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中教育有什么好的?
与国内孩子在中学上同样的课不同,美国高中实行学分制,修满一定学分即可毕业。
在美国上高中,没有一套标准化的文件要求中学生上哪些课程。每个学校都会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建立自己的课程体系。大多数学校要求20-23学分才能毕业。在这20多个学分中,学生可以选择必修课、选修课和大量的高难度课程——AP课程或荣誉课程。所以美国中学没有明确的班级概念,同一年级的孩子可以选择难度不同的课程。比如11年级的同学也选数学课,但是难度会有很大不同。学生在不同的课上学习不同的内容。优秀的学生可以选择大学难度的课程,可以是AP课程,也可以是荣誉课程。
AP课程,即Advanced Placement Program,是为顺利完成普通高中学业任务的优秀高中生提前进入大学学习的一种课程。简单来说就是把大学课程提前带到高中。优秀的高中生可以在中学期间学习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术课程。这个概念和国内明显不一样。在中国,所有的学生都学同样的课程,在题海中争取更高的分数。真正在某一方面有天赋的学生,必须和别人重复同样的练习,没有时间充分发挥特长。其他没有这方面天赋的孩子,因为要做和大家一样的题,只能在日积月累的挫折中成长,慢慢失去信心。应该说美国的课程体系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有天赋的学生甚至可以提前完成大学课程,而在某一方面没有天赋的学生也可以很好地完成低水平的课程,从而有更多的时间找到自己真正擅长的领域。扎克伯格能在大学三年级创造出脸书,无疑与他在中学时各种兴趣的良好发展有关。
这样的课程体系除了充分发掘学生的天赋,给他们充分发展的机会,更有利于孩子快乐成长。现代“幸福论”认为,人只有做自己擅长和喜欢的事情,才能获得幸福。而这种选择权和快乐感,往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我这么长的职业生涯中见过很多这样的孩子,但是最近遇到的一个男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个患有多动症的学生。从小在学校就不受老师待见。他不仅学习不好,还经常惹麻烦。他的父母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被送到美国读高中。令人惊讶的是,在美国仅仅一个多月,孩子们就变得积极乐观起来,因为他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课程和课外活动。和妈妈交流的时候,甚至谈到了自己未来的学业规划。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下,学生可以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动力,美国中学的教育模式不得不令人钦佩。
其次,美国的中学,尤其是条件较好的私立中学,往往开设大量的课程。比如知名的菲利普斯安多弗中学,开设了包括环境科学、心理学、哲学与宗教、中文等300多门课程。那么,你可以随意选修这么多课程吗?当然不是。学校会明确哪些课程是必修的,哪些是选修的,哪些课程要达到一定要求才能上。大学在录取的时候往往会有相应的要求。以普渡大学为例,学校要求申请者在高中阶段完成以下课程:8个学期的数学,6个学期的实验科学(包括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理学等。),英语8学期,社会科学6学期,外语4学期。申请工程院的学生还需要修一些相关的AP课程。
在保证必修课即学生形成基本完整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大量的选修课给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机会。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跨界已经成为常态。美国的孩子从中学阶段就能接触到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领域,这大概也是美国能产生这么多创新型公司的原因之一。
最后,美国中学的学习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软技能。在中国,虽然教育改革如火如荼,但学生只能在考场上证明自己的实力,能否进入更高的学校甚至改变人生,都取决于高考,高考是“一考定终身”。
在美国,教学和考试的形式更加多样。各种小组作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各种论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查阅资料的能力;各种报告培养学生做PPT的能力;各种俱乐部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领导能力...各种能力都是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秉承着同样的教育理念,美国大学在招生过程中,除了硬成绩单和标准化考试成绩之外,还对各种软技能提出了各种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