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刃的主要经历

裸剑/剑刃

出生于1918,就读于厦门市集美中学。14岁,随叔叔去菲律宾谋生,打工,读书。65438年至0936年开始发表作品,参与编辑《救国月刊》。1937年从菲律宾回到延安,次年加入中国* * *生产党,1939年参加革命工作。65438-0949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三届、第四届理事,中国电影基金会名誉理事,中国归侨文艺家协会顾问,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名誉会员。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奖章,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中文名:白刃

别名:王继生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18

死亡日期:2065438+2006年5月

职业:作家

信仰:* *唯物主义

主要业绩:中国人民解放军红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代表作品:《白刃》、《流浪南阳》作品集。

简介

笔名王爽,拉姆。福建石狮人。* * *党员。65438年至0936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参谋、新闻干事,《鲁南时报》主编,《战士》主编,连政治指导员,丹东广播电台台长,滨海军区《民兵报》主编,《山东画报》副总编,新华社记者,中南军区总编辑,文化部创作员,北京市文联职业作家,总政治部创作员。中国,戏剧导演助理,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发表作品65438至0936。65438-0949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白刃”这个名字来源于在对抗白燕的战斗中与日本鬼子的战斗。

笔名的由来

“1940年2月,八路军攻占鲁南白岩后,遭到日军反击。战斗中,我跟随陈光代先生在一个山头的观察哨里,看到我们的战士英勇顽强地和鬼子拼刺刀。战后,我写了一篇战斗通讯《在天文台》。因为白燕,他跟鬼子拼刺刀,他就随口用‘白刃’做笔名,后来就用了。没想到这个笔名用多了,组织也承认我原来的名字‘王继生’也渐渐被遗忘了。”这是白边在回忆录《回国七十年》中的叙述。

代表作品

著有长篇小说《战斗到明天》(第一、二集)、《流浪南阳》、《白刃小说选》、《白刃剧本选》、《诗集》、《兵临城下》、《一个剧本》、《无敌英雄》、《传记文学》、《罗荣桓元帅年谱》等。还出版过《生死同心》、《普通人的故事》、《罗荣桓的故事》、《流浪南洋》等。

诗歌《郑》和《哥哥的眼泪》均获1948山东省文联文艺奖,话剧剧本《糖衣炮弹》(已演出)获1950中南军区演出优秀话剧奖,电影文艺剧本《兵临城下》(已拍摄上映)获电影制片厂奖。

加入革命

白建原名王继生,祖籍福建石狮。出生于1918,14岁去南阳谋生。1935,在菲律宾马尼拉华侨中学工作学习。湖北籍教师董秉儒(原名董楚平,1922年加入钟* * *并参加南昌八一起义)带领进步师生组织“人人日报抗日救亡会”。在董老师的教育和指导下,白边成为救国会常务委员,并参与编辑《救国月刊》。他曾在杂志上发表文章揭露汪精卫勾结日寇。不久,当他得知中共中央和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延安时,希望的种子在他心中萌发,他有了去延安的强烈愿望,同时又为回国的路费发愁。1937年初,他的叔叔和两个老乡成立了民生公司,准备回国开发海南岛,并聘请白边做翻译,愿意出他的回程费。白刃欣然同意。3月初,董冰如带着老师给海南岛专员黄强的介绍信,离开马尼拉回国。七七事变爆发后,海南岛开发中断。白边辗转南京上海,觉得救国无门,于是回到厦门,在集美学堂上初中三年级。他在上学,依然向往延安。已回国参加抗日工作的董秉如老师也在书信中鼓励他去延安。1937寒假回老家探亲。他听到并目睹了泉州警备队旅长钱勒索钱财和杀人的事实。于是他用“王爽”的笔名写了一篇通讯《国难深重下的泉州军政》,寄给汉口的《国民周刊》,发表在1938的5月号上。钱梁冬勃然大怒,下令彻查伤害文章的作者。白刃在福建受不了,又走了,下定决心去延安。他经过汕头、九龙、广州、汉口、Xi安等地,经历了反动阻挠、日机轰炸和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艰难困苦,但决心坚定不移。终于在1938,10,我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进入了抗日军政大学。

康达生活

白边被编入康达第5旅,担任新兵副班长。大队长是何长工同志。驻扎在西北古城庆阳。不久,包括白边在内的1000多名学生奉命向山西东南部转移。康达教育理事长罗瑞卿同志专程来给大家讲话,宣布成立康达分校,校长何长工,副校长周春泉,地处晋东南。除了康大5旅,还有大量4旅、陕北学院、安五堡青训班的学生,有3000多人。新的战斗生活开始了!“到敌人后面去,把鬼子赶出国门!”同学们唱着雄壮的歌曲踏上了新的征程,激昂的革命豪情驱走了冬日的寒冷。在黄河边上,看到咆哮的河水像百万马奔腾,像雷鸣般在陡峭的峡谷中回响,真是惊心动魄。在沁源县等地,沿途看到被日寇“三光政策”洗劫的村镇,一片废墟瓦砾,义愤填膺。我迫不及待地要为死去的同胞报仇!经过两千多里的艰苦行军,康大一分校的学生到达屯留县古丈,在这里扎营,开始定期学习和战斗。它东望太行山,面对漳河,离驻扎在武乡县的八路军总部不远。真是敌后办学的好地方。第五期某分校根据战争实际需要,组建了专门的分校营,下设化学队、工程队和机枪队。白刃被分配到化学队,有40多名学生驻扎在西沟村。课程主要讲毒气的种类、性质、化学成分和防毒知识。当时,日本侵略者到处释放毒气,对我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对抗日军民进行毒气的作用和防护教育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在生活方面,康达分校的学生条件非常简陋。每人每天的伙食费标准是5毛钱,其中油3元,盐3元,蔬菜1斤。主食是小米饭。最对大家胃口的是晋东南产的小米很好吃。“钦州黄”小米,盛产于沁县檀山一带,品质优良,曾被列为朝廷贡品。在学习方面,大家深感荣幸,因为能经常吃到“偏饭”。这意味着八路军总部的首长经常来康达给大家做报告;朱德总司令来看你了,并和学生们一起参加了篮球比赛。为了庆祝中国* * *制作党成立18周年,化学队还出演了一部话剧和一部大型现场报纸剧。《天堂与地狱》这部大型肥皂剧是白边根据资本主义和苏联在政治经济上的普遍危机写的,把美国、苏联和非洲人搬上了舞台。演出结束后,指导员找白刃谈话,说他马列主义学得好,对时局有了解,让他写入党申请书。就这样,这个一直追求真理和光明的年轻归侨,光荣地加入了中国* * *制片人党。不久,侵华日军分9路围攻我晋东南根据地,学校迁到太行山,白边被拉到宣传队工作,文艺特长得到充分展示。他们活跃在平顺、壶关、灵川一带的农村。写口号,说快板,拉洋片,演街头剧,唱抗日歌曲,召集群众大会,用一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武器,宣传我们党的主张和抗日救国的道理,发动群众支持抗日军队,粉碎日本侵略者的进攻。1939年9月,康大一分校五期在太行山上举行毕业典礼。化学队的学生被分配到八路军的三个主力师。白刃被分配到115师,在总部做参谋,从此开始了新的战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