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第二中学的历史沿革
建校初期,没有校舍,没有设备,头顶蓝天,脚下是荒坡。校园内最大的平地还不到一个篮球场大小,师生只能打半场篮球。教室和宿舍都是原65工程局废弃的油毡搭建的临时工棚。四面通风,四周都是“门”,天上下雨,老鼠到处跑,老蛇钻到床下。师生睡的是上下铺,宿舍当教室,床当桌椅。直到1968年3月,学校建成了综合楼,建筑面积1482.77㎡,是学校第一座固定建筑。当时学校只有30多名教职工。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老师们满怀理想和热情,满怀革命乐观主义,决心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献给煤炭事业,奉献给广大煤炭工人。所以大家既没有悲观,也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而是学会了“抗大”的精神,一边教书一边从事建校工作。师生们自己动手,打钻爆破,破山撬石,人抬肩扛,十年奋战,师生们硬是把山头铲平了,移走了几万块土石方,建起了近5000M2的运动场。
1974年春天,全校师生在四方坡铁路旁的一片荒山荒坡上打洞放炮,修筑了1000多米的土墙,挖掘抬土数万立方米,在青石板上创造了13亩的“大寨地”,开办了校场。到1977,学校农场已经收了15000斤粮食。与此同时,全校师生破山而起,用石头筑起了自己的城墙。在校场建了8个猪圈,5个宿舍,仓库,操作间,成立了养殖场。手头的猪最多40多头,肥猪400多斤。
2000年6月9日,学校更名为六盘水市第二中学,为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热量,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追忆往昔,岁月厚重。40年,弹指一挥间。经历了创业的艰辛,前进的曲折,胜利的喜悦。东风化为雨,春暖花开秋实。持久长久,永葆活力。钟声响亮,闻名中外。学校获得了诸多荣誉,培养了一批才华横溢的人才和社会栋梁。
他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和六盘水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在1986和今年(2013),唐慧和邹先坤分别是全省理科前两名,为这所辉煌的高中带来了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