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京名字的由来
1,清代余敏忠《孙旧闻考》和吴昌元《陈语安略》中都有记载。更有历史文献记载,早在辽代,幽州东北二十里处就有望京亭。
今天北京的前身幽州,位于今天略西。大望京村,就在东直门外,正好是15里,也在北京的东北方向,所以和文献记载完全吻合。
望京阁,又称望京驿站,意为今天的招待所、接待处等。是进出北京的外国使节和各地客商住宿、就餐的地方。
2.北宋科学家沈括的《孟茜笔谈》也记载了望京的起源。在京都的东北部,有一个望京码头。沈括生活在900多年前。照此推算,望京墩的存在至少与沈括相同,甚至更早。由此可见,望京地名历史悠久。
3.乾隆年间由西南向东北流经该村的河流,原本是一条古道,是清朝皇室和达官贵人从北京前往承德避暑山庄的必经之路。
村子北面的地形很独特。中间的高山如龙,东西两侧有土堆。甘龙登上高岗,眺望北京的方向,东直门的城楼依稀可见。于是,隆鑫高兴极了,把村子正式命名为望京。
4.宋辽时期,城郊发生过多次激战。从东北黑水、松辽平原入关的部队与江南水乡的部队争夺土地,殊死一战。
军人身在异乡,非常思念故土亲人,登高望远。只听一声大叫:看,我看到首都了。
一时间,望京之名由此诞生,一直流传到今天900多年。
扩展数据:
明朝以前,望京只是一个村落,到了明末,望京村落分为大小村落。两个村子隔着一条小河,东边是大望京村,西边是小圩井村。
到90年代,大望京村常住人口近2000人,440多户。小吴井村700多人,300多户。
虽然望京村的人对望京码头几乎一无所知,但说到望京的来历,村民们有一句经典的话:望京在此。
第一个叫望京的地方就是今天的大望京村和小围井村,靠近京顺路,不在地产概念的望京地区核心区域。
望京村的老人们说,当年,乾隆皇帝去避暑山庄,路过这个村子。停下来休息的时候,他回头看到了东直门,马上把这个地方命名为望京。
解放前,望京村是周围最大的村,管辖的土地和人口最多。村里有一座关帝庙,庙里有一尊关云长的泥塑像,据说还有一尊天王像,栩栩如生。大厅的主体是一座木结构建筑,高大而雄伟。
文革后,这座寺庙的塑像被毁,正殿改为大井井小学。后来由于年久失修,小学重建校舍时被拆除。
大王井小学从建国到90年代末,在教学水平和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培养了很多好学生,成为村里唯一一所能把学生送到重点中学的小学。
百度百科-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