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的四个重点是什么?

2017高考来了。

今年被称为“新高考元年”——2065 438+0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上海、浙江两地高考综合改革,两地改革后的首批高中毕业生将参加高考。两地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全国高考改革的风向标。

自1977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命题和招生制度不断调整。“新高考”被认为是力度最大的一轮高考改革。有哪些突破?有哪些经验可以推广复制?

焦点1:一辈子就断了吗?

2014发布的意见指出,在现行招考制度下,分数论只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给学生一个终身考试,学生的学习负担太重。“新高考”下,学生的高考成绩由“两基一参”构成:“两基”指统考和学业水平考试;“一参考”即综合素质评价。

今年,浙江省考生迎来了全新的“3+3”高考模式:除必考科目数外的三科,两门外语,三门理科能力测试,一年两次学业水平测试。目前大部分公布新高考方案的省区市也采用这种模式。

拥有多次考试机会,让考生轻装上阵。来自浙江的考生肖鑫说,他的三门课是物理、化学和地理。我高二已经全部考过了,成绩还不错。高三那年,物理地理又考了一次,心态比第一次轻松多了。

考生小王的选修课是历史、化学、政治。他说高二的时候,三门考试成绩都很好,有满分。高三再考一次,就是看能不能考得更好。

焦点二:学生选择性是否在增加?

上海、浙江“3+3”新高考方案取消文理分科,打破文科考试“历史、地理”和理科考试“物化、生活化”的传统模式。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从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任选三门,计入高考总分。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的数据显示,选择传统理科的人数从60%下降到17%,选择传统文科的人数从40%下降到10%,更多的学生选择了三门选修科目。

记者发现,越明显的学科倾向或越早规划职业生涯的学生,越能更好地利用自己的选项。另一方面,如果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兴趣,他们在选择考试科目时会很容易受到困扰。比如高考报名前,有的同学要求更改选考科目,有的甚至多次修改。

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教师杨春林说,他从教近20年,发现有些学生知识能力很优秀,但对未来的职业和生活没有基本的思考和规划。新的录取办法迫使考生和家长及早关注这些问题。为此,学校开设了职业规划课程来指导学生。

要真正满足学生的选择权,还必须在教学上进行相应的改革。从上海、浙江的情况来看,虽然部分学校在教学管理上存在一定困难,但选课制、走班教学、分层教学、小组学习已经成为新常态。

上海格致中学8个班300多名学生参加了今年的高考。教研室主任何刚告诉记者,高一结束后,学生除了语言数量外,就进入了走班制的适应期。学校根据不同的学科组合设置了10多个行走班,并根据学生需求定期调整,开辟具体的行走教室,门口贴有课表。学校还设立了副班主任,加强与负责休班教学的老师的联系和沟通。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学校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一类教师短缺和某一类教师过剩的问题。经过不断探索,上海、浙江探索出了教师“跨层次”、“跨学校”上课,以及“大班、中班、小班”的分层教学模式。

2015年6月7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位盲人考生正在银川二中的独立考场参加高考。

焦点三:录取模式有什么变化?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北师大原校长钟秉林表示,“新高考”改革的两个基本价值取向是尊重学生选择权和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

改革的最终方向是实现高校和考生的双向选择。

浙江“新高考”方案采用“专业+学校”的录取模式,普通高考考生可填报80个专业平行志愿。今年,上海市本科批次志愿填报的基本单位由“院校”变为“院校专业组”。高校根据各专业选考科目的要求,形成若干个“高校专业组”,一个“高校专业组”包含不同的专业。

因此,普通批次本科志愿数量可由往年的10“院校”志愿改为最多24个“院校的专业组”志愿。

复旦大学校长助理兼招生办主任丁表示,如果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对多个专业感兴趣,他会期望高校提供整体教育资源。然后,他可以填写“A校+A专业”和“A校+B专业”的表格,增加被学校录取的机会;如果学生已经确定了专业和职业发展方向,更倾向于以该专业为主导志愿,可以填写“A校+A专业”和“B校+A专业”的形式,增加被某专业录取的机会。

杭师大校长杜卫表示,在新方案中,志愿填报时优先考虑专业,同专业学生的竞争将成为高校面临的挑战。目前高校的专业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似性。比如几乎所有高校都在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未来如果一些学校没有突出的优势,会逐渐被淘汰,有利于高校学科均衡发展。

焦点四:招生的导向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很多高校老师看来,“新高考”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高校招生将参考高中阶段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

上海纽约大学中国招生办公室主任周宏表示,除了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志向、抱负、兴趣和素养等性格因素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更重要。纵观世界一流大学的招生,基本都秉承一个理念:要求学生学习成绩优异,要求学生在社团活动、科技创新、体育竞赛等综合素质上有优异表现。

杭州高级中学校长可以说,这种招生导向撬动了中学教育模式的重建。高考改革释放的多元化招生信号,迫使中学不得不重视学生的基本素养,如社团表现、学术创新、体育竞赛等。

也有一些高校招生老师认为,引入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向是对的,但如何在没有量化考试的情况下评价学生,在中学和大学还处于摸索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