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怎么写反思?

教学反思是语文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初中语文听课的反思。欢迎参考。

初中语文课堂反思(一)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我们语文组有幸在我县卧龙学校观摩了市教研室组织的三次公开课,包括阅读课、古文复习课、作文课。同时也认真听取了专家对这三节课的精彩点评。经过学习,我受益匪浅。现在我将自己的经历和想法整理如下:

第一,突出人性,但不贬低工具性。

“汉语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位置,凸显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本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本来面目。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突出语文的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该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为一体。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的本质在于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内部的挖掘和创新,而不是听、说、读、写外部的花哨翻新。

目前语文课堂的一些做法值得反思。很多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改是在弱化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注重对中国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词语、表达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几乎只字未提。有些老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是落后的、过时的,平时也不注重教学,公共课也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加法”。课堂教学精彩纷呈,教学形式多种多样,但学生听不到朗读的声音,揣摩不到语言和文字的味道,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的段落必要的原创分析意见,缺乏必要的训练和积累,学生阅读短文时口吃。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很常用的字都不会读和写,一旦写作文就是错别字和一串病句,那么即使他有很强的文学感知力,也很难表达出来。如果我们的语文课长期如此,没有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功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一切活动都是空中楼阁。

因此,在教学中,要扎扎实实地做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把人文素质的提高渗透到语言文字的扎实训练中,真正做到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第二,强调自主,但不能放任不管。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和建构,而忽视预设和教学。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因学施教、按需施教和增加灵活性。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时间交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让给学生”,很多老师在短暂的迷茫之后,立刻接受并付诸实施:既然要把上课时间让给学生,那岂不是正好解放了自己?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教的老师少了,课堂上吵吵闹闹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被夸废话多,创新多。在课堂上,老师淡化表象,让学生说了算。比如,在课文的阅读理解中,要求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而没有充分引导想象的情境,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节课给了学生大量的自主阅读时间。最终结果是:A也对,B也不错,C很好,丁很棒。整个课堂上,学生们就像脱缰之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一节课下来,我还是搞不清楚老师想完成什么,目标是什么。

老师引导孩子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好的,但是语文教学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独特性”会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长期的“说而不思”、“说而无据”、“说而武断”、“编而不实”、“说而不负责任”,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新的误解。很多同学不知所措,无从下手。表面上是自由的,实际上是“放羊”。

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性”必须与教师的“主导性”有机结合。教师要有上课第二次备课的能力。

第三,鼓励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独立思考。

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被教师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小组互动,竞争合作,有时还能碰撞出思维火花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和启迪。

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现在很多老师片面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的小组学习,做了很多无用功。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和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深,理解不深,小组合作加工的结果和收获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给个别优秀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些人认为合作讨论是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节课下来,看似热闹,其实效果不大。有些老师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平时,都会安排四人小组讨论,不管内容有没有必要,有的甚至一节课讨论到最后。有的老师让学生合作学习,却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一两个组有结果了,就草草收场,完成一个合作。在合作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1,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说话,其他成员都在洗耳恭听。当然,举报的时候,也是小机关的“高见”。2.队员们沉默不语,各自想着自己。3.这个小组的成员在吵闹地谈论,但他们没有集中在主题上。讨论时气氛热烈,但他们没有解决实际问题。上述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原因是教师不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没有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语文课,读、感、悟、思缺一不可。在语文课堂上,“动”比“动”更重要,有时候“静”比“动”更有效。讨论每一个问题,合作的语文课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

要在自学的基础上,从启蒙开始,倡导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相互启发和探索,培养合作的精神和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取长补短,实现真正的合作。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一是组织学生自学,让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是组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传授合作方法,重视合作学习的评价,将互动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第三,组织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课堂反思之二

8月1日,我和林老师参加了2010泰州市初中语文教师培训活动。本次培训活动分为上午和下午的培训。下午由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周世龙作报告,他即将到我们学校作报告。所以我就主要说说黄桥初级中学王忠义校长上午所做的题为《语文书语文课》的报告的一些成果:

首先给大家分享一个王院长在报告中给我们展示的故事:同样的事情,结果不一样。这个故事讲的是四个推销员去寺庙卖梳子的故事。四个推销员被指派在寺庙里卖梳子。

1,第一个业务员空手而归。到了寺庙,和尚说不需要没有头发的梳子,就不卖了。

2.第二个业务员回来,卖了十几件。他介绍自己的经历说,我告诉和尚要经常梳头,不仅止痒,不痒也要梳头,还能活血,有益健康。念经累了,梳梳头,保持头脑清醒。所以我卖了一打。

3.第三个推销员卖了一百把。他说,我去庙里跟老和尚说,你看这些香客多虔诚。他们在那里烧香磕头,敲完头头发变得凌乱。你在每个寺庙的前厅放几把梳子,让他们敲完头后梳梳头,会觉得这个寺庙很在乎香客,下次还会再来。现在我们要卖一百个。

4.第四个业务员说已经卖了几千了,还有订单。他说,我去庙里跟老和尚说,庙里经常收别人的捐款,我得给他们点回报,买个梳子送给他们最便宜的礼物。你把寺名写在梳子上,再写上“积善梳子”三个字,说可以互相祝福,这样就可以作为礼物存放在那里,谁来谁送,保证寺里香火更旺,能卖几千。

这个故事多用于讲多角度思考。王校长引用它的话说,它强调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听了这个故事,我深有感触:和尚有没有头发不是关键,关键是要不要梳子。同样,教室也是一样。关键是如何拓展学生的需求,课堂效果会越好。那么,怎样上课才算有效呢?拓展学生的需求,采取多种方法满足需求是有效的。王校长在他的报告中谈到了许多扩大学生需求的方法。如:问题设计法、自学研究法、小组交流课堂演示法、教师评价个人检测法。

其次,王校长在报告中向我们展示了许多中国人的风采:以“教书育人”为语文教学理念的特级教师;拥有“心中呼唤学生”语文教学理念的沪上特级教师陈中良;洪先生,骄傲的泰州人,拥有语文教学理念,构建语文教育“链条”;拥有语文教学“自强不息,超越自我”理念的魏书生;有着“从语文教学到语文教育”的语文教学理念的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有语文教学理念,“让学生活动充分,丰富课堂”,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中学语文教研员、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在中国等了一大批中国名人,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应该有的对待中国人的态度。

最后引用王校长报告中的几句名言鼓励自己,希望自己在新的学年能有新的改变:

1,直走。

2.每天做一点,走一步,再走一步。

3.忍耐是一种智慧,坚韧是激情。

4.多储备知识,多增长知识,多培养能力。

5.坚持研究才是提升自己真正的坦途。

6、无限创意,追求高度。

7.有追求的勇气,人生就永远年轻。

8.在每个人的道路上,命运也许会安排你像一个带着重力的追踪者,走在一个无路可走的地方。只能咬咬牙,呻吟着向前走。

初中语文听课反思之三

如果三天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培训其实也是一种福利,这是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我工作的学校感受到的一种精神。所以从培训一开始,学分就从来不是最初的目的,看到课程安排,就更有希望了。不难发现,课程设置和演讲嘉宾的安排都是主办方精心策划的。沈建军和沈丽萍是久仰大名但从未上过学的老师,而任儒文教授是我们大学最喜欢的老师。工作之余又能去听课,是一种惊喜。

整个培训从中国文化教育开始。文化传承的危机确实令人担忧。语文教师最应该担负起这个责任,但现实环境中却有很多困难和困惑。我不禁想到,我在台湾省的一所学校参观时,看到当地的中学有中文和国学两门课程,并且有专门的老师分别教授两门课程,这无疑会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学设计更有针对性。看现在,国学或者其他方面的知识真的很难拓展,语文课的空间被压缩得太小了...有很多精通中国文化的中国老师,但我们都在传递这种真知的路上。

无独有偶,阅读的教学,尤其是经典文学作品的教授,也面临着“明知是误解却偏向误解”的局面。当一旁的听力老师半认真半开玩笑地回应唯分数论时,更多的是苦涩和无奈。也许是因为我缺乏经验。甘老师提到的、、等语文名师的作品也不少,都是大开眼界,有启发性的。但很多时候,我真的有我拔出匕首,我窥视四种方法徒劳无功的尴尬,关于如何把它们付诸实践教学或如何把他们的自我理解变成可操作的教学方法。而甘老师从误区谈到文本特征(阅读型、主题型、思辨型、拓展型),不免有些理论化。文本特征的定位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一篇好的文本更容易与各种类型高度复合。至于西瓜是什么类型,芝麻是什么类型,那就另当别论了。但必须承认,干老师名单对每一个听课的老师都是一个警醒。面对这个问题,同志们还需要努力...

就像甘老师说的,重新开课真的需要一定的信心。第三天,沈丽萍先生说“内幕决定信心”沈建军老师愿意为语文教学中由来已久的写作教学做出这种有益的尝试,实在令人钦佩。当他阐述他对写作教学的思考时,我们无疑感受到了其深刻的内涵,也让我对人教版的教材和阅读教学目标有了新的积极的认识。“写字是可以教的!”这句话既振奋人心,又充满压力。沈老师极具指导性和操作性的介绍,很大程度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希望这样做的时候能不辜负沈老师的教诲。

最后一天,听完沈丽萍的讲座后,我对这次培训心有余悸。如果能多听几天,不知道能成长多少!就像在武侠世界里,师傅把内力倾注进去,开启了任督二脉...我不禁期待接下来的培训学习,享受这无形无价的福利!就像题为“求真求厚”的讲座一样,沈丽萍的讲座非常的本色和厚重。用他实际教过的课来讲,他独特的设计和反复强调的育人“敲门”,以及让学生下课后就离开那里的英雄气概,真的让人惊叹,甚至让人羡慕。我觉得“本色”和“厚重”这两个词或许能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解决中国文化。由此,我不禁感叹,语文老师真是一杯需要长时间酿造的好酒。越久越醇厚。真心希望已经退休的沈老师能从田园世界回来,多打我们一顿。

最后一讲是在鲁迅作品阅读教学中进行的,可谓用心良苦。民间说的“我怕文言文,我怕写字,我怕周树人”是真的。如何把握鲁迅作品丰富的思想内涵并落实到中学语文教学中,确实是一个大问题。让鲁迅与当下诸多限制的中学语文教学联系起来,题目本身的发言难度可想而知。任老师是宁大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授。他是我大学时最喜欢的老师。对我来说,这是这次训练的一个美丽的结束。

初中语文课堂上如何写好相关文章的思考:

★初中语文听课反思怎么写?

★初中语文课3条心得。

★初中语文课随笔4篇

★对初中语文听力评价课的反思

★初中语文听课反思

★初中语文听力评价课总结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范文全集

★最新初中语文讲座体验

★初中学习语文的体会。

★语文课堂学习体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