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农村小学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中小学生辍学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调查显示,近年来农村中小学生辍学比例呈上升趋势。洞口县反映,一些地方中小学生辍学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初中生。小学生辍学率约为1%,初中生辍学率约为8%。保靖县2004年农村中学报告病例数为15082,2005年春季实际达到13940。2004年秋季至春季的辍学率为7.57%,比2003年秋季至2004年春季高出2个百分点。芷江县农村中小学辍学率相对较低,小学0.3%,初中生3.3%,但部分偏远学校辍学率较高。例如,2004年底,芷江县冷水溪乡中心小学有441名学生,而2005年春季,辍学学生只有435人,占1.36%。2004年底,这所乡镇中学有362名学生。2005年春季,在校学生只有330人,辍学学生32人,辍学率为8.8%。其中,81班仅有6名学生退学,退学率为17.1%。据该校老师介绍,从初中一年级到初中毕业,三年间有近30%的学生辍学,平均每年有10%的学生辍学。
这些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是:
首先是农民教育投入与收入预期的不对称。农民投资教育的动力在于增强劳动者的技能,实现更好的增收预期。现在的教育真的是应试教育,学生只有一条路可以上大学。目前,高中和大学的入学率仍然很低,而初中和高中严重忽视学以致用。毕业生没有劳动技能,对择业就业帮助不大。读完初中和高中,还是回家种田或者出去打工。农业生产中的简单同质劳动,收入文盲与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差别不大;高中及以下学历外出打工的人,收入水平处于同样的最低水平。一个县每年只有两三百名学生能考上大学,让成绩差的普通学生失去了人生目标,家长失去了希望。“我上不起大学,没用的!”新的“读书无用论”正在学生和家长中蔓延。
二是农民教育支出与收入水平的不对称。据调查,2004年,全省农民人均学杂费为194.56元,是除食品和住房消费外最大的支出。有学生的家庭,一个初中生一年的学杂费是1.200元,高中生的费用(包括学杂费和寄宿生活费)是4000-6000元,与大多数农民的年收入水平不相称。2004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838元,而保靖、枝江等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只有1.508元和2241元。一个中等收入的家庭几乎负担不起一个高中生。如果有两个高中生或者一个大学生,大多数家庭都会背负沉重的债务。在我们对9个村25个大学生家庭的随机调查中,有20个家庭因为学生学习出现家庭生活困难,因此10个家庭成为贫困户。读书是贫困地区农民最沉重的负担之一,也是农民最贫困的因素之一。农村地区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的学生占辍学率的50%左右,尤其是小学。比如芷江县冷水溪乡龙口坪村的学生杨洋,平时成绩很好,但因为父亲去世,家里失去劳动力,家庭困难,上初二时不得不辍学回家。另一个例子是芷江县恭平镇顺溪铺村民彭。2004年,他的学杂费为4335元,占家庭纯收入的43.5%。该村村民彭盛之2004年学杂费支出439元,占该户纯收入的13%。罗旧镇曹家坪村村民唐,2004年学杂费支出1242元,占家庭纯收入的17.5%。张,土桥乡肖家田村村民,2004年学杂费支出1.396元,占家庭纯收入的21%。由于学杂费负担沉重,一些农民负担不起沉重的学杂费,不得不让孩子辍学。
三是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与学生期望的不对称。学生读书最大的期望就是顺利完成学业,增长才干。由于学校资源的稀缺和教育资源分布的差异,农村学生很难有好的学习条件。2003年,保靖县初中毕业生3426人,高中在校生1.205人,仅占初中毕业生的35.6438+07%。农村初中生升起来就更低了。2004年初,有关部门进行了“阳光工程”劳动培训,全县72名初中生参加了培训。被县政府叫停后,一些家长和学生想不通。他们问:上高中无望,上大学更难。参加培训后直接去工作有什么不好?
第四,虽然对贫困学生的社会救助逐年增加,但仍然不够。去年全县“两减一补”资金达百万元。只能解决部分贫困生的学费和书本费,基本解决不了生活费。对于一些家庭来说,学生的生活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尤其是我县农村实行二孩计划生育制度,大多数家庭同时生育两个孩子读书,对困难家庭造成较大压力。学生在校生活的巨大差异,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弃学而去。据水天河中学校长介绍,该校50%的贫困生都是穷人,减免33%的学费和书本费。由于生活补助不到位,无法落实,部分学生饮食难以解决。比如二年级63班的一个孤儿,每周被穷亲戚给2块钱,自己带酸菜或者酱油在学校泡饭。这样的学生需要很大的决心和毅力来完成学业。每学期约有30名学生因假期前催费而辍学。
五是“留守儿童”辍学比例大。由于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很多孩子世代相濡以沫,得不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养成了傲慢、放任等不良习惯。学校管不了,家里也没人管。有些孩子在学校结成帮派,互相影响,逃学闹事。最后变成了厌学辍学。保靖县水田河中学的“留守儿童”学生占30%,是辍学最多的群体之一。此外,这些学生因为父母在外打工,无心学习,更多的是跟随父母在外打工。
第六,有些学生因为厌学而辍学。厌学的学生主要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他们在学校学习很辛苦,无心学习,更喜欢在家工作。比如芷江县冷水溪乡桐油坪村王继冲一组的同学吴清玉,他的父母已经把2005年最后一期的学杂费全部准备好了,让他报名上学,他死活不肯,宁愿在家干农活。据了解,退学的学生中,有20%左右的人厌学。
2.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加剧。
农村税费改革后,义务教育投入的缺口越来越大,全省缺口已达9亿元,而且没有有效的办法弥补这一缺口。全省农村中小学教育债务达25.3亿元,占全省教育债务的79.7%。比如国家级贫困县保靖县,目前还处于保工资阶段,没有能力保障教育公用经费。实行“一费制”,按照5: 2: 3的比例补助,县财政无法落实,缺口265438+万元。“两免一补”,生活费补助县级负担还没有到位。“两基”攻坚以来,全县负债已达19万余元,致使全县中小学运行十分困难。再如,新宁县教职工6835人,其中退休人员65438人+0501,人员经费8550万元。其中基本工资需要765,438+065,438+0.2万元,政策补贴和福利需要654.38+0.43万元。2004年地方财政实际拨款6380万元,连基本工资都不能保证,政策补贴和福利资金全靠学校自己解决。此外,由于学生家庭贫困,一些农村学校甚至难以收取正常的学杂费。比如保靖县水田河中学,正常每学期2万元左右的费用收不上来。经费这么紧张,老师还要自己出培训费,侵害了老师的利益。此外,农村办学规模小,教育成本远高于城镇,出行和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远高于城镇。连水电费都比城镇高。2004年,保靖县中小学平均水费和电费分别达到1.205元和0.80元。
3.农村中小学乱收费现象依然存在。
由于财政投入严重不足,为了维持学校的运转,我们不得不想方设法弄到钱。根据2004年秋和2005年春对芷江县农村中小学收费情况的调查,芷江县农村中小学仍然存在乱收费现象。主要问题有:一是学校收费不规范。比如,一些农村中小学除了学费,还收取课时费、信息技术费、期末考卷费、寄宿生寄宿费等。,而教师奖励经费和教材选择费已包含在学校收费中。部分中小学不收费票据或票据要素不全。二是食堂管理不规范,变相增加了学生负担。比如,芷江县冷水溪乡有村民投诉,学校食堂学生饭菜“四两米,四两饭,吃不饱。我该怎么办?”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食堂居然把手推车里的米卖到市场上。三是代收费项目多、金额大。调查发现,今年学生代交了很多费用,各种代交费用的总和大大超过了一费制的强制部分,有的甚至达到了数倍。今年普遍征收的项目有:每个学生5元的防疫费,每个学生2元的教师奖励基金,每个学生25-35元的纯净水费。学生疾病住院医疗保险费20元内每期15元,自行车保管费100至180元早餐、报刊杂志、牛奶等。第四,“自愿”项目的付费,让家长和学生很难自愿。根据我们的调查,这些自愿缴费项目的“自愿”缴费率高得惊人,但学校和家长的解释却完全不同。很多学生家长反映,早餐费、纯净水、教辅材料、保险费、防疫费根本不是自愿缴纳的。有些学校规定,不愿意支付上述项目的学生,只有班主任签字后才能免交,而大多数家长和学生都是不愿意也是被迫支付的,考虑到以后的师生关系比较困难。有些学校干脆全盘接受一切。南县一位家长说,农村学生经济条件很差,学校却坚持让学生交30块钱的纯净水费,相当于半年的电费。不交,他们也怕孩子在学校受委屈。这种学校的做法简直让人无法接受。一些学校的学生家长反映,不管你住在哪里,不管学生愿不愿意,都要交这个学期的早餐费。许多学校在开学时就为学生挑选了各种报纸和教辅材料。你只需要付这些书的钱。现在老师不是每天在黑板上布置作业,而是在自己买的“基础训练”上做作业,一个初中生每期30元左右。第五,学生订阅了很多没有安排课程的教材,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浪费了社会资源。比如某县城某中学二年级的劳动技术、综合实践、体育与健康、美术、音乐、写作,这些书不是学校教的,学生也不是自己教的。有同学把这些书拿到手不久就直接送到废品店,每个同学浪费10到30元。第六,学校各种卡费和校服负担很重。比如某中学的饭卡要15元,校徽要2元,而且很容易坏;学生缴费需要用银行卡,办证需要10元。初中六个学期每年要交40元的银行手续费,这对于来自农村的学生来说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有家长说用银行卡缴费比直接交三年还贵。这种做法对学校银行和学生家长都有利。一件质量不好的校服要几十块钱。
4.不同程度的危房威胁着学生和教职工的生命安全。
目前,芷江县64所学校共有危房95栋(均为砖木结构),面积29848平方米,包括厕所、教室、宿舍、食堂、礼堂等。其中:C级危房17048平方米,占危房总面积的57%;D级危房12800平方米,占危房面积的43%。大型严重危房主要存在于偏远地区的学校。如木叶溪中学危房面积565平方米,为丙级;土桥中心小学危房面积400平方米,为丙类危房;尚平学校危房面积481平方米,为丙类危房;碧涌中心小学危房面积405平方米,为C级危房;半山学校危房面积686平方米,为丙类危房;冷水溪向家塬村有一栋面积为598平方米的小型危房,为C级危房。靠近县城的学校还有堰桥中心小学,危房面积562平方米,为D级危房;水宽中学危房面积459平方米,为丙级危房;5.郎溪学校危房面积604平方米,为D级危房。这些危房都是六七十年代建的砖木结构的房子。目前学校危房学生近15000人,严重威胁学生和教职工生命安全。新宁县仍有中小学危房2.6万平方米,D级危房1.2万平方米。一些村小学仍然租用民房上课,老旧危房没有消除,但新的危房一直在增加。2004年增加危房面积1418平方米。税费改革后,危房改造资金链断裂,贫困县学校条件差、基础薄弱,使得危房改造任务越来越艰巨。
5.学校基础设施薄弱。
2004年底,保靖县中小学固定资产总额6439.43万元,人均收入1.41.737元,其中图书、仪器、设备总值825万元,人均收入1.82元。2004年全县危房面积达到25720平方米。县城的学校基础设施参差不齐,有的学校简单的可以。水天河中学始建于1958,至今只有一间设施齐全的教室。全校560名学生,只有24个房间被入侵。按标准只能住384个学生,还有11个房间。没有图书馆、阅览室、理化实验室、远程教育室、语音室、音乐室、体育室等。只有一个篮球场,两个乒乓球台,一条156m跑道,可容纳790名师生。750套度,破损率30%;教具陈旧,28块黑板,15中文黑板;教师宿舍是一栋危房。
6.农村地区的教师需要提高。
据统计,全省农村小学和中学只有26.68%和37.31%的教师具有大专学历,而城市小学和中学分别达到61.12%和98.39%。农村师资力量薄弱,尤其是偏远贫困地区,优秀教师流失严重,教育质量下降,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下降。保靖县水田河镇中学地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差,对教师缺乏吸引力。近两年招聘教师40人,转岗教师14人,占比35%。2名老师因病不能代课,9名老师被调离,差额5名。全校还提高了7名教师的使用,其中语文、数学各5名,代课教师3名。现在全校没有一个人。校长说:转到郊区学校的老师不多,大部分专业能力差,责任心不强。这样的团队怎么能办好学校!学生如何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芷江县的中学教师合格率只有86.8%,而农村的中学教师合格率更低。根据对某乡镇中小学教师的调查,该校60%的教师具有高中或中专学历,35%具有大专学历,只有5%具有本科学历。此外,30%的教师是老式的,他们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解决当前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确保义务教育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人力资本是一种比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物质资本更重要的资本。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远远大于物质资本。因此,资本积累应从物质资本积累转向人力资本积累。特别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21世纪的竞争主要在于人才的竞争。人才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的,而教育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形式。因此,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强劲发展最终取决于教育,而教育又取决于人力资本存量。世界上所有国家都非常重视教育。世界上三次成功的经济赶超(美国对英国、日本对美国、亚洲四小龙对西欧)最根本的经验是,推进和加快了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积累了大量人力资本,促进了经济快速增长。许多发展中国家实施了12年免费义务教育。中国要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加快人力资源的培养,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必须加大对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尽快实施12年义务教育。
2.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按照国务院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要求,重点解决几个突出的基础性、普遍性、综合性问题。一是要建立以县为主、乡镇和学校职责明确、政令畅通的教育管理网络。乡(镇)教育机构撤销后,要科学划分县乡管理职责,防止因职责不清出现新的管理断层。二是要建立以县为主的中小学校舍改造、维护和建设的良性运行机制。三是建立符合教育规律和特点、适应农村各项改革的县级基础教育财务管理体制,制定相应的中小学财务管理办法。按照教育法规要求,统一教育事权和财权,探索建立以县为中心、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为主、财政部门监管为辅的教育经费结算中心。第四,建立中小学公用经费使用的约束机制。生均公用经费达不到省定标准的,由当地财政部门予以补充。财政不得将学校收取的杂费用于平衡预算和支付教师工资。五是规范教育行为。一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大力开展教师培训,实行城市教师到农村或薄弱学校任教服务制度和教师聘任制,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树立良好的为人师表的形象。另一方面,规范教育收费行为。严格执行“一费制”收费方式,向社会公示收费标准和电话,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增加工作透明度。同时,严格执行教育收费监管制度,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有效防止乱收费。六是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建立学校检查准入制度,杜绝部门对教育的“三乱”行为和干预学校自主权的行为。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管理,定期开展学校治安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营造安全有序的学习环境。
3.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
政府是发展义务教育的投资主体。要进一步明确中央、省、县在发展义务教育中的责任。各级财政部门要调整支出结构,优先安排义务教育预算,确保义务教育经费及时支付:
一是建议中央和省级财政统筹教师工资、福利、学杂费,市县财政负责学校基本建设和教学设备的购置、建设和维护。这主要是基于教育的长远发展。人才资源是全社会的资源,农村劳动力资源除了为农业生产提供后备力量外,还为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人力资源。因此,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教育不能由农业和农民自己单独承担,而应由中央和省级政府协调。
第二,费不出校,税不进校。学校学杂费收入应全部留给学校作为公用经费,不能冲抵教育经费,也不能用于支付教师工资或基建。要确保学校杂费专款专用。部门对学校的检查要有法律依据,甚至罚款也要用于教育。总之担保费不会离开学校。要出台优惠政策,减免与教育和学校有关的税费,努力把税收挡在学校门外,为教育创造宽松的环境。
三是实施农村教育扶贫工程,深入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帮扶和贫困农民家庭学生帮扶制度建设。为尽快解决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迫切短缺问题,在教育投资体制改革之前,实行“一费制”的地区可根据现阶段教育经费的主要支出项目分为三部分:学校日常运行经费、学生课本费和教职工工资,以及“县级投入保障学校运行, 采取“省级投入保障学生免费教材发放,中央投入保障教师工资”的方式,保障税费改革后的贫困地区。
第四,建议中央和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帮助贫困地区农村一次性解决历史遗留的“九年义务教育”债务问题。或者发行国债,专项用于解决“九五”债务。其他有经济能力的县、市、乡镇政府要承担债务转移责任,制定计划,采取有效措施,限期偿还。不应该让农村学校继续背负沉重的历史包袱。
4.重点加强薄弱学校建设。
湖南的中小学建设通过“九五”活动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总体来说,水平还比较低。要调整布局,优化教育资源,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建设资金的支持力度,增加农村中小学建设资金。采取多种措施支持农村薄弱学校建设,力争用几年时间规范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让农民子女充分享受优质教育,最大限度缩小农村和城乡教育条件差距,实现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