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是怎么死的?
张恨水(1895年5月18-1967年2月15),原名心缘,安徽潜山人。恨水是笔名,取自南唐李煜《叶舞题》诗中“人长大恨水长在东方”这句话。
张恨水是张卉著名小说家,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史和白话文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他的作品一波三折,结构布局严谨完整,融合了中国传统章句小说和西方小说的新技法,更以作品多产而著称。
在50多年的写作生涯中,他创作了100多部脍炙人口的小说,其中大部分为中长篇小说,总字数近2000万字,堪称作品。《春明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四部小说是代表作。有一妻二妾。
扩展数据:
从1914开始,一直用“恨水”这个笔名,名字取自李渔的一句话“人长大了就恨水”。
1918,张恨水成为芜湖皖江日报编辑,开始写作生涯。1919年出版第一部小说《南国相思谱》。这一时期他的作品致力于描写痴情和缠绵,带有强烈的消遣意味,这些都可以收入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同年,张恨水赴北平,先后任北平《伊势日报》助理编辑和天津《伊势日报》驻京记者。
1924年4月,他是他的朋友程社沃创办的《世界晚报》的新闻编辑,后来编辑了它的副刊《夜光之夜》。这时,第一部有影响的小说《春明史》开始在夜光连载。这部90万字的作品在接下来的57个月里席卷北方城市,让张恨水名声大噪。
小说揭露、嘲讽、谴责了当时官场和社会的奇闻异事,通过爱情的悲剧反映了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作者自称是《红楼梦》和《儒林外史》。小说融合了浪漫的内容和传奇的元素,在传统的章句风格中融入了西方的小说手法,吸引了各个层次的读者。
1925年2月,张恨水任程社沃创办的《世界日报》副刊《珍珠》主编。他在这家报纸上发表了许多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
1927年2月,张恨水开始在明珠连载他的另一部更重要的作品《金粉世家》,从而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金粉世家》一书有百万字,揭露了当时上层社会和官场的贪婪、虚伪和腐败的生活。
1927 10,张恨水任《世界日报》主编。年底离职,在沈阳《新民晚报》、北京《伊势新闻》、《新晨报》、《世界晚报》发表多篇中篇小说。
1929年开始写小说《啼笑因缘》。全书约25万字,包含言情、谴责、武侠元素。这篇小说在1930的上海新闻副刊《快活林》上连载,成为家人的读物。
出版时因为各大电影公司争相将其拍成电影而成为新闻,改编的话剧、曲艺也不在少数,为《啼笑皆非》写的续集数量是民国小说中最多的。
与徐振亚的《玉梨魂》、李的《广陵潮》、平江卜晓生的《江湖奇人传》并称周六派“四大系”。
1931年,张恨水用稿费的收入创办了北华美术学院,任校长,语文老师。著名画家齐白石、徐悲鸿、李苦禅都曾是这所学校的老师。
那一年,日军入侵,东北三省沦陷。为了表达内心的愤怒,他在《新闻》连载的小说《太平花》中加入了抗战的内容。这是他第一部鼓励抗战的作品。
此后出版了《血的花朵》、《东北四总兵》、《潜山的血》、《安徽前线》、《冲锋》、《游击》等一系列抗战作品。1932还出版了鼓励抗战的短篇小说集《弓集》。他的很多抗战作品都是千山老乡提供的素材,感人至深,感人至深。
1934年,张恨水从北平出发,前往西北。他在安会见了和杨。在这条线上,他目睹了陕甘人民非人的艰苦生活,盘踞在西北的军阀勒索、强占丁,使人民更加苦不堪言。
他大为震惊,写道:“我西北之行后,不否认思想变了,文学自然也变了。”他以西北人民的生活为题材,创作了《燕和《小天》两部小说。
65438年至0935年,张恨水赴上海主持《花果山》鲍莉副刊,举家迁往上海。次年赴南京,与张友鸾创办《南京人民日报》,主编副刊《南华经》。6月,1937,11,因病在芜湖住院。
抗战爆发后,他投入大量精力写作抗战小说,其中最受后世重视的是小说《八十一梦》和《动物的世界》(原名《牛马行走》)。
1938年初,张恨水离开潜山前往汉口。当时,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在汉口成立,他被选为理事。接着,他去了重庆的省会重庆,加入《新民日报》任主笔、总社主任助理、重庆版经理,主编重庆版文艺副刊《最后一分钟》。
1939到65438+2月,张恨水开始在重庆新民日报连载寓言小说《八十一梦》。这部作品得罪了当时社会上有权势的人,也让张恨水被间谍严密监视。只写了十几个梦,就被迫停笔了。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授予张恨水等1000多人抗战胜利勋章。1945年底,张恨水离开重庆,回到北平。《新民日报》在北平创刊,张恨水任副刊《北海》经理兼总编辑。
从1946到1947,张恨水写了很多中篇小说,比如《夜雨》、《纸醉金迷》、《五个孩子进大学》。1948年秋,张恨水因故辞去新民日报的一切职务,结束了40年的新闻生涯。
1949 65438+10月31,中国* * *产党占领北平,张恨水在《新民日报》发表《写作生涯的回忆》。7月,中华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选举产生了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邀请了张恨水,但因突发高血压导致偏瘫,未能出席。
从65438年到0954年,张恨水的身体开始好转,于是辞去文化部顾问,专心写作。1955年夏,张恨水独自南下,经合肥抵达安庆,阔别十年回到故乡。他因家乡的变化而兴奋不已。回到北京后,他写了一篇中篇小说《旅行杂志》,发表在香港《大公报》上。
1956春末夏初,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组织一批作家艺术家到西北考察,张恨水应邀参加。回到北京后,他写了一篇游记《西北之行》,发表在《新闻日报》上。
1967 2月15日(农历正月初七)早晨,张恨水正要下床,突然虚脱,因脑溢血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百度百科-张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