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热窝暗杀事件
开枪打死费迪南德王储的人是一个叫加菲格利的人?普林西波的塞尔维亚青年,他只有19岁的时候,还是个中学生。事实上,普林西普并不警觉。是一系列偶然因素让他成为刺杀费迪南的塞尔维亚民族英雄。
20世纪,摆脱土耳其统治的塞尔维亚在巴尔干地区越来越强大,成为南部斯拉夫人反对外来统治、争取民族统一的核心。波黑的斯拉夫人强烈要求摆脱奥匈帝国的统治,与塞尔维亚合并,建立统一的南斯拉夫国家。南斯拉夫以塞尔维亚为中心的国家统一运动的发展,让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者极为不安。因此,奥匈帝国加紧准备旨在摧毁塞尔维亚的战争,主持制定入侵塞尔维亚战争计划的正是费迪南德和奥匈帝国总参谋长。当时,塞尔维亚已经出现了反奥运宣传活动和爱国团体。1908年“国防委员会”成立,1911年“黑手委员会”成立(又称“不宁死,毋宁死”)。这两个组织都受到了欧洲以巴古宁和克鲁泡特金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国防委员会”主张游击战,以阻止奥匈帝国吞并塞尔维亚,并招募和训练志愿军。“黑手会”主张恐怖行动,其目标是“实现国家意识形态,统一塞尔维亚各民族”。黑手俱乐部的活动是单线联系、秘密活动、绝对服从和勇于牺牲。这个组织的头目是塞尔维亚总参谋部情报总监德拉库尔丁?提米·特瑞上校。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发生了多起暗杀事件,许多爱国青年投身于这些恐怖活动。
1965438+2004年5月,德国总参谋长毛奇会见奥匈帝国总参谋长赫岑多夫,商讨对塞尔维亚的战争计划。6月12日,费迪南前往他在科诺皮斯特的城堡与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举行会谈,为发动战争预先确定了行动方针。他们都认为俄国国内困难很大,不可能介入巴尔干战争。德皇建议奥地利和匈牙利利用这一有利形势进攻塞尔维亚。威廉二世还明确向费迪南德保证,如果俄国介入奥塞梯冲突,德国将帮助奥匈帝国。在德国的大力支持下,奥匈帝国决定在靠近塞尔维亚边境的波斯尼亚萨拉热窝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日期是6月28日,是塞尔维亚被土耳其征服的纪念日(6月28日,1386)。这次演习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出动了两个军团。费迪南夫妇决定亲自去萨拉沃看看。
奥匈帝国的这一挑衅行动极大地激怒了塞尔维亚爱国者,“黑手”和当地秘密的波斯尼亚民族主义团体“青年波斯尼亚”拟定了暗杀费迪南的计划。
塞尔维亚政府已经提前发现了费迪南德遇刺事件,并表示反对,担心这一事件可能导致可怕的后果,因为塞尔维亚无法抵御奥匈帝国的进攻,而俄罗斯尚未完成军队的整编计划,因此无法给予塞尔维亚强有力的援助。塞尔维亚政府试图阻止民众出境,但与“黑手社”有联系的边防军使他们得以顺利越境进入波斯尼亚。塞尔维亚政府还通过其驻奥匈帝国大使提醒奥匈政府,如果费迪南德去了波斯尼亚,他会有生命危险。但奥匈政府对这一警告充耳不闻。
6月28日上午,“青年波斯尼亚”组织在奥地利王储要经过的街道上安排了7名刺客。大约早上10,费迪南和他的妻子在检阅了郊区的军事演习后,骄傲地乘坐敞篷车进入萨拉热窝。一长列皇家汽车缓缓穿过拥挤的街道,道路两旁只有稀疏的宪兵和警察守卫。费迪南坐在第二辆车里,索菲亚坐在他的右边。波斯尼亚军政府首领奥斯卡?伯蒂·阿莱克将军坐在左边的座位上,司机旁边是侍从哈拉西伯爵。
当车队经过市中心米尔雅克河上的楚穆尔亚桥,驶进阿佩尔码头时,埋伏在此的第一个刺客未能如愿,因为一名警察走过来挡在了他的前面。不远处,另一名刺客查·布里诺(Cha Bourinot)突然冲出人群,向费迪南德夫妇的汽车投掷炸弹,但被引擎盖弹到地上,在第三辆车前爆炸。碎片打伤了Potiokole将军的副手和Sophie的女招待。费迪南德假装镇定地下了车,视察了现场,看了一眼被卫兵抓住的查·布里诺特,然后登车挥手说:“先生们,这个人疯了。我们还是坚持原计划吧。”车队很快开进了市政厅。费迪南德夫妇出席了在市政厅举行的欢迎仪式,然后稍作休息,驱车前往医院看望受伤的随行人员。
费迪南德太粗心了。死亡在等着他。
本来我是要去医院的,但是司机刚好转错了方向,撞上了正在街角等着的普林西普。暗杀的机会来了。普林西波拔出手枪,正要开枪,不远处的一名警察发现了,冲上去抓住了他的胳膊。真巧。这时,一个名叫米哈伊尔的人刚刚到达这里?普萨拉的“青年波斯尼亚”成员像一道闪电一样挥着手,一拳打在警察的脖子上。警察突然绊倒了。这时,普林西博的枪响了,奥地利王储和他的妻子死了。顿时,空中一片混乱。米哈伊洛趁机迅速逃离现场,而普林西普则当场被捕,日后死于狱中。大国争夺历史的过程有其必然因素。
费迪南德遇刺只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战争的准备工作已经在进行中。
19年底,在欧洲霸权的争夺和殖民地的划分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德、奥、意、三国同盟和法俄同盟两大相互敌对的军事侵略集团。20世纪,德国对世界重新划分的叫嚣迅速壮大,已经严重威胁到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家。德国修建巴格达铁路的计划直接侵犯了英国在西亚、北非和印度的利益。德国在非洲的入侵计划和在南美的倾销政策也与英国存在尖锐矛盾。德国积极加强海军,试图与英国争夺海上霸权。英德在殖民地、商业、军备上的斗争,使得两国关系日益紧张。德国的强大打破了欧洲的“均势”,英国不得不放弃传统的“光荣孤立”政策,调整对外关系。1902 65438+10月,英国与日本签订同盟条约,假扮日本之手,削弱其在亚洲的对手俄国。与此同时,英国也在寻找与欧洲大陆宿敌法国的亲密接触。
德法矛盾也促使法国向英国靠拢。法国试图从德国手中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并积极准备“复仇”战争。德法在北非争夺摩洛哥问题上也有尖锐矛盾。促使法国向英国靠拢的另一个原因是,其盟友俄罗斯在日俄战争中被大大削弱。如果德法之间发生战争,法国不能指望俄罗斯的大力支持。在这种情况下,英法于4月8日签订了一项协议,1904。法国承认英国在埃及的特权,英国承认法国在摩洛哥的特权。两国还调整了在纽芬兰、冈比亚和尼日尔海岸、暹罗、马达加斯加和新赫布里底群岛的冲突。英法协议的签订是为世界大战做准备的重要一步。
英法协议签订后,英俄逐渐走近。德奥势力在巴尔干的扩张正危及俄罗斯的利益。俄罗斯一直把巴尔干和土耳其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德国也想控制这一地区。1903年,德国与土耳其签订条约,获得巴格达铁路的建造权。一旦铁路建成,德国将控制黑海海峡的通道,俄罗斯进入黑海将受到德国的限制。日俄战争后,俄罗斯经济越来越依赖英法,由于俄罗斯国力的削弱和英德矛盾的激化,英俄矛盾得到暂时缓解。1907年8月,英俄签订协议,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协议”最终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