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与灵雨》影评

薛兴国的原话是这样的:“胡金铨的武侠电影不仅有禅味,更是中国文化的全部精神,连配乐都是湖南梆子。”

《空城计》这部电影的名气没有《女侠》那么大,片头介绍中隐约提到“这部电影和胡金铨过去拍过的武侠片不太一样”,找不到合适的说法。

有影评人相当不客气,指出《空山灵雨》过于注重“禅”的意味,导演似乎想将其升华到哲学电影的境界。太多深刻的意境,缓慢的剧情甚至节奏只起到相反的效果,或者说导演太过炫技——说到炫技太过,突然想到托纳多的《1900传奇》,对这部电影的专业人士来说可谓差评,但其商业却是轰动的。《空山灵雨》绝不是商业的,更不要说它的小人气了。就算放在电影院,也肯定能睡一半人——但我还是深深的激动和兴奋。

情节简单,线索清晰。秋明这个人物出现的时候,我就已经觉得方丈之争没有悬念了,即使老方丈的三个弟子并不都是贪财贪权的。一方面,早期电影的剧情没有悬念,很容易猜到结局;另一方面,禅是一个很难理解的东西,它往往蕴含着常人无法通过表象发现的深层含义。

影片中人物众多,每个角色都刻画得惟妙惟肖。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互相利用的心理是很微妙的。我比较关注这三个人物:吴外,秋明,白虎。这三个角色形成了一个逐渐过渡的过程,充分体现了“禅”在胡金铨电影中的发展。我们知道,佛教有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荡、不说谎、不饮酒,这是做人的根本。秋明被张先生诬陷盗窃流放,买了碟片来到寺,老方丈说是他偷的。但影片中吴崴大师的出现,打破了以往世俗大师的形象。他不是和尚,但他是连皇帝都尊敬的佛教大师。他是吃肉的,佛教认为“修行者如果一直吃肉,不管他现在有多睿智,按照因果律还是会走向罗刹的鬼道”;他是个好色之徒。佛经上说,人体有十二种病,色欲是病,与自己合法妻子以外的女人发生性关系更是不道德的。难怪白狐带着一大票丫鬟出来,都笑他是“老色鬼”。

影片中,武外讲经的场景相当精彩:一个美丽的山谷,一个身穿红袍的灰衣和尚高高地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盘腿念经,武外的宫女们在一个雾蒙蒙的蓝色水池中嬉戏、洗澡。从大弟子到小和尚,我管不了,斜眼看。在几个镜头中,和尚们的心理已经赤裸裸地呈现在吴师傅和观众的笑容之间。与此同时,在一旁汲水的邱明看到这一幕,一脸疑惑,在僧人的指点下表现得心无旁骛,这或多或少为影片的后续发展和邱明成为方丈做了铺垫。

如果开悟能达到佛家的境界,在秋明身上能看到的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形象。他聪明、善良、有耐心,但他并不完美。他被张诚陷害,问他:你恨他吗?他回答他是否讨厌它。被张先生乱打,张先生和吴外的丫鬟们把散落在地上的佛珠收了起来。我们看到阿丘明互相怒目而视,掩面而泣——它不愿意说没有怨恨,因为秋明还是个凡人。

在藏经阁,张先生差点掐死了秋明。现在他已经能忍了,笑容与张先生的紧张和心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直到张老师拿出一把刀,邱明终于忍不住把他扔下藏经阁——这时观众才突然发现,邱明远是个隐藏的人物,武功高强的张老师只用一只手就能把他扔出去。以前那个被诬陷被欺负保持沉默的懦弱男人形象一下子就变了。佛教认为:“忍辱负重是一种美德,可以增加你的福报,所以如果有人欺负你,亏待你,你不必难过,而应该高兴,因为这能给你带来福报。”我觉得这对于一般人来说真的很难理解,更难做到,因为乍一听就是“阿q”。

秋明转换迅速,身份变换此起彼伏,虽然是影片中夸张的艺术手法,但还是能很好很完整的刻画出导演想要表达的禅意境界。得到方丈衣钵后,宽袍大袖的秋明顿时焕发出某种与生俱来的智慧和魄力,令那些被大师兄煽动闹事的僧人为之震惊,这种魄力在他处理镇寺之宝时得到了深刻的展现——“这一卷大乘书信,千百年来给本寺造成了许多灾难,现在我归还给玄奘法师。”于是全片争议的中心,奸商和贪官梦寐以求的无价之宝,被烧了,干净而简单。

白狐比邱明差一个级别,但她确实是片中的亮点。白狐作为一个女飞贼,被全安雇佣去偷经书。她没有秋明那种忍辱负重的脾气。她的本质是善良,敢爱敢恨,看到坎坷的路会拔刀相助。全安碰她她也会生气。刚出道时,她的谈吐暴露了她作为一个俗人的价值观:全安向三宝寺介绍这个的时候,她问:“寺里的三宝是什么?”谈到大乘书信记录,她问:“那值多少钱?”——初出场,庸俗贪婪。随着电影情节的移动和发展,我逐渐发现这个女人的天真和莽撞比那些君子和官员要清晰许多倍,所以她最终选择看破红尘出家,我并不感到意外。我没看过相关的导演笔记。不知道导演是不是想表达这个意思,就是一切都是以同样的方式结束,修行佛法就是一切的结束。

另一个可爱的人物是老方丈的第三弟子慧思。或许是因为饰演他的演员是我们在港剧中经常看到的某某黑社会老大,奸商。乍一看,他以为自己是另一个勾心斗角的角色。没想到,这个人年轻时绝对是义无反顾。他在外悟不完美,秋明不完美,白虎不完美,但慧丝几乎等于完美。慧思佛学修养深厚,荣辱不惊,随遇而安,一丝不苟严谨,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是新任方丈的最佳人选。老方丈和悟空法师考验三位弟子的那一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方丈让他们每人提一桶水,问他们水是怎么来的。大弟子汇通答:“千溪万水归大海,才能映出一轮明月。”第二个弟子文慧回答说:“只有通过练习毅力和澄清共同关心的问题,我们才能回到我们的根本。”轮到慧丝简单地说了一句:“顺其自然,心就明了。”

胡金铨是武侠电影的大师。《空城计》虽然不能完全称之为武侠片,但打斗场面还是充满了笔墨和神韵。有人认为影片中打斗场面的“节奏感”太强,就像做广播体操一样。我觉得如果你想欣赏精彩的武侠场景,空山淋雨不是首选。我强烈推荐胡金铨导演的《笑傲江湖》、《女侠》、《来和我喝一杯》和《春亭风雨》。以上影片虽然早在中小学就看过,但印象极其深刻。今天看一些武侠电影电视剧,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不太对劲。直到我又看了一遍胡金铨的电影,直到白狐一身深黑出没在宽阔的三宝寺,我才突然发现,这就是武侠。武侠不是仙鹤,不是快拍,不是炫目的特技,不是各种灯。在《空城计》中,既没有高手,也没有绝技。每一场战斗都简单而扎实。没有把人打回去的内功,甚至连拉带咬。真的很难看。习惯天桥风格的人可能不习惯胡金铨的风格。当武侠电影进入巴洛克时代,当《卧虎藏龙》以东方情调蜚声海内外,再回头看胡金铨的影像美学,突然发现继续这样解读武侠毫无意义。

李安没有选择徐克频繁使用高科技,最后把新蜀山变成了试验田。李安的镜头充满了明朗的气质,让故事的叙述保持着神秘、高贵、浪漫。当然少不了挑战传统的男女关系,少不了飞檐走壁的诡异武功。它是山川和天空,而不是闪闪发光的小金人和玉角龙。有人称他为“书生造反”,也有人惊叹导演有多么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拍出这样一部中国电影——看到这里我笑了,因为我想到了胡金铨。

看来在胡金铨之后,你就不用拍武侠片了。就像林黛玉那首烧螃蟹的诗。但我是认真的。我之所以把《卧虎藏龙》和《胡金铨》相提并论——这是两个层次的电影,不能相提并论——一是因为它名气大,二是因为它从某个角度来看简直就是胡金铨电影的大杂烩:玉娇龙在餐厅的那一幕。看完有人说,咦,这不是春亭风波吗?在竹林里打架的时候,胡金铨的《女侠》里也有一个竹林场景。那时候还没有现在的起重机,但是他拍到了女侠从天而降,劈开竹林往中间飞,感觉很棒。

最后,我想提一下“空山灵雨”的画面。在这部电影中,环境是电影的主题之一。胡金铨的镜头充满了中国绘画的意境。每一张剪下来的画,都是一幅灿烂的风景照或者国画。或许是因为老一辈的导演严谨,每一个场景,每一个镜头都仿佛经过了摄影师的反复推敲,最终故事和演员、观众都有了身临其境的体验。

看《空山灵雨》不禁想起很多电影,不仅是武侠电影,甚至有些场景让我想起了2002年的热播剧《找枪》。不知道陆川有没有借鉴。事实上,胡金铨的电影感动和影响了许多伟大的导演,如徐克、许鞍华和李安。不幸的是,作为第一个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这一荣誉的中国导演,他在中国大陆的知名度远不如上述导演。

2011年,贾导演担任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评审团主席(中国人主管该单元,这在威尼斯电影节历史上尚属首次),新京报推出“著名导演推荐10电影”活动。这位被视为当今时代忠实记录者的导演,他选择的所有电影都停留在90年代之前。其中,罗伯特·弗莱厄蒂的《北方的Nanook》、的《战舰波将金号》、袁的《街头天使》、意大利的《偷自行车的人》、日本小津安二郎的《晚春》、意大利费里尼的《大路》和法国位列第八。

清淡温和。走、跑、跳、跳、体型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