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必须关心所有儿童最充分的发展;学校的责任是创造学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他所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平。学校必须为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学校永远对所有学生负责。老师是“伯乐”,要善于看马,老师也要善于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但是,教师不能只是伯乐。伯乐相马的目的是挑出千里马,淘汰剩下的,但老师必须对每个学生负责。所以,素质教育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孩子,而是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充分了解学生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人合作的精神、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观,为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建立必要的条件。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加强以下三个方面:

1.认真研究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这一点往往被忽视。众所周知,当任何人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会参与其中。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识,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又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比如,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要尽可能从实际出发提问,让学生明白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现实生活,从而实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数学教学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人类关于数学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身边的事物,学会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理解身边的事物,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的例子中看到数量关系的能力。这两者缺一不可,是学生是否具备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特别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中发现数量关系的能力;学习法定教学法,必须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方法。这种教学起点低,层次多,要求高,适应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

2.努力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我们知道,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是学生的潜在能力。所以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中,没有潜力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拓展学生的心理空间,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智力潜能。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是单纯地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还是给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和思考,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无论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一般来说,数学教材中的例题是学习的例题,学生要通过学习例题来学习例题所代表的一种知识的规律和理解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只要学会了书本上的例题,就能自然而然地解决类似的问题。为了举一反三,学生需要有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甚至是经过几次错误和不完善的思考,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这就需要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维发展水平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同学生的不同方法反映了学生对一个问题的理解水平。表面上看,学生各说各的方法,课堂教学缺乏统一性,但教师可以从学生不同的回答中了解学生是如何思考的,哪些学生处于较高的理解水平,哪些学生没有深入或准确理解,调整一步到位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妥善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养成善于思考、勇于提出自己想法的习惯,这对学生学习新内容、研究新问题非常重要。相反,在教学中,如果老师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只是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思路,引导学生一步步说出正确的解题方法。这样虽然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长此以往,学生会养成惰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考机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努力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让学生在认识和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提高智力水平。

3.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发现,如何创造,如何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无处不在的老师。”因此,教师需要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方法,努力使学生像数学家一样学习、思考、发现、应用和创造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课前预习——学生把不懂的内容录下来,带着这些问题上课听课。对于预习已经理解的内容,可以通过听课来对比自己的理解和老师讲解的差距,看看看问题的角度是否一致。如果有差异,哪个更好;课后复习——学生可以先合上书,用自己的思路在脑子里“阅读”课堂内容,然后自己总结几条“规律”。同时,老师也要加强对书例的分析和推敲,因为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例子虽然数量不多,但都具有代表性。教师要研究每个例题所反映的原理,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要点,思考这类例题可以从什么角度提问,已知条件和解题目标稍加改变会有什么结果,解题中每一步操作的依据是什么,利用了哪些已有的知识,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等等。

数学教学的关键不在于改变数学知识本身,而在于改变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要有先进的思想意识,不断地结构化教学内容,不断地将结构化的知识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只有当学生掌握了数学的基本原理、概念和结构,他们才能遵循一致的模式。

当然,如果教师能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为每个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帮助,那么每个学生都是可以学习并达到正常学习水平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数学教育,其目的是创造条件,弥补缺陷,改变学生的处境,让每一个学生掌握数学,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增加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开发他们的潜能。只有这样,每个学生才能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