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笔下的女作家冯以“努力学习”为标准

“好好学习”一直是冯选择志同道合的结婚对象的第一指标。她和王萍青分手的主要原因是王萍从青年大学毕业后就不读书了。《春疤》女主角在给毕的情书中,反复强调要“好好学习”。这封日期为1927 65438+10月18的情书写道:“虽然我一年365天中有300天生活在悲伤中,但我仍然可以阅读。所以希望你能像以前一样安心学习。”

冯是中国现代史上最早的女大学生和女性婚恋作家之一。她从小就被绑着。后来,她和她的两个兄弟,哲学家冯友兰,地质学家冯敬兰和古典作家鲁堪如,成为中国学术界著名的教授和学者。从大龄剩女到婚恋写手,再到大学教授,她走上了一条踏实进取的人生道路。

起草一份开除校长的声明。

冯,原名龚岚,笔名甘,依安人,1900,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一个富裕的书香门第。她的父亲冯太一,本名书厚,1898年秀才。作为家人,他被分配到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幕府。主持武昌方言学校校务,1908年卒于湖北省崇阳县。之后,母亲吴青芷带着孩子回到了唐河。

冯家是一个传统的大家族。冯的爷爷冯玉文,掌管家业时拥有1500亩土地,家里经常有二三十人吃饭。据冯友兰回忆,“按照这个大家庭的规矩,男孩子七岁开始上学,请一位先生来辅导这些孩子。7岁以后,女生也和男生一起上学。10岁以后,她就不上学了。”

1915,大哥冯友兰考上了北大。1916,二哥冯景兰考上了北大。冯友兰虽然是哲学专业,但喜欢听语言学家黄侃教授的讲座,写一些古诗让黄侃批。后来他说,“我的课外学习对我的家庭起了作用,就是把我的一点知识传给了我的妹妹袁俊,引导她走上了文学的道路。”

冯从小就被母亲缠着。她父亲去世前,为她安排了一场婚姻。她的未婚夫是唐河县方庄的一个有钱小伙子。但她很固执,决心像大哥哥一样出去读书。1917年,当她得知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升格为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并增设了中文专业时,她让母亲去北京读书:“我花钱,以后就什么都没有了。”这意味着以后可以不要嫁妆结婚了。

按照传统习俗,冯要出门上学,还要通知男方家人,势必会造成一些麻烦。母亲斩钉截铁地决定所有的责任都由她自己承担。于是,冯毫不犹豫地收拾行囊,带着两个哥哥离开了家乡,成为中国公立教育史上第一位女大学生。她的同学说:“我第一次见到冯是在我上学那年的深秋。按照我们班的说法,我们正在餐厅吃午饭。刚坐下,我突然看到一个同学,为首的是警司杨荫榆。她穿着一条蓝裤子,辫子末端系着一根红毛线,拖到脚跟,一朵三寸金莲,然后慢慢走到我们桌前。杨雪建说,“她叫冯淑兰。她从河南来,我值班晚了十天。我向她点点头。她微笑着向我点点头。晚饭后,她看了看挂在墙上的餐厅规则。'

当时,女子师范大学的校长是一位前清朝官员,校长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杨荫榆。他们制定了学校的所有规章制度。比如学生必须住校;周末,家长一定要接;所有的学生都穿着草绿色的衣服和制服,高髻,白袜子,黑鞋子;这个罪犯被记过并开除了三次。

五四运动爆发后,冯跟着同学去敲学校的后门,和北京其他学校的学生一起示威。在中国文化和摄影部部长陈忠范的鼓励下,冯还起草了一份罢免校长芳芳的声明,并列举了芳芳的十大罪状,最终导致芳芳辞职。

写一篇关于恋爱经历的小说。

对冯和她的同学们来说,它造成了比五四运动更直接的精神冲击。

冯和他的同学,他们的父母早就去世了。因家中无男子,其父生前按习俗认定其兄之子李为继承人。李超勤奋好学。1918,她考上了某女子师范大学中文系,担任旁听。一个学期后,她成了全日制学生。李的哥哥,也就是继承人,因为不听长辈的话,拒绝交学费。李超于2009年8月1919日因病去世。165438+10月30日下午,北京学术界在女子师范大学为李超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1000多名男女嘉宾出席。蔡元培、胡适、陈独秀、蒋梦麟、李大钊、梁漱溟等名人。他们纷纷发表演讲,称“观众感动而悲伤,感叹旧家庭的残酷,同情挣扎中的年轻女性。”程军营曾撰文回忆当时的情景。“李超的去世和追悼会极大地刺激了我的阶级,激起了反封建婚姻的愤怒。冯在河南率先与未婚夫离婚,其他同学纷纷响应。

65438年至0922年,冯从女子师范大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研究院国学研究生院,成为当时北大唯一的女研究生。从1924开始,她在上海创造社主办的季刊《创造》、《创造周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孤独》、《旅行》、《母亲》,用非常大胆的笔触表达男女大学生之间的自由恋爱。

女主角娟花以第一人称描写孤独。绢花出国留学,爱上了一个精神绝对和谐的恋人。这个消息传到了涓华的母亲那里,她觉得这种行为太过分了,就把涓华骗回家,锁在一个黑屋子里,准备让未来的女婿刘接走。面对母亲的逼婚和软禁,绢花只能用表姐偷偷寄来的纸笔写一封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小说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华娟写给王世博的一段话:“我可以跑出去,和你一起搬到海边,听着海浪刺骨的声音,看着神秘的月光。”如果我不幸死去,你不要发脾气。你可以详细写下我的情史,把我写给你的600封信公布出来。"

《我》是冯的第二部小说,小说中的“我”是一位已订婚的女大学生。为了一场真正的自由恋爱,我“和已婚的爱人一起,缺了一个多星期的课,花了很多钱”,去旅行了一次,度过了“10天甜如梦幻的生活”。两人自称是同学,要求在酒店开两个房间掩人耳目。即便如此,“我”还是觉得服务员看透了真相,被害羞、内疚、勇气、激动等情绪困扰着。这种复杂纠结的矛盾心理在同居的第一个晚上达到了高潮:“当他把两张被子放在两张床上催我休息的时候,我不知道为什么我那么害怕,那么害羞,那么难过。我哭,哭,哭。另一方面,我在黑暗和空旷的田野里感到独立。可惜他没有第二个人保护我,所以我没有勇气拒绝他的拥抱。”

两个人相拥睡在酒店里,却始终克制着自己的性冲动,始终不忘学习进步的学业职责:“我一直不喜欢他出门,无论是逛街还是访友。”一方面,我担心他会发疯,放弃作业。另一方面,我其实很害怕一个人。"

冯的小说都是她自己的爱情经历。那时候她在追求自己的爱情。她的爱人叫汪品卿,豫西作家,河南省济源县建北村人。她的祖父和父亲是当地私立学校的老师。早在1919,她考上北大理科预备学院之前,就以包办婚姻的方式与未婚妻正式结婚。1921年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25北京大学毕业后,在孔德中学担任中学教师。

1926 10 6月12日,厦大教师鲁迅先生在日记中写道:“早晨,我收到了平卿和秦文寄来的四本《后孤独》。”《汪品卿游记》是冯主编的长篇小说集《故乡》,曾送上海创造社出版。

鲁迅收到手稿后不到一周就完成了审稿。1926 10 19他在日记里留下了“给冯、娟佳、的一封信”的记录。29日,鲁迅在给隽嘉的信中说,王平庆要设计封面。“但这是甘女士的小说和系列。”内容是四部关于爱情的小说。涓山是一种草。如果你取出你的心,它不会死。然而,我不知道它是什么形状。'

“好好学习”一直是冯选择志同道合的结婚对象的第一指标。她和王萍青分手的主要原因是王萍从青年大学毕业后就不读书了。《手稿》的女主人公在给毕的情书中反复强调要“好好学习”。这封日期为1927 65438+10月18的情书写道:“虽然我一年365天中有300天生活在悲伤中,但我仍然可以阅读。所以希望你能像以前一样安心学习。”

新的水注入生命之流。

1923年夏天,大哥冯友兰从哥大毕业,带着二哥冯景兰回国。冯景兰从科罗拉多矿业学院硕士毕业,带着母亲吴青芷在省会开封定居。我母亲写信给北京大学的研究生冯,请她回家探亲。冯回国后,在两个哥哥的帮助下,赢得了母亲的同情,解除了与王平庆的婚约,解除了被迫与王平庆“隔离”的危险。当时,汪品卿还偷偷从北京回到开封,参加河南省教育厅主办的“免费”留学考试。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冯与汪品卿之间那种理想的“绝对精神和谐”的关系已不复存在。几乎在汪品卿苦心出版《卷甲》的同时,冯就开始同情比她小三岁的江南才子卢侃如。

当时,冯在北大研究院国学系从事研究工作,而陆侃如则在城郊清华研究院读研究生。除了周日进城约会,他和冯主要是书信往来。1927年5月,两人回江苏海门探亲。陆甘如路过上海,拍了一张他们订婚的照片。在照片《春痕》中,卢侃如写了一首题为《隽嘉》的诗。

王品卿因为失恋的兴奋而发疯,不久就去世了。冯1928去世后不久,在短篇小说《空白》中,她用自己最擅长的第一人称自我叙事表达方式,将两段爱情割裂开来。

关于我的初恋,小说中的“我”是这样表达的:“君子很有才华,虽然知之甚少。”当时我对自己很热情,所以很想得到他,安慰他生活上的烦恼。没想到,因为我多年的朋友,他总是承载着我的期望;我在这里发现我不认同他的利益,我很郁闷!"

关于前两次恋情的三角叠加,小说写道:“你在电子报上发表论文后,我——我的知识。你在雪中之城拜访我的时候,信里说了一些温暖感人的话。我自己也很惊讶。我遇到了另一个奇迹,新的水加入了我生命的溪流;我怕,我怕我以后的生活会更痛苦,会再次伤害你。在我又喜又怕的时候,有人打开了你的信,一位先生看到了。他生病了,最后进了医院。他对我最初的爱还没有完全熄灭。花不能回老枝。我此时只同情他的处境,却没有当年的热情。”

所以,被冯称之为“某君”的王平庆,是鲁堪儒给冯的情书被王平庆偷看而直接诱发的。关于王品卿之死,鲁堪如晚年在《红楼遇昨日泥,白头接一片丹》中写道:“王因打牌失眠,身体虚弱,渐患肺病。有了吴“变心”的嫌疑,我心中不快,于是肺病越来越严重。由于身患重病,无力支付医疗费用,他的病情不可避免地变得越来越危险。我终于在一天内病死了。”这里的“黑日”是冯的,是鲁堪如打算替换的花草。

随着汪品卿的去世,他是冯文学作品的合作者和代理人,也为陆侃如所继承。这期间,陆侃如将冯的50封情书编成《书信集》,由北新出版社出版。他在《回忆——悼念冯同志逝世四周年》中写道:“《春疤》的作者告诉我,后记是50封信,假设是一个女人写给情人的,从恋爱开始到恋爱结束,历时约5个月。”

丈夫和妻子的学术生涯

“好好学习”一直是冯选择志同道合的结婚对象的第一指标。她和王萍青分手的主要原因是王萍从青年大学毕业后就不读书了。《春疤》女主角在给毕的情书中,反复强调要“好好学习”。这封日期为1927 65438+10月18的情书写道:“虽然我一年365天中有300天生活在悲伤中,但我仍然可以阅读。所以希望你能像以前一样安心学习。”65438+10月20日的情书里,还有“安心读书”的苦心忠告。对于爱读书的冯来说,志同道合、相得益彰的陆侃如显然比王平庆更有资格。

1929 65438+10月,陆甘如在江苏海门与冯结婚。婚后,他们的兴趣爱好主要集中在学术研究上。1931,上海大江书店出版《春痕》三卷,夫妻署名。1932,夫妻合著的《春天的伤痕》,也是大江书店出版的。这两部学术专著的出版,奠定了它们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同时,作为现代文学史上颇受欢迎的女性婚恋作家,冯也逐渐淡出文坛。

1932年,陆康如、冯双双赴法国巴黎大学文学院学习。1935年,他们带着博士学位回国。陆如曾在燕京大学、中山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曾任教于金陵女子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从65438到0955,她还担任过山东大学副校长。

虽然夫妻两人都经历了从战争到和平的诸多变故,但他们脚踏实地的学习和进取精神成为他们克服困难、渡过难关的法宝。他们那一代人的创作经验和生活经验,今天的青年学生仍然可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