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思胜对音乐的热情

杨热心于教育事业。1903年3月,他捐款帮助黄炎培建川沙小学,两人成为朋友。同年6月,黄因鼓吹民主思想被清政府南汇县令逮捕。用巨款将黄从狱中救出,并资助黄到避难。1905年,杨还出钱安葬了死在狱中的资产阶级革命家邹容。在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下,杨于1904在梅百客路(今新昌路)租界创办了光明小学和光明教师坊。次年,在浦东六里桥64亩土地上建起了校舍,1907竣工。取名“私立浦东中学”,捐银二十余万,几乎都花光了。人们称之为“毁家促学”,“情况略与吴训相同,但捐十倍以上,结果远胜。”江苏省主管教育的官员视察浦东中学,邀请颁奖。杨笑道:“办学的道理何在?”让黄炎培礼貌的谢谢。

杨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当时浦东地区的一些土地占有者,在高利贷的诱惑下,与外商争夺土地买卖,逐渐沿浦阳垛进入内地。有识之士以筑路为界,限制外商进深。清政府的地方官员竟然以修路的名义增加渡船捐,激起了民愤。杨当即交涉停止捐渡,并修建了一条从到陆家渡的公路,长达十余里,耗资近万元。都是同行养的,没拿村民一分钱。1905年捐巨资修建川沙海堤。清政府打算表扬一下,杨又谢了。

浦东的颜佳大桥正在下沉,这给行人带来了不便。此时杨病重,仍出资6000元帮助修建。这座桥是用刚引入上海的水泥建造的,但骨架是钢。杨坚持每天去工地指挥,累得最终于1908年4月30日去世,享年57岁。第二天,《申报》以“一位工业伟人之死”为题,刊登了这一消息。杨死后,清政府授予华灵运通、盐运使等职衔,并赐四官及“御玺”匾额,列入《清史稿》。辛亥革命后,李、和袁世凯先后下令以总统名义为杨铸造铜像,并安放在浦东中学校园内。

杨在经营建筑厂期间,培养出了一批精英学生,如顾兰舟(后开办顾兰吉建筑厂)、赵增涛(后开办赵新吉建筑厂)、张来堂(后开办兰吉建筑厂)等。他们组成了在上海建筑界举足轻重的“浦东帮”,使浦东川沙成为上海建筑人才的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