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一)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夸美纽斯说:“铁匠在打铁之前必须先把它加热。”导入过程的基本任务是确定目标,激发兴趣。

1,巧题。标题是文章的旗帜,就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能展示文章的主要内容,巧妙地解释标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最经典的导入方式。案例1,“特级教师宇易教授《茶花赋》,只写了“茶花”二字。学生喊道:“少了一个字!”然后老师加了“福”字,并提示:“山茶花是这节课的内容,那么什么是福呢?“这解释了文章的体裁,突出了重点。案例二:讲授《藤野先生》一文时,先介绍作品的社会影响。《鲁迅全集》日文版出版时,根据鲁迅的意见,把藤野先生作为第一篇文章。藤野看到后非常激动,他的遗愿(1945)是:在仙台讲学时穿制服下葬。由此可见鲁迅作品在日本民众中的影响力。引入社会影响可以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巧妙设置情境。即利用投影、幻灯片、录音、图片等直观手段和富有感染力的生动语言,营造浓厚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兴趣。

案例:在桂林山水教学中,我们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问学生:“谁知道广西哪里最美?”学生回答:“桂林。”问:“你去过桂林吗?”学生们摇摇头。然后他问:“你想去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是!”笑着说:“老师没去过,我也很想去。听说那里的风景特别美!这节课,让我们从课文中游览一下桂林的山水,好吗?”然后在黑板上写字。这种引导式的进入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把他们带入了学习课文的氛围。

3、巧妙设问。即根据教学目标,通过设置疑惑和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学生的兴趣直接引入教学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一个幼小的心灵里,都有渴望知识的人?火药看看你能不能点燃这个?火药。”悬疑是点燃求知欲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案例:《故乡的桥》教学中,可以这样介绍:有这样一位作家,离开了几十年的故乡江南。每当他和朋友谈起家乡的时候,家乡的人和家乡的风景都会映入他的眼帘。他印象最深的是家乡的桥,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家乡的桥》。为什么作者对家乡的桥如此眷恋?家乡的桥给作者留下了哪些不可磨灭的记忆?这就引出了话题,也引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了他们阅读文章的迫切心情。

参考资料:

/链接?URL = LC 2 FZ rem 8 zwg _ 3z 2 slwwz 37 KC 4 rvjncuhxdee-snz 3 eoo 4 vmyd 5 HJ 10 F2 pm 64 nqnrphi 0 pkulpqipitgfdnbtk 1 jemufm-spluEOh _ P8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