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许教授:帮助师生走出抑郁。
——访美籍华人精神病学教授许·。
中国是一个自杀率很高的国家,很多自杀者都是抑郁症患者。
记者:您指出抑郁症现在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健康问题。请谈谈抑郁症的发生、诊断和治疗的大致状况,结合具体案例谈谈学生和老师中抑郁症的情况。
许:谈到抑郁症的普遍程度或患病率,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统计数据。更早的数据,比如根据国际卫生组织2002年的统计,在西方社会,成年人的发病率是5%到10%。而在中国和日本,只有2%。一般业内人士认为,这个低数据并不代表中国人和日本人心理健康特别好,不容易得抑郁症,而是因为东方人爱面子,不肯承认自己有抑郁症。这种情况在香港和美国洛杉矶的华人社区也很明显。前几年香港和洛杉矶的抑郁症患病率较低。近年来,情况发生了变化。2009年,香港和中国大陆的两项调查都发现,中国的抑郁症患病率约为8%。
全球每年自杀的1万人中,超过1/4在中国。学术界有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中国每年有超过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65438+万人中有23人自杀,是一个自杀率很高的国家。
我在国外治疗过的病人中,有很多教育者,也就是学生和老师。比如一个随父母移民的中学生,家境不错。在国内学习很好,在美国换了几所学校都不适应。我说我抑郁,无法集中注意力,莫名其妙的抑郁。另外还有一个30岁的中学女老师,家庭关系很好。半年前意外怀孕,很不开心。后来她流产了,开始失眠,食欲不振。而且她每天凌晨三四点醒来就睡不着,脑子里全是杂念和思绪。早上起床很困难,一天要做的事情让我感到不知所措,白天无法集中注意力。经常一个人哭,说不出为什么。有时我会不自觉地想起死去的父母。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三个月没有改善。
他们都符合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对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中国学生的突出问题是压力大。往年大考多,就业压力也成了这几年的大问题。
现在中国人对抑郁症普遍缺乏了解,只有极少数患者接受过治疗。
记者:在您的讲座和著作中,您提到目前中国人普遍缺乏对抑郁症的足够认识,大多数患者没有得到诊断和治疗。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许:就像高血压、糖尿病、癌症或一些传染病一样,抑郁症是一种每个人都可能患上的疾病。中国的人患抑郁症的时候,倾向于躯体化。然而,这些症状在西方抑郁症患者中相对罕见。我有一本名为《走出萧条》的小册子。我写这本书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中国人普遍不了解抑郁症,不重视心理健康。抑郁症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公共卫生问题,但在中国,95%以上的抑郁症患者没有被发现,当然也没有得到治疗。这些调查结果并不意味着中国的抑郁症患者愿意接受治疗。最近的研究发现,中国人患有抑郁症,而且只有少数患者(留学)
Wwww.liuxue86.com)接受了治疗。抑郁症不仅影响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导致10%的患者自杀。中国人一般都是用身体症状来表达自己的抑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进行各种测试,想要找到治疗心跳、头痛、腹胀、头晕、失眠等症状的方法。当医生告诉他们找不到任何生理问题来解释这些症状时,中国的人们仍然拒绝接受这些症状实际上是由焦虑和抑郁引起的,并坚决拒绝精神病治疗。
专家认为,中国人特别容易患抑郁症的躯体化。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面子问题,承认精神有问题很丢人。用躯体化症状来表达抑郁更丢人。第二种是没有精神或情绪问题的概念,认为抑郁症不可能是病理性的,所以基本上是抑郁症的躯体症状。精神疾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通常是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抑郁症是大脑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问题。我个人把抑郁症归结为环境和基因的相互作用,主要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心态、意志和预期。抑郁症患者感到抑郁、不快乐、缺乏动力、意志消沉、无聊、悲观、自信、不知所措,甚至产生自杀和厌世的念头。
总之,精神疾病的道德评价传统在中国一直存在,使得很多患者和家属不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病情,延误了治疗。“三药有毒”的普遍观念也让很多人无法选择药物治疗。
抑郁症是由基因和环境的不良交互作用引起的,预防抑郁症应从减少诱因入手。
记者:抑郁症可以预防吗?目前有哪些有效的治疗方法?
许:为了预防抑郁症,我们需要减少抑郁症的病因,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减少基因和环境之间的不良相互作用。既然基因不能改变,那我们能不能减少环境激励?从理论上讲,导致幸福生活的因素,如互爱、正义与和平、生命的意义、身心健康和足够的经济收入,都应该减少诱发抑郁症的环境诱因。当然,这还需要实证研究。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任何关于预防抑郁症的研究报告。
抑郁症是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治疗需要针对这两个原因。一方面用药物减轻基因引起的大脑功能障碍症状;另一方面,心理咨询可以减轻环境的压力,同时增加患者应对压力的能力,从而帮助患者过上健康正常的生活。
咨询一般从几个方面入手:讨论症状,让患者对抑郁症有更多的了解;讨论诱因,让患者了解抑郁症的病因;讨论如何减少激励。减少诱因的途径包括改变消极心态,采取适当措施改善生活条件;回顾你的家庭和成长经历,了解塑造你心态和性格的因素;开始练习如何过健康正常的生活,比如早睡早起,规律运动,正常饮食。
在决定用药前,医生需要与患者及家属讨论上述针对性的咨询项目,患者不可能一进门没说几句话就开处方。药物治疗的目的是减轻或消除抑郁症的症状,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改善食欲不振、抑郁、缺乏兴趣和动力、缺乏动力等自觉症状。药物的治疗效果一般需要一两个星期才能显现,所以患者需要持续服药,因为药物的治疗效果不是一两天就能达到的。还要知道有时候药物是有副作用的,可能在最初几天特别明显。如果坚持服药几天,副作用应该会逐渐减轻。西医通常按照学科中公认的标准流程开处方,比如先用一线药物,即疗效明显、副作用小、价格较便宜的药物。如果几周后效果仍不明显,就改用二线药物。患者需要及时配合和医生沟通。
要远离抑郁症,建立心理健康,需要改变我们的认识,改造我们的社会文化。
记者:你觉得找到快乐就能远离抑郁吗?《世界幸福报告》能给什么启示?如何打造心理健康?
经过这么多年的自我追求,西方人是不是更幸福了?最近,联合国发表了一份“世界幸福报告”,发现确实是西方国家更幸福。在全球150多个国家中,最幸福的十个国家全部来自西方社会。前25名中只有5个中南美洲国家和3个中东国家,其余都是西方国家。当然,我们不应该忽视这样一个事实,西方国家可能比其他国家更幸福,但西方国家的抑郁症患病率似乎并没有降低,西方国家的自杀率在过去十几年里也没有降低。
在联合国的幸福报告中,中国大陆排名第93、64、43和30位。从报告的排名来看,中国人和海外华人似乎都不太开心。原因是什么?没有确切的数据,我们只能推测。我认为可能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中国人过于注重面子,可能导致人际关系不透明,阻碍真诚坦诚的人际交往,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注重外表,忽视培养内心生活的成长,为了面子放弃争取对自己有利的事情。第二,不擅长坦诚开放的沟通。中国人似乎习惯了“默契”、“当你什么都不说”、“沉默胜于雄辩”。把事情埋在心里,隐瞒真相,尤其是坏消息或事情,似乎是一种美德。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感到舒服。第三,在争取成绩的时候,成绩的定义过于狭隘。只要方法正确,争取成功是好的。但是,如果把成就的定义局限于功利主义,成功的代价对很多人来说就太大了。第四,“各人扫自己门前雪,不管别人霜他瓦。”以盈利出名的外国人,往往会捐很多钱给一些机构,比如大学、医院、图书馆或者其他福利机构。在联合国的幸福报告中,对慈善机构的捐赠被视为衡量生活质量的指标之一。
换句话说,即使不考虑宗教和信仰,幸福也不能只靠满足自己的欲望来实现,还需要过上有意义、有爱的、自由公平的生活,当然还有足够的经济收入、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家庭和人际关系等等。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