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
在各种学习方式中,特别要重视地理的研究性学习。地理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模拟类似的地理科学研究,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通过各种渠道积极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模式。
地理探究学习可以包括以下步骤(见示意图)
预备伐
实践经验阶段
表达交流阶段
笔者认为地理探究学习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自主与合作
在地理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只扮演“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为学生创造一种有利于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情境和途径,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直接“参与者”和“主人”,表现为学生选择课题的自主性、研究小组成员的自由性、学生研究课题的自觉性,更重要的是学生主动广泛地获取未经加工的第一手材料并独立地进行分析和整理。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地理探究学习的开展涉及到人力、物力甚至财力的方方面面,不是一个人或者一蹴而就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有更多的交流机会,有利于形成人际交流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有效地表达自己,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考虑他人的需求和意图。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交流分享研究的信息、思路和成果,培养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形成“1+1 > 2”的合力,很好地完成研究项目。
第二,开放与融合
开放性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全方位开放学习器官,用脑——让学生自由思考,自由动手——让学生自由动手,自由发言;2.学习时间的开放不限于上课40分钟;3.学习空间的开放不仅限于学校。家庭、社会、自然都是学生的学习空间。4.学习目标的开放性,不以书本知识为唯一目标,还要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5.开放的学习内容,来源于地理学科、社会生活和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本身。从大多数学生选择研究的课题来看,有自然地理问题,人文地理问题,跨学科问题。如200条河流污染调查、“农家乐”假日旅游调查、何家沟民间故事村调查、郧县青龙山恐龙蛋成因调查分析等。
虽然地理研究项目要求学生主要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但地理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相关性和交叉性。因此,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和整合各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解决问题。如“武当山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前景调查”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生物、历史、文学、宗教等知识。
第三,工艺性和实用性
地理探究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过程中更注重参与,如思维方式的发展、知识的整理与综合、信息材料的收集、加工与判断,重视应用,强调学生在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三、重视体验: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实地考察等研究性学习过程,也是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经验和感悟的过程。这种直接体验产生的感知和看地理课本或听老师讲解产生的感知是完全不同的。
第四,乡村学者的性质和社会性
由于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同时考虑到学生年龄、时间、经济、安全等因素的影响,在当地收集资料、进行实地考察更容易。研究成果容易被地方部门重视,建设性意见能被相关部门认可和采纳。最容易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
中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丰富多彩的生活景观和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会激发他们的探究心理。从学生自主选择和确定的研究课题来看,大部分课题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反映了国计民生热点。如城市农贸市场调查分析、洋快餐与传统快餐异同分析、十堰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分析、云县刘辟“菜篮子工程”调查等。通过地理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掘地理的诸多社会价值和应用功能,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五、思辨与创新
地理探究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的空间,发展辩证思维,培养学生用辩证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在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往往通过调查收集到不同的信息,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到* * *知。比如“十堰公交该不该停的调查”,课题组的同学们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收集不同意见,正反两面各抒己见,开阔了思路,开阔了视野。最后他们提出了几个方案,比如限制公交车牌照,限制行驶路线。
对于中学生来说,创新更多的是指探索精神,发现新事物和掌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以及利用已有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多学生在实地调查和分析中顿悟和受到启发,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意见,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例如,课题组在对我市最大的超市京华超市发展情况的调研中发现,我市最大的太和医院(三甲医院)附近没有大型超市,交通便利,需求量大。同学们提出建议:在这里开店,提出除了经营常规商品外,还可以经营鲜花、报纸零售、汤药煎药等项目,满足医院患者这一特殊群体的需求。课题组的建议得到了商家的重视,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
书本知识有限,人生漫长。教育不能局限于教学生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地理研究性学习无疑会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和价值,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柄不如授人以金。“未来不是我们想去的地方,而是我们想创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