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村中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一,社会原因

1.读书无用。大学生就业难,在一般大学找不到好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还不如早点学社会学,早点挣钱。有学生家长说,“如果老师不爱听,我现在给别人贴瓷砖一天也就两三百块钱,只要努力总比当老师强。”

2.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学生之间的畸形攀比。比起买名牌衣服,手机,电脑等。,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觉得伤害了自尊心,厌学直到退学。

3.农民工的不良诱惑。每年春天开学,学生流失最严重。原因很简单。出去打工的回老家吃吃喝喝。这是当今青少年最难以忍受的诱惑。出去打工的也是受厂家优惠招聘政策的驱使,骗了一部分同学。

4.教育成本惊人,让部分学生或家长放弃教育。高中和大学之后,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开始为了孩子上学而负债,很多困难家庭没有享受到国家的惠民政策。再加上农村家长的意识薄弱,很多能拿到补贴的家庭都没有申请或者只拿到很少的补贴,使得真正拿到补贴的家庭少之又少。农村有很多低收入家庭,很多农村孩子因为父母交不起学费而早早辍学。

5.政府不作为。《义务教育法》被反复修改。谁能强制执行?老师还是学生?孩子不上学,政府部门很少有人催问,更别说公安或者警察了。难道这还不足以让我们的政府警惕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吗?

第二,家庭原因

1.学生生活的地理环境差。大多数农村辍学者住在大山和山谷的深处。学生天气好从家到学校要走三四个小时,交通不发达,没车坐。上学来回难是辍学的原因之一。

2.家庭文化氛围缺失,教育观念落后,重视不够。大多数农村父母都是小学水平,或者从未小学毕业,甚至根本没有上过学。其中,有三类家庭:第一类是父母在家务农。这些父母无法在城市找到工作,只能留在农村。总的来说,他们的文化水平很低。他们只有小学或初中,甚至没有学历。他们没有办法教育孩子,根本不教育孩子,也不重视孩子的教育。全家以种地为生,对孩子的管理跟不上。第二种家庭是父母有一技之长,在附近的县城工作(比如装修,货运等。),早出晚归,所以没时间照顾孩子。孩子小学二三年级就留给爷爷奶奶了。四年级以后基本住校,见家长的机会很少。连周末回家都难得见到他们,更别说教育了。第三种家庭,留守儿童,即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几乎都是文盲,就算有点学历也只是小学学历。爷爷奶奶缺乏“爱”的教育,一味的溺爱。所以孩子玩的比较肆无忌惮,很多因为贪玩而荒废了学业。

3.家庭不和谐的影响。近年来,单亲家庭越来越多。许多家庭为了更大的收入去山西挖煤,而矿难中的遇难者大多是正在上初中的学生的父母,这使得一些学生缺乏父爱和管教,母亲不忍心对没有父亲的孩子严加管束,最终导致孩子辍学。

三,学生自身的原因

1.在上述原因的影响下,孩子形成了消极、懒惰、应付、依赖的心理。他们对学习缺乏热情,把学习当成负担,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缺乏自主学习的精神和习惯。

2.缺乏动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佳动力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后进生厌学的重要原因是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奋斗目标,缺乏兴趣,从而辍学。

3.学生太盲目太自信。学生刘长志对我说:“我不想学习,老师。”“为什么?”我问。“老师,反正我看不懂。还不如早点去社会上做点别的赚钱。”刘长志说。我说:“你现在出去能干什么?”“我可以做很多事情,所以你不用担心。你说有老师不关心,我以后肯定比老师相处得好。”"我希望照耀你胜过蓝色。"我说。我救不了我的学生。

第四,学校原因

1.教师素质逐年下降,教育教学专业素质较差。首先,从师资来源来说,近年来就业难,一些非师范学校的毕业生也通过一定渠道进入了教育行列;即使是师范毕业的,我们从每年的高考志愿报考中也不难发现,报考师范的基本都是学习不好或者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而学习成绩优秀的根本不愿意报考师范。其次,教学方法不当。教学方法缺乏专业性、艺术性或者过时,是造成后进生厌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第三,老师的态度。经济发展加快,教师待遇跟不上,教师不放心、不耐烦、不爱投身教育;人才选拔不再是能者优于庸者,失去热情的问题;晋升不公平,晋升困难(有的同年毕业,在同一个县工作,有的晋升了好几年,有的却没有晋升)造成教师心理失衡,教师的消极态度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

2.学校课程不全,活动少。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质量求生存的管理模式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学校为了生存,一味追求质量,却未能开设所有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课程,如体育、音乐、美术、劳动技能等。,这使得学生在学校感到厌倦和无聊,从而产生厌学和辍学。

总之,教育是农村贫困地区摆脱贫困、走向小康的关键。县政府明确提出,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进教育创新,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降低农村学生辍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