悼会,6月广东省政协为他举行骨灰安放仪式。
2003年,在陈诞辰100周年之际,南开大学和中山大学举办了相关纪念活动。
截至2011年底,国内外学者对陈人生思想的研究已有大量的论文和著作。以下是近20年来出版的传记和学术专著:
1,《现代化与西化: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全盘西化之辩》(德国)克劳斯·伯克莱茵笔会1992。
2、《我的父亲陈许婧》(修订版)陈出版社2007年3月65438+2月。
3.《东方的觉醒》,陈传汉主编,延边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
4.《东方振兴与西化之路》,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5日438+10月。
5、《民族立场与现代追求》赵立斌《一生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5月。
6.《文化转型的批判——以陈为个案的历史解读》,天通中华书局2006年2月。
7.从西方化到全球化--20世纪前50年的西方化研究。张世保,东方出版社,2004。
8.《陈政治哲学研究》张士宝著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
9.《陈文化思想研究》刘继林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
10、陈著《卓越的教育家》赵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2月65438。
11,陈旭夏合顺传,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