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雅学院相关信息
位于广州西北的广雅书院,由两广总督张之洞于光绪十三年(1887)创建。张之洞是晚清颇有影响的政府官员。他不仅成为近代洋务派的代表人物,而且是敢于改革中国传统教育的著名学者。1869年在武昌创办静心书院。1873年,尊经书院在成都成立。1882年,凌德书院在太原创立。但是,这些书院的教育内容基本上不能反映传统的对世界的研究。后来张之洞出任山西巡抚,与传教士李提摩太接触,开始了解西方事务和自然科学知识。1887年,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自筹资金,亲自选址建院,正式成立广雅书院。
广雅书院的宗旨,张之洞在《请献广雅书院匾额》一文中说:“我设书院.....上述者阐明圣道,强调名节,古为今用,明白时事,期望身用兼备,存为国家框架之材。第二种人也可以向墙低头,他会被农村党为难,他也不会改掉目中无人、亲近利益的习气,这足以洗刷他的身和俗。”广雅书院的课程分为经学、历史、自然、经济、词学。后来改为经、史、理、文,分四堂。儒家经典,以识义为文,不取琐碎;史学,重在承上启下,不走空洞的理论;理学,重实践,不取修正;文学主要是知识性的,高雅的,不是奢侈的。它的毛巾经济依附于历史和地理。广雅书院的考试有两种:正式班和禁食班。在晚自习期间,石礼文的四门课程的论文将被收集起来并被送到本月的报告厅。查错了,还是会送到书院,书院属于它的分校,学校分等级,学校排名。试卷左侧会填写拟选名额,无论人数多少,仍由监理院收集送报告厅共同阅评,全校排名。至于斋戒班,计划分册,一切按正式班办理。还是那句话,院长会收集评论,全院的班级论文会排名公布。但这种考试的内容与老式考试明显不同,但持续时间没有区别。广雅学院正式上课时间为三天,空腹上课没有时间限制。每节课都分专业,每个专业一节课,至少有两个考试小时。光亚书院的这种考试方法也被梁启超主持的湖南时事学堂所吸收。
广雅书院虽有志于创新,但创建之初,并未跳出传统的经、史四大子集。直到浙江义乌的学者朱益昕成为广雅书院的第二任院长,这种局面才得以改变。朱益昕(18461894)是阮元在浙江杭州创办的精舍的学生。他深入研究传统知识。他是晚清为数不多的既能学习传统知识,又能接受西学的学者。65438年至0888年,朱益清受聘于张之洞,任广雅书院院长。他强调读史,认为“如果是多事之秋,学经比学史更重要”,“历史越近,越实用”。还提出史学还应包括时事和经济的研究,并提出“经济之学分四部”同时,祝新也非常重视西学。他认为“治理西学,必须了解它的地形,试探它的政治习俗,从而知道它的民情,这是进行操纵和控制的资本。”战争的次要艺术。如果一切都是上天做的,那就好了。“他给学生讲强调学习,化学和光学,还有西医、铁路、农机。在他的《无知堂答问》一书中,记载了他和学生们就单一制研究讨论的话题相当广泛,对指导学生了解西学,培养时事人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光亚书院是晚清洋务派创办的众多书院中最具影响力的一所。
西关,人杰地灵,在漫长的沧桑中留下了无数文明的墨迹。20世纪初,它首先受到了欧洲雨和西风精神的洗礼。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关教育日益繁荣。名校名师推波助澜,学者如珠聚南海。
到了晚清,私塾依然占据着重要的、主流的教育地盘,与此同时,另一个更为普遍的教育基地——拥有数百年历史的书院也逐渐发展壮大。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提出了“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自强”思想,兴办实业和学校,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1884年(光绪10年)中法战争期间,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张之洞由山西巡抚升任两广总督。除了在广州兴办造船厂、兵工厂、织布厂、钱币局等行业外,他还模仿江西白鹿洞书院、湖南岳麓书院,选址城西源头乡,并请光绪帝允准创建广雅书院。建于1887,竣工于1888。它于2008年6月开学。
广雅书院的名字取自“广人之大”和“雅人之正”。第一位前辈是梁定芬,后来又有、廖廷祥、邓、、丁仁昌等广东著名学者。学生由两广各州县严格选拔,各100人,全部住院。外出需要请假,学习不到位的将被开除,考核成绩奖励70名学生。由于严格的教育管理,培养了很多人才。课程分为经学、历史、理学、文学四门。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和研究文章。原来的期限是3年,后来改成了9年。教学既吸收了传统的方式,又具有新学的特点,对广东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是当时全国著名的书院之一。
广雅书院规模相当大,占地7万多平方米,如边墙外的庭院河约1.2万平方米。书院坐北朝南,中轴线建筑有丘长(院长)楼、礼堂、无垠楼、冠楼(建于清代,1935由黄林书重修),为学生图书馆,收藏有许多珍本书籍。一切都是书房,每个都有10个车道,每个都有10个房间***200个房间。东寨是广东学生生活学习的地方,西寨是广西学生使用的地方。观观楼前有池塘,池塘附近有清家堂、岭南寺、莲花塔,供学生闲暇时参观休息。西池旁还有“湖舟”楼,曾是康有为等人读书的地方。1899(清光绪二十五年),率先附西学。1901年,清政府颁布“废书院,设学堂,改良私塾”的诏令,广雅书院改为两大学堂,1903年改为两广高等教育学堂。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再次颁布法令:改学堂为学堂,继续改良私塾。于是原“广雅书院”更名为广东省第一中学,1935改为广雅中学,实行“623”学科体系。广雅中学的称号一直叫到了今天。抗战时期,广州沦陷,日伪军驻扎于此。胜利后,广雅中学恢复到现在。
由于几经战乱沧桑,广雅书院的大部分建筑和文物已经消失。还有清代修建的山场楼、关关楼、百年石桥等。高3米、宽l.85米的清代石刻四件——张之洞《徐君说文解字序》、吴大成《郑君六艺论》、李文田《斋藤优子白鹿洞书院学规》、王鸣鸾《程子四谚》;嵌墙高2.14 m、宽0.92 m的三幅清代石刻——《广雅书院学规》、《两广总督张之洞请御书折》、《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广雅书院回忆》;张之洞画像石刻高2m,宽1.09m,厚0.22m。这么多大型清代石刻集中在广州一个学校,实属罕见。学校历史室还藏有刻有光亚记忆的砖瓦等清代文物。
广雅中学校园绿树成荫,古木参天。具有岭南特色的老榕树遍布全校,鲜花盛开,点缀校园。校园内有树木900余株(其中广州市人民政府列为古树的树木13株);草坪11600平方米(其中绿化足球场8000平方米),绿篱850米,灌木6500余株,盆花65438余盆,绿化小景6个(生物园、地理园、喷泉、湖亭、张之洞亭、金鱼睡莲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