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不同风格语文的教学目标
一,叙事作品的教学策略
叙事作品,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叙事功能为主要功能的文学作品。叙述者,讲故事。记叙文就是用语言,尤其是书面语言来表达一个或一系列真实或虚构的事件。我认为那些故事性很强的文学作品都是叙事作品。一般来说,这类作品由“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构成,或叙事作家,或叙事抒情,或叙事意蕴。这种课文怎么教?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期的“阅读目标和内容”中对叙事作品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叙事作品,了解事件的梗概,简单描述最打动你的场景、人物和细节,说出你爱的感受[本文来自www。JYqkW.cOm],仇恨,崇敬,向往,同情。”
因此,记叙文作品教学的基本策略是:一、阅读文本内容,概括事件,理解表达顺序;二是获得情感体验,简单描述最打动你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你的爱恨、崇敬、向往、同情的感受;三是学习表达方法,理解作者为什么这样表达而不是那样表达。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期教材中安排的叙事作品主要有童话、散文、小说、剧本、叙事文言文等。即使都是叙事作品,也要在教学中体现个性。
(一)童话教学策略。
所谓童话,是指按照现实生活逻辑中不可能发生的内心欲望或幻想逻辑,用散文写出来的故事。童话文本的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1.总体控制。童话故事结构完整规整,情节离奇曲折。整体把握有利于理解发展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把握思想内涵,理解叙事技巧。
2.唤起想象力。“幻想……虚拟”是童话的核心特征。在教学中一定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可以把学生带入童话的意境,童话的神奇意境会升华学生的情感。
3.多元化培训。儿童审美经验不足,难以把握童话的内涵。在教学中,要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唤起他们的审美体验。童话教学第三期,除了表演、续篇、绘画的训练外,还要注重设计话题,引导学生对童话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
(2)散文教学策略。
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也称诗歌、小说、戏剧。其语言简练,文采隽永;它饱含情感,意境深远;它胸怀宽广,包装容量大,但又紧扣作者意图,没有“离经叛道”。教学散文文本应注重以下几点:
1.理清脉络。散文形式散,结构精。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找到散文中巧妙连接大量看似零散材料的“思想红线”。是贯穿故事的主线,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主旨,理解作者感情,欣赏作者布局的结构美。
2.品味语言。散文语言大多简洁生动,新颖隽永,最值得学生深思。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努力抓住其本质,咀嚼其丰富的含义和独特的表现力。带领学生沉浸在文字语言中,逐字逐句地阅读生活,感受散文语言的准确、生动,咀嚼散文语言的美。
3.感受一下意境。散文的意境是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本文来自www.JyQKw.cOm]和所描写的客观物理环境、生活图景的艺术境界,能把读者引入充分的想象空间。要理解散文,就要引导学生进入散文创造的意境,欣赏散文的美。
(3)新颖的教学策略。
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是情节、人物和环境。小说文本的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1.分析一下故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小说文本大多是小说的节选,但故事比较完整,连节选都像短篇小说。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故事的来龙去脉,理解情节在人物塑造中的作用和小说主题的揭示。
2.分析人物。描写是小说中塑造人物最常用的方法,描写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正面描述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即细节描写),而侧面描写则包括那些用他人的言行反映人物内心活动和思想变化的描写(即侧面对比)。教学中要把握人物描写,把握人物性格、思想情感,理解小说主题。
3.分析环境描述。这里所谓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人的性格和思想的形成总是受到特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分析环境,从而理解环境与人和主题的密切关系。
(四)记叙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文言文是指在先秦口语和后世作家古风著作中的语言基础上形成的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文写的文章,也叫古文。文言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1.阅读理解困难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要障碍,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范文阅读和学生的练习阅读,可以顺利地阅读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2.理解内容。让学生用笔记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进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读完课文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在阅读故事的基础上,启迪思维,领悟内涵。
3.品味语言。文言文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言简意赅,或饱含作者真挚丰富的感情,或阐述发人深省的哲理,体现了作者锤炼语言的艺术匠心。在教学中,辨别和品味重点语言,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既是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活动,也是学习和掌握语言技能的活动。
4.学会背诵。小学是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多积累文言文,对良好语感的形成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大有裨益。在教学中,反复朗读直至成为背诵,既是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目标,也是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5)脚本教学策略。
剧本是一种文学体裁,主要通过对话或歌词来推动剧情,刻画人物。剧本的主要特点是集中反映现实生活,集中表现矛盾冲突,用台词推动戏剧动作。教学脚本文本应注重以下几点:
1.理解剧本的主旨。剧本通过对话推进情节。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熟悉剧本情节,把握文本主要内容,初步了解剧中的矛盾冲突和人物形象。
2.感受角色。剧本也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在教学中,要紧跟剧情发展,把握人物之间的对话,注意叙事语言,分析人物之间由人物语言形成的矛盾冲突,感受人物形象。
3.扮演不同的角色。孩子天生好动,善于模仿。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以不同的角色表演剧本,让学生沉醉于剧中情节的丰富性,享受剧中语言的魅力,享受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从而喜欢和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
二,诗歌的教学策略
诗歌是一种以富有节奏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含蓄地表达感情和思想的文学体裁。诗歌的基本特征是简洁性、跳跃性和音乐性。这种课文怎么教?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期的“阅读目标和内容”中对诗歌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诗歌,总体把握诗歌,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情境,感受作品的情感。被优秀的作品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因此,诗歌教学的基本策略是:一是从总体上把握诗歌,想象诗歌所描述的情境,初步理解诗歌的意境;二是体验诗人的情感,并被其感染;第三是熟悉它。这种教学遵循诗歌阅读从“言”到“象”,从“象”到“境”,从“境”到“意”的过程
。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期教材中编排的诗歌主要有新诗和古诗。
(一)新诗教学策略。
新诗,又称新体诗和自由诗。首先,它是一首诗,所以它具有诗的一般特征。其次是“新”,兴起于五四时期,不同于传统古诗词。新诗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1.阅读并推断其含义。有些诗词学生只需分析就能理解,但要亲身体验某些词语的深层含义,就需要反复欣赏和背诵。
2.复制阅读中的感受。在阅读中,要引导学生通过个体的生活和诗歌与心灵交流,在阅读中反复揣摩和体验。最后,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表达自己与诗人心灵碰撞瞬间的体验,从而真正把握作品的内涵。
3.通过背诵来学习课文。学会背诵,积累,运用。反复阅读、仔细阅读,可以加深对诗歌的体验和理解,达到“读一百遍书,见其意”的效果。
(2)古诗词教学策略。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凝练含蓄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为人们所喜爱。古诗词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1.知道。理解古诗词,重要的是突破学生不熟悉的、古今词义不同的、语序颠倒的、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在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帮助他们理解和传授古诗词学习方法:拓、留、补、变、调、嚼、接。
2.入口。运用情境教学让学生感受意境之美。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境界”。
3.体会你的感受。诗歌强调想象,只有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共情和歌唱,才能让人理解他们的感受。诗歌也强调朗读,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带着感情大声朗读,可以再现诗歌的意境,加深对诗歌意义和感情的理解。
第三,说明文的教学策略
说明文是介绍和解释客观事物和原因的一种文体。小学讲解有四种方式:举例、列举数字、对比、比喻。这种课文怎么教?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期的“阅读目标与内容”中,对说明文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说明文,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解释方法。”因此,教学说明文的基本策略如下:
1.找出解释对象。首先要通过阅读来理解文章在说明什么。
2.把握事物的特性。为了清晰准确地解释文中事物的特征,作者会把关于事物特征的句子放在突出的位置,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找到这些句子来理解百科知识。
3.理解解释方法。说明方法可以普及深奥的道理,简化复杂的知识,具体化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理性的内容。理解讲解方法是学习讲解文本的关键。
4.整理说明顺序。说明文的特点之一是“有序发言”。只有明确了解释的顺序,才能把握作者的思路,看清事物的特点,也就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第四,简单间断课文的教学策略
不连续文本是以不同的方式组织材料,要求读者采用不同的策略进入文本,获取信息,建构意义。常见的类型有:目录、索引、图形、图表、地图、数据表、时间表、清单、账单、广告、证书等。这种课文怎么教?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期的《阅读目标与内容》中对非连续文本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文本,可以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因此,不连续文本教学的基本策略如下:
1.找到了有用的信息。图文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把握图表所传达的重要信息,从而快速得出结论。
2.信息整合。首先通读一遍,大致了解一下。其次,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项目。最后,选择信息整合问题。
3.试试简单的推断。首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文章,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准确地找到关键条目,最后做出自己的准确判断。
第五,说理与写作的教学策略
议论文是对某一问题或事物进行分析和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意见和主张的文章。通常用一个或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个道理,即中心论点。这种课文怎么教?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期“阅读目标与内容”中,对说明文的阅读没有明确要求。然而,小学推理教学的意义不容忽视。它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载体,是中学学习议论文的基础。为过渡,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期教材中安排了这类课文。教学推理应注重以下几点:
1.抓住论点。推理的中心内容是推理的灵魂,是作者思想和观点的集中体现。通过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内容,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和要解决的问题,理解文章的大意。而大部分推理文章都是对中心内容的概括,所以学生准确把握推理文章的中心内容并不难。
2.阅读示例。说理文章的例子是为论证服务的,所以教学要区别于一般的记叙文,可以理清人和事的例子的脉络,不要纠缠于情绪渲染和生动描写。推理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如何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道理,即例子的典型化和论点的合理化。
3.用例子。引导学生发现推理的结构特征:开头提出观点,中间举例论证,结尾总结提高。让学生用这种推理方法举例,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中渗透演绎归纳的形式逻辑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推理的逻辑力量。
上海师范大学的王荣生教授曾说:“好的阅读教学往往建立在恰当的文本解读之上。阅读教学之所以不那么好,往往是因为它采取了莫名其妙的解读和阅读方式,而不管文本风格。”本文谈的是文体教学的基本策略,不是主张小学语文课应该是文体分析课,而是表达了语文教学应该回归常识,考虑学段要求,尊重文本特点,遵循文体特点,教童话变成童话,教散文变成散文,教小说变成小说的思想。当然,这一切的基础是语文教师首先要有一定的文体知识,尤其是自觉的文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