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学生古诗词朗诵比赛鉴真访日记的翻译是什么?
唐朝时期,封建经济繁荣,国家强盛,中日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空前繁荣。为了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到唐朝末年,日本驻华使节有13人(有一次只到了百济),有一次被派往唐朝欢迎(日本驻唐朝使节长期不回国,派代表团迎接), 并且两次被“派往唐朝当使臣”(遣回唐朝)使团中有许多留学生,还有在外留学的僧人,其中不乏好学博学之士。
日本赴唐代表团航行到中国,分为几个阶段:
唐初(唐太宗贞观四年——高宗将军章二年,即公元630-669年),日本使团规模普遍较小,有一两艘船,只有200人左右。
路线:走北路。从九州博多湾-对马岛-朝鲜半岛沿岸-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邓州、莱州。这条路线需要几十天,相对安全。
唐朝鼎盛时期(武则天长安二年——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即公元702-752年),日本使团的规模大大扩大,有500多人分乘四艘船来到唐朝。
路线:这一时期由于新罗与日本关系恶化,开辟了新的路线,即南岛路线:从九州——日本南岛诸岛:种子岛(多米)、屋久岛、奄美岛——穿越东海——明州、扬州。这条路线有风险,航程也不短。
唐朝后期(公元759-874年)。由于755年开始的安史之乱的影响,唐国日渐衰落,日本驻唐使节的规模和数量也大大减少。
路线:安史之乱后,开辟了一条新的路线,即南线。从九州博多湾-长崎以西的五岛群岛(等待顺风)-穿越东海-明州和扬州。这条航线航程短,顺风10天即可到达,但当时日本船只受限于生产水平和航海知识,风险最大。
日本人也东渡中国,进行中日文化交流,其中鉴真和尚的贡献最大。
鉴真,俗名春雨,生于唐代武则天悬拱四年(公元688年),卒于唐代宗宝应二年(公元763年)。他是扬州(今江苏扬州)江阳县人。65,438+04岁入扬州大云寺,师从世界闻名的知满禅师学习禅宗。在名师的指导下,鉴真的学习进步很快。三年后,离开大云寺,在越州(今浙江绍兴)龙兴寺学戒,受“菩萨戒律”。唐中宗景隆元年(公元707年),他四处游学,游览了洛阳和长安。景隆二年,20岁时,由法门法家弘景主持,获“足戒”。此后,他一直在研读佛教经典,对法门有很深的研究。法家是唐代佛教十大流派之一。法家的意思是佛教徒因为等级而持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唐初非常盛行,被称为严戒。
唐玄宗元年(公元713年),鉴真回到扬州大明寺宣讲戒律,四万多弟子受其教导。此时,他已经是一位学识渊博、威望极高的佛学大师了。他还不断组织僧人抄写经文,多达三万三千余卷。他还设计建造了80多座寺院,在大唐学习的日本僧人也对他的佛学造诣赞叹不已。
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日本第九次向大唐派遣唐使节。随团而来的日本留学僧荣睿和赵朴,受日本圣武天皇之命,邀请鉴真东来。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冬,荣睿、赵朴在扬州大明寺拜见鉴真,表达对日本的仰慕之情,并说:佛教虽已传至日本,却无高僧得道,请“东游兴化”。鉴真问寺庙里的和尚,谁愿意被邀请到这里来?僧侣们沉默了。过了很久,有一个叫向燕的和尚说:“他国太远,人生难存,海阔天空,什么也来不了。”人生难得,中国难住,他不准备深造,道果不克,故僧沉默。”鉴真听了,说:“这是法律的问题(宣扬伟大的法律),所以你为什么不珍惜你的生命!如果大家都不去,我就去。”鉴真下定决心要走,从那时起,他就开始为东渡日本做准备。鉴真对佛教的奉献感动了项燕、道行等265,438+0名弟子,他们表示愿意跟随师父在日本传播佛教。当时唐朝的法律禁止私人造船渡海到日本。”私自越界的只呆一年,越界的还要加。”(《唐律上》)由于日本曾与朝鲜半岛百济各国结盟,与唐朝抗衡,东海沿岸又有“海盗”,政府严禁私自出海。鉴真和他的弟子们只秘密准备了船只、佛经、食物、药品等等。
第一次东渡(公元743年4月)
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鉴真和他的弟子们准备去日本旅行。筹备工作正在顺利进行,但在4月,鉴真的大弟子道行认为如海和尚只是在向年轻一代学习,不适合跟随鉴真前往东方。如僧海大为不满,暗访淮南接见厅,令沈诬告道航海贼,说“道航造船入海,与贼有往来。”沈立即扣留如海,并派军队到各寺院搜寻中日僧人。道航、荣睿和赵普都被捕了,他们建造的船只也丢失了。出发前第一次去杜东的旅行失败了。
第二次东方之旅(65438+公元743年2月)
8月,日本僧侣荣睿和赵朴被释放后,他们决定再次恭请鉴真回到日本。他们偷偷去大明寺见鉴真,表达了邀请他的诚意。鉴真深受感动。为了实现他的愿望,他花80元钱从岭南路采访刘买下一艘旧军舰。我们还雇佣了18船工和85工匠,准备了典籍等书籍和食物、药物等物品。十二月中旬,鉴真等人从扬州出发,顺长江而下。行至浪沟铺(今江苏省南通市浪山河上)时,遇上大风,江浪汹涌,船搁浅断裂,无法行驶。船夫只好在浅滩靠岸,暂时躲避风浪,争取时间修船。没想到又来了一次涌潮,水深齐腰。寒冬腊月,寒风刺骨,谷米湿透。腹部没有食物,他们无法前进,只能返回岸边。
第三次东渡(公元744年春)
鉴真下定了决心。一个月后(公元744年春),他又准备了食物、淡水等东西。修好船后,他想从大板山(今六盘山)直飞日本。然而到了大阪山,却无法靠岸,只好转向大屿山。我正面临着逆风,所以我不得不等待顺风,我不得不继续与它航行了一个多月。在接近名山(今舟山岛北部大衢山)时,遭遇巨大风暴,快上岸时,又撞上礁石。这时,船被撞碎,沉入海底。努力爬上岸后,虽然九死一生,但没有干粮和淡水。面对饥渴的威胁,花了三天三夜才遇到渔民,获救。当地僧人得知此事后,不愿鉴真再冒惊涛骇浪之险,要求当地官员逮捕日本僧人荣睿等人。于是,鉴真等人被当地官员软禁在鄞县名寺明州(明州下辖),第三次东征再次失败。
第四次东渡(公元744年)
听说鉴真到了阿育王寺,全国各地的和尚都去请鉴真大师讲学。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鉴真巡行越州(今浙江绍兴市)、杭州、湖州(今江苏吴兴县)、宣州(今安徽宣城县)讲学,传授戒律。在讲课的时候偷偷提高再次去日本的费用。为了防止政府的追捕,经过深思熟虑,他打算在一个遥远的地方——福州,登船去日本。为此,他派弟子先去福州买船,为航行做各种准备。然后借全国各地的名山古刹拜佛,然后乘机动身去福州,在福州见弟子,一起去日本。然而,这项业务不是秘密的。鉴真在扬州的弟子尤灵听说师父又要渡海后,不忍冒“万里生死难料”的风险,于是联合各寺僧人状告政府阻止鉴真渡海。据此,江东道面试官派人到黄岩县禅林寺将鉴真等人送回扬州大明寺。从福州上船去日本的计划也失败了。
第五次东渡(公元748年)
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春,日本僧人荣睿、赵朴从同安县(今安徽省安庆市)乘船抵达扬州崇福寺与鉴真会合,约定再渡一日,并立即准备船只及各种随行物品。6月27日,鉴真及其弟子、水手等35人从扬州崇福寺出发,在扬州三岔口登船,沿运河至瓜州镇入长江。他们历经艰辛等了一个多月,才等到西南顺风,扬帆向东。这艘船刚刚离开舟山群岛,进入东海。可惜被“又急又陡,水黑如墨”的东北风撞上了,把他们吹到了西南方向。所有的船上只有观音(原译观音菩萨,因太宗李世民忌讳“世”字,故称“观音”)。大家把随身物品扔进海里,以减轻船的重量,有的和尚还把用一生抄写的经书扔进海里。这艘船失去了控制,在海上随波起伏了三天。“和尚烦得晕船呕吐,起不来。”但是,赵朴大师每天吃饭的时候,都会拿出一点生米,和和尚们一起充饥。船上没有淡水,嚼着饭,口腔和喉咙都很干,无法吞咽和吐沫,喝一点海水就会腹胀。直到第七天,风暴才平息,又下了两天雨,我们在船上收了些雨水,大家心情才稍微好了一些。第九天,船靠近一个岛,大家迅速上岸,找到淡水,把船灌满水,继续登船。在海上漂流了14天后,当他们上岸时,看到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鲜花。原来,风暴把他们从东海吹到了南海,他们已经到达了海南岛的最南端。随后,他抵达周振(今海南岛雅县——三亚),受当地官员派遣,在市内的大云寺迎接鉴真一行。在这里住了一年。后来经过万安府(今万宁)、崖州(今琼山),渡过琼州海峡,再经停广西(今广西桂林)、海南县(今广州)。途中,日本僧人荣睿因过度劳累不幸在端州(今广东高要)去世,而鉴真的眼睛因悲伤、劳累和炎热而发炎,最后双目失明。一直跟随他的忠臣向燕,因多年劳累过度,不幸在江西去世,这对鉴真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经过三年的艰苦跋涉,鉴真等人终于经九江、南京回到扬州。第五次东渡失败了,这也是鉴真东渡中最惨痛的失败。然而,鉴真并没有灰心。困难不能征服他的意志,只能坚定他,不达目的不罢休。
第六次东方之旅(753年10月-754年2月)
鉴真去东方的愿望变得更加强烈了。他从海南岛回到扬州后,不顾失明的困难,继续筹集文物准备东去。
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10月15日,日本第10次来华前夕,日本留学生阿部中马路(中文名)曾派遣唐大使清河、副大使、大伴古马路、官至唐多年,担任唐光禄博士、钦差顾问、秘书监等职务,也准备回国,他们都去了严光寺参观。藤原大使说:“我听说这位大和尚曾五次赴日传教。今天很荣幸见到他。如果大和尚仍然希望这样做,他的弟子将有四艘船返回日本,所有的申请材料都准备好了。不知道他们会不会跟他走?”尽管鉴真已经66岁,双目失明,但他还是同意了日本人的请求,以宣扬教授们的戒律和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
鉴真又要赴日的消息在扬州传开后,有关寺院采取了严密的防范措施来阻挠此行。这时,鉴真的弟子任淦从梧州(今浙江金华市)来到扬州。知道师父要去很远的地方旅行,就偷偷约定准备一条船在江头接他。10月29日晚,鉴真和他的弟子、工匠们从扬州龙兴寺偷渡到江头,立即登船出发,离开大运河向长江进发,前往苏州黄四浦(今江苏省常熟县黄四浦,即黄歇浦),加入日本出使唐朝的船队。
鉴真带来了如来、观世音等8尊佛像,舍利子、菩提子等7种佛具,华严经等84部佛经300余卷,王羲之、王献之等3种字帖。
在袁凯《唐大河东游传》中,对鉴真第六次东游的路线和起航日期有如下记载:“天宝十二年,离龙兴寺(扬州)至江头...又乘船到苏州黄(黄歇)去了。15日壬子,四只船同时下水,一只野鸡飞到第一只船上,但仍留在锚下。十六号寄。21日,第一、第二艘船前往多米岛(种子岛)西南的阿内波岛(冲绳本岛)。第三艘船昨晚停泊在同一个地方。12月6日,南风起,一舟撞石不动。第二艘船驶向孙铁麟,在第七天,它到达了以扫岛(屋久岛)。18日救发,19日风雨交加,不知四方。中午时分,在海浪上看到山顶。21日中午,第二艘船在萨摩阿多县带走了秋妻乌普(川边县秋木)。
临行前,由于担心政府会发现经书不见了,鉴真一行于11月15日乘坐了第二艘、第三艘和第四艘船。直到11月16日,船队启航前,鉴真才上了古马陆的第二艘船。进入东海后,船队被强劲的东北风冲散,第四艘船不见了。剩下的三艘船不得不奋力向前航行。11月21日,第一、第二艘船抵达冲绳,冲绳在多米岛(今种子岛)的西南方向。第一艘敏郎悲歌号昨晚停泊在同一个地方。12月6日,海上刮起了人们渴望的南风,三艘船相继起航,藤原大使和阿部中马陆乘坐的第一艘船触礁(撞到了石头)动弹不得。鉴真的第二艘船起航前往多米,并于7日抵达扫岛(今屋久岛)。停放10天,等待其余船只。第一艘船修好后继续航行,由于一场偏北的风暴漂流到安南(今越南)州。机上180多人,遇难170多人。只有65,438+00多人幸免于难,其中包括大使藤原·清河和阿部中马陆。敏郎悲歌后来航行回到日本。12月18日,第二艘船从以扫岛起航。19日,它遭遇了一场风暴,鉴真等人再次历尽艰辛。12月20日中午,他们到达日本九州萨摩州阿多县丘福乌普(今鹿儿岛县)。12月26日,鉴真一行在日本高僧延庆的带领下进入日本太宰府,并于次年2月1日(公元754年)抵达日本驻唐朝使节舰队的出发港南浦(今大阪附近)。2月4日,鉴真抵达日本首都奈良,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欢迎。皇室、贵族和僧侣都来拜访他。
从743年到754年,历经12年,鉴真六次出使日本,历尽艰辛,最终以非凡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实现了自己的宏伟夙愿,踏上了日本的土地。
三月,吉备真备作为使者向鉴真宣读了圣旨:“我很高兴大和尚从沧波远道而来。从今以后,戒法由大和尚赐。”4月初,东大寺内设戒坛,由鉴真主持,先后为圣武天皇皇帝、皇太后、太子和400多名僧人授戒。756年,孝谦天皇任命鉴真为佛教大都城,负责日本的佛教事务。758年退位后,被尊为“大和尚”,恭恭敬敬地拥戴。759年,鉴真带领他的弟子设计并建造了唐赵体寺,它仍然存在。它被视为日本的国宝,对日本的建筑艺术有着重要的影响,后来鉴真在这里讲戒讲学,把法门传到了日本,成为日本法门的始祖。虽然鉴真是盲人,但他能凭记忆校对佛经。他还精通医术,以气味辨别草药,为人治病。留下了一卷医学著作《大师的秘方》,为日本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带到日本的中国印刷佛经和书法碑刻对日本印刷和书法产生了巨大影响。
763年鉴真的死在日本赵体寺。寺内至今还有一尊鉴真坐像,也是日本国宝。坚〔zho〕的弟子和师陀用中国的干漆夹法(1)为他塑造的。鉴真在日本生活了10年,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受鉴真弟子斯托等人的委托,在鉴真去世后的16年,日本奈良时代著名作家真仁元(公元710-784年)撰写了《唐大河东征传》。书中详细描述了鉴真六下西洋的艰辛历程,让后人了解唐代中日两国的造船和航海技术。
鉴真的第六次东方之行走的是南岛路线。他出航时穿过东海,指向日本南岛奄美大岛,却偏离了航线,到了冲绳,冲绳已经在种子岛的西南方。但由于日本在南岛的所有岛屿上都立有标志,岛屿名称、停泊地、前往各地的航次、汲取淡水的地方名称都有明确标注。这些记录表明,南岛航线在当时是一条繁忙的航运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