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蓬溪县名人

苏夕(1461 ~ 1527),明代智者,遂宁(今蓬溪县)吉祥乡人。1489年进士,历任工部大臣、左副大臣、礼部大臣。去世后,他送了一份礼物给一位老师,并给了他一封信。他为官有方,在开垦农田、兴修水利、兴办教育、平定叛乱等方面成绩显著。他主张改革,并提出了12项新政策。嘉靖皇帝颇为赏识,诏令一条条执行,深得皇帝尊重,被“倚重为重臣”。

张鹏敖(1649 ~ 1725),清代名臣,遂宁黑白沟(今蓬溪县翰林村)人。从22岁进士开始,他已经做了50多年的官。历任总督、三部(刑、户、礼)大臣,几乎从事过清朝从统一到鼎盛时期内政外交的各种重要工作。他是一位政府清廉、政绩卓著、胆识过人的外交家和政治家。1688年,他奉命随使团赴俄,抱着“愿为张骞报国”的决心,不辱使命,为次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创造了条件。他也是治河专家,提出了“开河口,堵六坝”的主张。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他在黄淮水系上修建了一系列工程,使几十年来荒无人烟的黄淮和沿线运河安澜,黄淮受灾地区连年丰收。他把自己的治河经验写进了《治河书》十卷,在中国水利史上专门辟章介绍,并给予高度评价。康熙帝视该树为名臣楷模。康熙生前对他的评价是“天下清官首屈一指”,死后雍正帝称赞他是“杰出的一代完人”。

张文安(1757—1815),本名岳祖,蓬溪县金桥乡两河口人,是敖玄孙、张传善之弟。乾隆五十三年(1788),授教职,于是遍游天下,以胜水。住到家里后,为了自娱自乐,我会伺候我妈。曾讲学华阳、温江书院,多有建树。白海和他的弟弟船山都是当时的杰出人物,以诗歌闻名,并被称为“二难”。清代诗人王学浩这样评价白海的诗:“读之,觉得其语淡而无味,节短而长,除了魏梦,我可以另寻他法与唐人抗衡。”他有8卷白海曹氏和840多首诗。胡传怀的《张文安诗选》和《清代诗人张文安年谱》对研究张文安具有重要意义。

张文涛(1764—1814),字仲野,号船山,清代张鹏的曾曾孙。乾隆五十三年(1788),五十五年(1790)前三甲第55名进士。五十八年(1793),翰林院检讨;嘉庆五年(1800)任顺天乡试考官;十年(1805),任江南道监,巡抚程楠;十四年(1809),吏部大夫;十五年(1810),任山东莱州知府;十七年(1812),说自己生病辞职;嘉庆十九年(1814)卒于苏州,葬于蜀中故里蓬溪县金桥乡两河口。张船山一生致力于诗歌、书法、绘画的创作,著有《船山诗》和《补遗》,共26卷。张船山是清代干嘉诗坛上的一位伟大诗人。他不仅是清代蜀中最高的诗人,也是清代一流的诗人和著名的诗歌理论家。他是灵修派后期的主要指挥者和代表人物。胡传怀的《张文涛年谱》对了解张文涛的生平事迹具有借鉴意义。

张文彤(1768—1832),名杜甫,是张文安、陶文的弟子。少对自己的才华负责,在古文字上下功夫,做个鬼心理。乾隆五十七年(1792),乡试第一名。嘉庆元年(1796),推荐连笑为创始人,并辅以十方教,每天授课。后来在山西和顺县被封为知县,山西巡抚想把他留在省墙做顾问,以知如何升太守,结果失败而死。文同是音韵诗家,问和道,酬唱。但他是少陵唯一的主人,所以他把自己的诗集命名为《饮杜诗》。

程孟宗,蓬溪县志?孝顺?古迹,四川志?《孝·蜀》等文献都记载又名程崇亚,蜀蓬溪县人,五代之后,纯孝。我妈病重,冬天突然缺笋。她没有办法,只能抱着竹子在森林里哭。瞬间地面开裂,竹笋很多,急需归还。母亲吃完会恢复的。郑光二十年(957)十二月,蜀主孟尝君开城门,在东孙沟建“孝台”。

冯菊(1075—1152),宋代遂宁府蓬溪县人,济川人。惠宗政和八年(1118),进士。他是盛正子的官秘书,周树教授,尚书学者,袁外郎,巴州知府,利州道知府,建州知府,抚州知府。绍兴八年(1138),任国鑫策划副使;绍九年正月,任完颜政少清泉尚书礼部侍郎;绍兴十三年九月,被任命为安福使,沿鲁南疆赴泸州,成为宋朝的边官。绍兴十九年,升任富文阁学士(从三年级起)。绍兴二十二年六月卒。著有《石》、《陆建艺》等作品。如今作品甚多,如中兴永安桥、净颜僧塔、密隐寺钟楼、大中祥符院大悲亭、南禅机等。

张玲问道,称自己是来自天堂的山人。晚唐时期的蓬溪人。博学好诗,藐视官运,以隐居闲适为乐。品味杜光庭的一句诗:“若朝为丞相,何不作林下仙?”一壶酒一壶药,吃饱了听风睡白天。“看得出来,它是有兴趣的。”《全唐诗》记载了他的一首诗。他的事迹记载在《四川通志》和《历代四川文化名人辞典》中。

谢晋,字真,宋代蓬溪人。宋太宗是太平兴国第五年(980)的一个学者。司马池(司马光之父)认识小溪郡,与他相约。品味生活在五龙山风景名胜区(今富镇五龙盘),以诗自娱。其诗平淡无奇,有魏、刘的遗风。他是《五龙山风景名胜区居诗》的作者,现已失传。《四川通志》、《四川历代文化名人辞典》流传至今。

张赞(1415—1489),明代蓬溪县龙仁镇黑白沟村人,本名敖,清代为其孙。明朝景泰五年(1454),张赞前三校第167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员外郎、博士。因其志深而纯,典故明了,又有智慧机智,于天顺八年(1464)出任云南姚安府知府。张赞上任后,整理地方,顺乎民情,躬身节俭以励其风俗,出版诗书以教之,与韦德并行,官民顺之,使姚安宅民耕凿安,士子知礼义,惠正卓所写,官民称赞。《云南通志》、《姚安县志》载有其事迹。

Xi淳(1472—1535),字仁同,号虚山,本名人。明朝郑德十二年(1517),前三名中的161秀才。国子监李灌·庶吉士,河南道监察御史,云贵总督,国子监讲学学士,礼部侍郎,吏部侍郎。他的诗很深刻,是《徐山文集》的作者。

陆(1476—1521),同字材,号眉山,三弟。明郑德九年(1514),他是前三名中的第52名进士,被安排在官户司工作。郑德十四年(1519),武宗欲在金陵招安,被荀劝阻,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市)判官。十五年(1520)秋,任湖广总督,淳出云贵,都相继回家,与陆同眠。十五年(1520)冬,荀去夷陵,与淳被送到潼南大佛寺,互留诗一首。世宗继位,恢复原职,但位子已经死了,给了光禄邵青。

张瑶,明朝蓬溪人。在郑德徐佳年间(1514),他是前三名中的133号进士。嘉靖十年(1531),官至贵州任助理公使。由于都匀苗族造反,张瑶上任,整顿兵马猛攻他们的巢穴,挟持首领,释放随从,使得苗族不敢取。十一年(1532),杨恒又主张乱世,他率军将其粉碎,这使他声名大噪。他离任时,学者们躺在路上,爬着留下来。《贵州通志》载。

谭勇,字孝,明朝蓬溪人。郑德丁丑(1517)是前三名中的第180名进士。初授行人,升为江西道督御史,议大礼,引帝怒,贴于朝廷。他还参与了有权有势的人非法强占私人土地的行为,造成了几次奇怪的灾难。然后弹劾国子监学士兼官臣王承宏,先用贴纸呈给朝廷。王看了,脸红了,说:“我在这里。”谭勇大怒,对他说:“皇史无形,不敢据藏。”听者吐了吐舌头,暗暗骂他是个刁钻的建议。嘉靖十一年(1532)升任河南副使,掌管信阳的军事编制,为官。著有《宝梵寺建筑》。

明朝三等进士第152105名谭旭被任命为陕西副使,为固原准备兵力。他开始讨论修复边墙以抵御外敌入侵。因为旁边有一口铸铁泉,所以很多人在这里饮马。谭分兵驻守,但很多人不敢靠近边境。边境和平,硕果累累,朝方有所耳闻,有所回报。

谭薇,明嘉靖十七年(1538),二甲第五十三进士。户部主管书。人家号称最孝顺,以住在老家为耻。谭勇、谭勇和谭薇是三兄弟。他们是继宋代赵普、赵冰、赵球之后,蓬溪历史上又一“一哥三子”。县上的人曾经在龚雪旁边为他们建立了一个“兄弟进士广场”以示表彰。

王庭,明朝蓬溪人。隆庆辛未(1571)是前三名中的第20名进士。孝顺,做了秀才之后,就不选上了,回老家养三个亲戚。耕几亩地,出入巷子,穿长袍草鞋,不骑马,与樵夫为伍。他是《陈清乞求支持》和《重建龚雪》的作者。

杨,明末清初蓬溪人。万历皇帝丁伟(1607)是当年181进士中的前三名。翰林院的庶吉士被选中,三年后他被提拔为编辑。万历三十七至三十九年(1609-1611),任山西省闻喜县令,以优异的成绩升任山西省知府,学习政治。万历四十三年(1615),任江西调配使。崇祯初年,任河南巡抚。当李自成和张领导的农民起义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杨督兵镇压,使起义军大为沮丧。崇祯末年,他去职回乡,家里没有多余的钱。田舍留了下来,但只保留了书籍的历史。著有《建立石雨山书院》、《重建岳明庙碑记》、《重建龚雪》等诗歌。

杨,字珠泉,明末蓬溪人。崇祯年间的学生都以诗著称,舒鸣的诗中就有他们的诗。

杨廷机,杨之子,字青石,明代崇祯九年(1636)诗人,著有诗集。剑阁芳华集收录了他的诗作。

溥,字陈宫,是北方人。清代蓬溪县鸣凤镇大儒沟。年轻家贫,学经不枉。顺治十四年(1657),升官。对自己漠不关心,自娱自乐的教徒弟。教练很有诱惑力,向学者学习。杨兆龙、王旭、梁等名人都出自他的家族。蓬溪,一个荒凉的地方,振兴清朝的文教人员,实际上是从陈宫开始的。有一本《四川通志传》。

张(1667—1737),本名孟翊,敖长子,张船山曾祖父。忠诚正直,有气节。读书的时候,我不贪图奢华。我只给大家看书,从来不停止背诵。康熙二十六年(1687),任安徽怀宁县令,为期十年。他镇压豪强,执掌朝政,救贫济困,爱民济贫,开渠护城,扶植温柔,繁荣文化教育。执政务实给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张在任期间,继续修订《怀宁县志》并作序,流传至今。他还重建了大观楼,成为安庆古城的一大景观。康熙54年至58年(1715—1719)任奉天辽阳知府,处决邪灵。专门放科技,救济难民,矫正保护。在东边巡逻,叫做强硬建议。后来被提拔为大将军政治特使,对宰相的私事也不避讳。工部右侍郎清理积压,官员肃然起敬,有古代好官的风范。他是一本关于一般政治的诗集的作者。

(1694—1757),字,号后宅,号连州,张和张船山的祖父。他天资聪颖,反应敏捷,已经沉迷于学习。康熙五十二年(1713),在恩宠的帮助下,补充了天上的粮马。后来,他和祖父张鹏一起,治理黄河,工作扎实,进京作了一流的检查。升任外交大臣、户部大夫,奉命在安徽宁国府任知府。会有一场回族官员和百姓之间关于坟山的官司。案子积累了20多年,上官凭着他的才能,专门指派了一个调查。张勤看了会徽,按册开列,但界已分,地还于民。场外,万人称赞云:“不愧是张的孙子,天下清官。20年的尘案,就这么定了!”乾隆十一年(1746),先署山东莱州府印,后署莱青道印,加衔为知府。到了登州(今山东省蓬莱市),他在农桑上出谋划策,惩恶扬善,培养人才,政治声音远播四方。乾隆十三年(1748),张钦旺在邓州重建连州书院,并改名为瀛州书院。现在是山东省蓬莱市的一处古迹,遗址在蓬莱一中校门附近。其墓位于今四川省蓬溪县金桥乡翰林村,碑上无装饰雕刻。

张谷建(1721—1797),本名钱景,本名乃芳、秉廷,是张勤王耔、张船山的父亲。乾隆六年(1741)中得顺天乡试副榜,受教,考中,分拨河南,任遂平县。后来增补了安阳知府,习气也就消除了。蔡一泰写了一篇赞云:“今日又见西门豹与梁延光之风?”乾隆十七年(1752)调任嵩县知府建宜川书院。二十二年(1757),丁福忧心忡忡。除服役外,改由山东馆陶县令兼任冠县知府,承办坛子园宫室。我被提升到湖北周俊周知,调到荆门周知,还判了黄州,提升到汉阳同治,再提升到云南华凯府。荆门太守败诉,被提出离职。诗集、好书等作品,包括《香花集》、《小窗集》、《近花集》。葬于蓬溪县金桥乡翰林村。

杨兆龙,清代蓬溪县赤城镇葫芦坝人。康熙十一年(1672),谢园被封为福州郑雪。为官清正,不为名声所动。出了王世贞的门,他的诗得到了王世贞的欣赏,他写了《杨兆龙诗》。《四川通志》、《四川历代文化名人辞典》流传至今。

Xi·吉辉(1741—1821),清代蓬溪县人。穷则洁身自好。出去了就努力,进了就努力学习。乾隆三十五年(1770),授直隶曲周县令。为官十几年,除了积弊之外,疏于徭役,明断善断,利民为先。到了官日,秀才画了一幅“登高图”送之。他在家中去世,享年78岁。著有《秦曹集》和《鹤鸣草堂集》。

蒲心语,字立,号有亭。彭曦,清朝人,四川甘龙甲子(1744)人。乙丑年(1745),前三名中的112进士。年轻聪明,读完历史的文章都能背下来。中进士后,成为山东省冠城县知县。21至24年(1756—1759)任湖南省麻阳县知府,清廉自守。回到家,包里没钱了,行李也光秃秃的,大家都叹气。他是林贵诗集的作者。

王,,字东升,号蜀山。彭曦,清朝人,乾隆甲子年(1744)举人,辛末年(1751)123秀才。17至20年(1752—1755),乾隆任湖北房县知县。25至27年(1760—1762),任云阳县令。有仁政,廉洁自持,死于官位。穷治不了丧。士绅们感受到了他们的美德,筹集资金帮助他们重返家园。每一个听到的人都感叹自己有清德。

蒲,字振东,清代蓬溪县人。曾任嘉庆戊午(1798)陪审员,是心有(1801)前三甲第76位进士。他被授予内阁书,是总图博物馆,清朝记录博物馆的分支和文远馆的检查员。妩媚不羁的他,在诗歌上下功夫,经历过的一切都要用诗歌记录下来。在、黔、川三省之乱中,蒲深感时局动荡,政局不稳,遂离岗回国。38岁不久就病逝,令世人格外惋惜。他是《青萍诗集》的作者。

Xi大庄(1775—1829),本名安智,本名古玉。清代蓬溪县人,清嘉庆五五年(1798)举人,邺州第八十九进士(1805)。丙寅(1806)被封为湖北应城县令,政治声音突出,尤其是抓获天主教歹徒,使他在湖广声名鹊起,受到皇帝的问询和接见。过去去云南做铜(1809),经历的风景,学会的民风社稷,都在诗里。第二年,回到应城县,“从前老人攀住,孩童迎竹马。”在徐佳(1814),应城遭受了严重的干旱,全县都在挨饿。难民堵塞道路,转移到其他地方。Xi大庄亲自上奏,请延期收税,诚心做事,百姓苦,准减免。次年,遇有灾荒,鼓励官员、胥吏捐钱给灾民,使州内流民安居乐业,民心安定。二十二年(1817),升任兴国太守,任湖北、云南乡试考官。许多名人被选中,人民崇拜他如神。道光元年(1821),春天他接到父亲的信,说他病重,于是Xi大壮请求最后的支援,离岗回国。之后申请任教成都墨池书院。道光九年(1829)卒,享年54岁。清代蜀中诗人大壮,著有《禹谷诗集》、《禹谷集》、《应城县志》、《纪》、《看铜器》、《重修长乐寺》等。清代,《郭超全书·史超》共收录诗歌10首。

杜思柔,原名古戎,后改名为庾信。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举人,温江、官,河南封丘县知县。后人留下了《简·袁剑茶》等诗篇。

陈红军,字羽仪,清代蓬溪县龙胜场(今大英县龙胜镇)人。生于嘉庆,曾在什邡、夹江、珙县等地传教。振德行紧急状态,京城冷到糊了火。晚归官职,喜印文昌孝插画作赠。作品和书籍,遗迹存在于今天。有诗如什邡《游慧剑寺》留存后世。

陈乃,字南村。清代蓬溪诗人。曾任江西省峡江县知县,任周知德化、瑞金、兴国、幸子、新城、石城、都昌、伊宁等县官。工于诗书,为官清正。著有《塞上颂》、《南村诗》等。清代,顾在《郑源辨》中记载了他的诗作。

钟瑞挺(1805—1884),字威远,清代蓬溪石板滩场(今大英县象山镇)人。咸丰九年(1859)被授予中书称号。因为时局动荡,我决定不求官升,写书自娱自乐。曾讲学蓬莱、彭山、香山、经义书院。著有诗集《陇西草》2卷。

白杨,名甘,字树,号河西,清代蓬溪莲花溪(今莲花乡)人。道光吴佳(1834)是一个举人,四川仁寿县官员,浙江石岩场大使。著有《韦瓯方善诗集》四卷本。

庞继超(1807—1861),清代蓬溪县赤城镇水磨嘴村人。清咸丰二年(1852),恩公喜为诗,撰《绿秀山室诗草》。

许,春生,清代蓬溪赤城镇周家店村许家湾人。道光八年(1828)举人,官姓土司焦循,八仙教谕。有后世留下的《致庞继超四首》等诗词。

纣王,字,清代蓬溪诗人。他被誉为蓬溪的“杰出诗人”。他一生贫穷,经常绝食,不吃得到的食物。他既高贵又干净。著有两卷《易·安智易》和两卷《鲍燮·方善诗集》。

虚船张秉谦,清代蓬溪县(今大英县河边镇)河边场人。同治六年(1867)进贡生,撰写了《邪海航行》、《南宋忠义录》。彭山书院讲学,成果颇多。又卒,四川按察使牛为立传,刻于《文山录》。

钟永定,号志安,清代蓬溪县(今大英县象山镇)石板滩人,是钟瑞挺的第三子。同治十二年(1873),进贡。曾任江苏按察使李宏毅(中江)幕僚,后回四川讲学中江、三台、蓬溪书院,并任广安府教导员,均受到悉心教育。他在家中去世,享年88岁。著有《陇西诗草》4卷、《陇西骈文》1卷。

何(1845—1906)人,晚清蓬溪县仲晶乡人。同治十三年(1874),前三甲第53位进士,官制礼仪部负责人,宰相,张静,郎中,海关官员道隐。为善挺身而出,把事情做好。光绪三十二年(1906)卒,葬于蓬溪县仲晶乡。还有《永恒神殿之墙》等诗留存于世。

何仲权,号,清代蓬溪增生。天性聪颖,博古通今,善研究词章。大竹姜为探花跨县,与姜慎野先生谈宗亲,主张词学、张学。何仲权从江家得知,特别玄机。写的诗和赋都足以说明问题。

杨,清代蓬溪人。光绪七年(1884),进贡生。著有《竹窗诗话》四卷本。他的诗被收录在《巴蜀古诗解选》中。

梁中书(1845—1908),清代蓬溪县高坪镇樟树坡村人。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后来,他被任命为蓬溪县督学,并调到资阳纪律和南川县教学。光绪三十四年(1908),死于六十四岁。著有《湘馆诗话草》、《群英会》。

庞忠尧(1853-?),名叫琼珂,是蓬溪县赤城镇玉城村大头沟人。清末秀才,民国私塾教师。好诗词书画。

曾世礼(1867—1928),蓬溪县石板滩(今大英县象山镇)人。他的诗写得很好。光绪三十二年(1906)建功立业,与、吴并称“涪江三学士”。曾任湖南湘乡知府。参与编辑的有《蓬溪续录》、《蓬溪近况录》、《榕园石村》。

廖本,字云泉,蓬溪县新生乡人,擅长诗词书画,山水老师,王世谷。后拜晚清著名书画僧朱禅为师,笔法苍劲,尤以画虎见长。民国二十五年(1936),游成都,与、傅、颜佩交好。性嗜酒,乡野醉。1938年2月,新都宝光寺方丈写了一篇关于廖本所画山水画云的问题:“遥望云海,虎在对谁笑?”渔父指的是古韵渡江,一股春水渡江南。时至今日,新都宝光寺仍有书画。

胡祖禹(1855—1915),蓬溪县康家渡人。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在梁山中学担任教师。民国初年,袁世凯想当皇帝。他写过一首绝句:“如果你没事干,冬天就会懒的出门。休先生不图大志,近黄昏,雨下满天。”可见是对国家大事的感伤。

李凡成(1887—1953),四川省蓬溪县新生乡人。1905年考入上海新华艺术学院学习国画、花卉、羽毛、鹰风筝,人称“李风筝”。1928后,先后在任中学隆昌、遂宁、南充、蓬溪等地教授语文和国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为蓬溪县各界人大代表。

段虚谷(1904—1977),四川省蓬溪县赤城镇人。1924被上海新华艺术学院录取。毕业后先后在四川美术学院和蓬溪中学任教。1956,转学西南师范大学,专攻山水画,人称“段山水”。他的诗也充满了优雅。

Xi·雍正(1905—1990)出生于蓬溪县上东镇。民国时期在国立编译馆工作,主编小学语文教材。抗日战争初期有《太行烈士》、《抗战送粮歌》、《保山城保卫战》等诗歌。建国后,任国家出版局(现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