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陵历史

1.张剑秋,龙陵县历史名人,(1919—1955)龙陵县象主。

1945担任湘大小学校长。抗战胜利后,参与创办小东中学。

1948 10加入中国。滇西解放后,任马龙县县长。

朱家喜,(1909—1949)龙陵朱家庄人。龙云批准成立“龙陆区游击支队”,任命少将为支队支队长兼龙陵县县长。

参与筹建“小东中学”,并上报省教育厅审批。1948年初,云南国民党反蒋武装成立,任副军长。

朱华是龙陵的大象大师。3月初,1951转到陈赓司令员的机要秘书处,随他出国抗美援朝。1984曾任湛江市气象学校筹建处主任、校长、党委书记,当选湛江市CPPCC第四届、第五届委员。

朱嘉翔,(1920-1963)龙陵县向达乡朱家庄人。1935年,朱嘉翔约朱佳品、张剑秋联络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前往延安,后赴上海向巴金求教。

1945年春,为了振兴家乡的教育,朱嘉翔当上了湘大小学的校长。

2.龙陵在哪里?龙陵县位于祖国西南边陲。古称黑水笼,意为“林中之村”,是历史上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龙陵与缅甸一衣带水,边界线为19。

71 km,是滇西边境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龙陵辖10个乡(镇),人口27万,有23个民族,4个少数民族生活在世界上。4万多名华人华侨分布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龙陵交通十分便利。320国道穿境而过,距芒市机场30公里,距保山机场120公里。宝龙高速公路将于2008年建成通车。“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无雷。”

独特的气候造就了龙陵的富饶和美丽。全县国土面积2884平方公里,水电储量54。

59万千瓦,人均水资源是全国的5倍。年平均降雨量2110 mm,素有“滇西雨幕”之称,森林覆盖率54。

6%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201种动物,1213种植物,丰富的煤、硅石、高岭土、石灰石等非金属矿藏,16种铅、锌、锡、铜、铁等金属矿藏,使这里成为动植物的天堂,工业发展的理想之地。

古往今来,龙陵一直是滇西通往缅甸、印度的咽喉,是兵家必争之地。二战时期,滇缅公路穿越县境。松山作为中缅印滇西抗日主战场,被美国军事家称为“东方直布罗陀”。

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在美国空军支援下渡过怒江,拉开了滇西反攻的序幕。16万远征军历时半年多,战斗100余次,发动了著名的松山之战、县城之战和平大湘大围城战。龙陵县目前仍有松山抗战遗址、白塔日军司令部、日军军政课本部、董家沟维安所等多处遗址。

龙陵不仅抗战文化丰富,而且风景优美,旅游资源品位高。境内有一个集医疗、科研、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孟加拉棕榈热矿泉旅游度假区,被称为“神堂奇水”。有蚌湖,碧水青山;里面曲径通幽,河流纵横的梦诺仙洞;具有长江第一湾气势的三江口热带风光、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等众多让人流连忘返的景点...滇西抗战名城龙陵,期待您的光临。

3.龙陵战役后,1943年冬,德国法西斯在苏军战场遭受重创,节节败退;侵华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一个岛一个岛地与美军作战,形势不妙。由于战场广阔而分散,他们的兵力本来就不足。于是,滇缅路上的部队大部分转移到了其他地方,改变了防守滇缅路沿线据点的战术,以争取时间,幻想德寇拿下苏联后可以和中国联手。

1942年,我在云南远征军11集团军87师担任情报参谋,驻守怒江前线,与日军隔河对峙。由于滇缅和多雷两条国防公路线(史迪奇公路)被敌人封锁切断,美国对华援助物资滞留印度,无法运入中国,因此反攻滇缅公路战役迫在眉睫,但目前敌情不明,重庆军区司令部也已指示立即报告情况。87师有一次派一个加强连(傅部)偷偷渡河,伏击了一辆日军邮车,打死7个敌人,缴获4大包邮件。整理了一夜,得知我面对的敌人是56师22500人,还有18师和2师多,留守和后勤部队约10000人。

滇缅公路战役在1943年冬天揭开。执行作战任务的是滇远征军,包括11军宋希廉下辖的71军三个师,五十四军郑廷毅两个师,第九军关的第二军两个师,第五军杜200师,顾宝玉两个师,新二十八师刘伯龙和新三十九师。

还有美国志愿军陈纳德的14空军协助行动。中国远征军驻印新1军孙立人部、新6军廖耀湘部、独立工兵第8团、右旗第26团等近3万人。将从印度和缅甸的边境进入中国。

云南远征军的统帅是陈诚和黄启祥,其次是魏和。1944年春,我被派去代表集团军11参加重庆军区司令部西南情报参谋会议,回到云南保山王宇镇87师司令部。师长张绍勋(广东,黄埔五号)召开师前军事会议。副师长黄岩,参谋长谢,参谋长等参加了会见.美军顾问团联络组组长中校·奥斯丁参加了会见。

师长首先传达和说明了军事指挥和部署,反攻滇缅公路的意义和目的,以及目前的敌情和我师战斗序列和兵力的区别。该师决定以259团为先遣队,怒江摸黑渡河,穿插小路,直奔滇缅公路战略要地黄草坝,一举占领,以切断龙陵与松山之间的交通。同时派我带一队师的特务队随先遣队收集敌情,其他团等待详细作战命令,及时行动。

当晚我率领一支16人的武装特务队,在施甸镇259师司令部集结。晚上10左右,我和团里的先头兵乘橡皮艇偷偷渡河,全团黎明前毫无抵抗地渡河,充分证明敌人兵力不足,防御空虚。我立即大步向滇缅公路上的黄草坝走去,下午穿过小路,一举占领了黄草坝。

距龙陵县城仅20华里,是龙陵至嵩山据点公路的要冲。敌人在这里修建了官兵洗浴场所、汽车停放场所等设施。由于敌人依托坚固工事,采取固守据点、不攻不退的战术,我军无法沿滇缅公路有序进攻。

当时我奉魏总司令之命,采取“香肠战术”,把敌人像香肠一样一段一段地捆起来,采用包围、分割、逐个消灭的战术。如怒江边,松山据点之敌围困,多雷公路围困威腾县,彼此隔绝,无法会合。

所以我军作战没有补给线,靠空投补给。前线太长太深,加上滇西雨季,不时有雾笼罩,空投也有困难。我师259团攻占黄草坝后,立即东返,猛攻距黄草坝约30华里的敌控制的松山据点后面的大坝镇之敌。当时围攻松山的新二十八师和新三十九师牺牲很大,毫无进展。

当我们的师攻击大坝时,它极大地鼓舞了友军。我们师在攻克这座城镇之前,在大坝里激战了8个小时。200多名敌人在战斗中丧生,5名被活捉,剩下的50多名敌人逃到附近的丛林中躲藏。

我军也有30多人受伤。审问俘虏后得知,镇守大坝镇的敌人是侵华日军18师留守部队第2、1个多旅,那里有一个仓库。这样一来,我们259团的官兵收获很大。除了上交大量的战利品武器装备外,官兵们还把头盔从头上换到脚下的鞋子换成了日式服装,把上缴的军大衣、毛毯、罐头、燃料捆成背包,每人背上一捆。

武装到牙齿,被大坝冲散的敌人逃到了离巴荒大约5英里的丛林里。张绍勋老师命令我带两个间谍和一队武装士兵带一个俘虏去喊话投降。我和两个间谍走在前面,我和日本俘虏走在中间。武装突围后,我刚拉到丛林小路的急转弯处,敌人就用密集的机枪火力向我们开火了。前两个间谍立刻牺牲了子弹。我立即命令所有人员卧倒,并告诉日军俘虏松山一郎停止战斗,交出枪支。结果他们越喊越凶,不得不停止前进,我回到李的办公室投降。

我87师接到攻打龙陵的命令后,以打了两个胜仗、士气高昂的259团为主攻,师部也由黄草坝向距龙陵仅8华里的路边瓦窑推进。围攻于当晚黄昏开始,遭到了敌人的顽强抵抗。

由于战前的侦察工作不细致,晚上很难分辨出龙陵城的地形。经过六个小时的激战,该团的攻击部队进入城市街道,由聂率领。

4.滇西抗日战争的历史介绍

1942春夏之交,侵华日军攻占缅甸后,立即将战争的魔力投入滇西,企图沿滇缅公路直取,进而将我困于云南,威胁重庆。从此,地处西南极的保山一下子从抗战大后方变成了最前沿。

5月4日,侵华日军入侵龙陵,同时派出54架飞机,对没有防空的千年古城保山进行了可怕的肆意轰炸。5日,日军前锋乔装逼近战略要地汇通桥,被我守军有效封锁。6月5438+00日,日军入侵边城腾冲。至此,怒江以西大片农田落入敌手。中国远征军第71军在北起劈柴坝,南至三江口,全长250多公里的怒江东岸铺设工事。经过多次对抗,挫败了日军东进的企图,从而稳定了战局,并与之隔河对峙了两年。在此期间,预备二师和三十六师先后渡江进入腾冲,配合人民群众进行游击战争,多次给敌人以重大损失。

当时,一度成为中国唯一陆路国际交通大动脉的滇缅公路被切断后,大量援华军用物资只能由美国空军通过“驼峰航线”运输,困难重重,风险巨大,难以保障。为了夺回控制权和使用滇缅公路,中国远征军在印度的六个师与英印部队于1943+00年10月下旬联合对缅北日军发起反攻,取得初步战果。次年4月7日,17,充实加强后的中国远征军制定了渡江计划。魏将军率总指挥部在保山马王屯设帐,动员指挥十一、十二军16师* * 16万人,向久离两年之久的顽敌发起了致命的进攻。

从11年5月,霍一章将军率领第20右翼军强渡怒江,攻打高黎贡山,再经过40多个血战昼夜,终于在14年9月收复边陲重镇腾冲。战斗持续数百场,全歼龟缩在滕荆全境的日军6000余人。

5月22日,宋希濂将军率领左翼第11军西进,发起松山战役,以惨烈的战况震惊了全世界。9月7日攻克嵩山主峰,创造了中国抗战史上三千多人守敌无一逃脱的辉煌战例。接着,本部沿滇缅路进攻,扩大战果:165438+6月3日收复龙陵,随后攻占芒市、佘芳、万鼎,次年10月27日缅北远征军在边境与芒街会师。至此,历时8个多月的滇西反攻战役取得全面胜利,共歼敌265438+万余人,收复了滇西全部失地。

滇西抗日战争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场英勇悲壮的战争中,保山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倾其所有,配合军队惩办汉奸,保卫国外强敌,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牺牲。据统计,在两年零八个月的多事之秋,保山已经杀害了九万多平民;农民工牺牲2.46万人;28000所房屋被毁;520架次被日军飞机轰炸——仅在五四轰炸当天,保山市内除东北角外的所有繁华街道、居民区、机关、学校都被日军飞机轰炸成一片废墟,当场死亡101344人,房屋被毁3267间,千年古城顿时变得一片血腥。此后,瘟疫蔓延,夺去了6万多人的生命(据考证,这是肆无忌惮的日本侵略者投下细菌炸弹犯下的罪行)...然而,灾难过后,保山人民仍然咬紧牙关坚持钢牙,参军,支持前者,为军队工作,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

5.保山的历史沿革保山是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在“蒲缥人”遗址境内出土了房屋遗迹、火堆遗迹、劳动工具、动物化石等2300多件各种可以辨认的实物标本,形成了一部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无字史书,被辨认了至少8000年。至少在3000年前,保山已经作为部落国家存在。

在汉朝的势力触及保山疆域之前,傣族先民已经在保山盆地建立了部落国家“张梦”(傣语“孟”意为“地方、国家”,“张”意为“象”,“”意为“象之地”或“象之国”)。汉代历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把“张梦”描述为“骑在大象身上的国家”。公元前425年,澜沧江、怒江中上游的小傣族部落组成了以“张萌”为中心的联盟国,被其他小国称为“孟大光”(傣语意为“中央之国”);“孟”是“地方、城邦、国家”的意思,“大广”是“目光聚焦的地方”,引申为“中央、中央”或“大哥”。“张梦”的首领成为整个联盟国的* * *首领,全世界的人都称之为“赵龙”(意为“赵龙”)中国典籍如《华阳国志》、《后汉书》[5]把这个联盟国描述为“哀牢国”(哀牢是傣语“哀龙”的音译),后来的傣经把这个联盟国描述为“大广国”。

公元前109年,汉朝征服彝(洱海周边)、昆明(洱海以东)、云南(滇池周边)等部落和国家,设立益州郡,势力延伸至孟大光(哀牢国),设立布维(今隆阳)。后来,“孟大光”将城市从怒江以东的“张萌”(保山盆地)迁到怒江以西的“蒙面”(腾冲盆地),以躲避汉朝的威胁。公元47年,“赵大光”(哀牢王)派使者拜访汉朝景悦郡太守,请景悦郡太守转达加入汉朝皇帝的意思。同年,“孟大光”(哀牢国)成为汉朝的藩属国。

公元69年,“赵大光”(哀牢王)刘茂以77城王、5万余户、55万余人完全纳入汉朝版图。汉朝前期划出哀牢县(怒江以东),后期以哀牢县(怒江以西)设永昌县。永昌县辖哀牢县(怒江以西)、布威县(保山盆地)、张汤县(曹鉴盆地)、苏比县(云龙河谷平地)、协隆县(巍山盆地)、俞晔县(洱海盆地)、云南县(祥云盆地)、博南县(永平盆地)等8县数十个。***8郡共同建立张赟永昌郡,张萌(保山盆地)的中心城市(“永昌”是“张赟”的另一种写法,意为“象城”),隶属“赵大光”(哀牢王),由永昌郡守管辖。永昌县制经历了东汉、、西晋、东晋、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等朝代。但西晋灭亡后,永昌郡的建制形同虚设,朝廷任命的官员无法上任。在陈(南朝)取代梁(南朝)之后,中国内陆王朝完全放弃永昌郡,永昌境内的所有领地都自行统治和治理。

从公元69年东汉建立永昌郡到公元557年陈朝放弃永昌郡,永昌郡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488年。公元738年,勐社(汉代的协龙县,今巍山县)的傣族(哀牢人)进入洱海盆地建立勐社龙(中文译为南诏国)。公元762年,“孟社隆”(南诏国)统一了澜沧江西部,建立永昌节。

公元902年,“孟社隆”(南诏国)汉族出身的权臣郑迈斯,杀死800多名南诏王公贵族,建立“大长河国”,洱海流域陷入混乱。公元937年,原南诏出海使节段思平平定洱海地区之乱,建立“大理国”,继承南诏政治遗产,仍设永昌节(后改为永昌府)。公元1253年,蒙古可汗忽必烈率军沿川藏边境灭大理,先后平定大理八州四县四镇三十七部,在保山设永昌户三千户,隶属大理数万户。公元1274年,元朝设立云南等地为中书省(云南省),撤万户、千户、百户管辖,设道、州、县等行政区。,并将永昌三千户改为永昌州(后升格为府),隶属大理道;公元1286年,大理等地的傅玄部、镇康芒市柔远等路的傅玄部、镇西平绵禄川等路的傅玄部并入大理金牙等地的傅玄部,土地归大理路永昌府管辖;公元1291年,大理金牙傅玄部升为大理金牙等地元帅府,滇西归云南省管辖,地点仍在大理路永昌府。

1312年,勐卯(瑞丽河谷流域)傣族合并周边地区,建立勐卯弄(陆川国)。1316年,“孟茂农”(陆川王国)东扩,占领永昌土地。保山成为“孟茂农”(陆川国)的领地。公元1355年,“孟茂农”(陆川国)隶属元朝,其控制区域平定在缅甸宣威部;保山属于平绵宣威部的“张萌”之地。

公元1382年,明朝在云南击败元朝势力,在云南设立指挥使节部(军事组织),进入孟茂农(平绵宣威部),在怒江以东的疆域设立指挥使节部(军事组织)和永昌府(行政组织)。公元1384年,“孟茂农”迫于压力隶属于明朝,其控制区域位于平川缅甸境内。公元1390年,明朝裁撤金牙卫、永昌府指挥使臣部,设立金牙军民指挥使臣部,负责金牙国土的军政事务(注:“金牙”为大蛮族,“银牙”为小蛮族,现为阿呆族);保山今属金牙军民指挥所。公元1399年后,明朝逐渐“析陆川之地”(仅留陆川梁河、芒市南部。

6.宇宙,地球,亚洲,中国,云南保山龙陵的传说,龙陵县概况龙陵县位于云南省西部。

龙陵县总面积2884平方公里。总人口为270 000人(2004年)。

县人民* * *龙山镇,邮编:678300。代码:530523。

区号:0875。拼音:龙陵县。

地理位置地理坐标是东经98度。25英尺到99英尺。

Ll ',纬度24。07年到24年。

5O '县东西最大距离64km,南北最大跨度78km。按照东南西北的顺序。

分别与施甸、永德、镇康、缅甸、泸西、梁河、腾冲、隆阳接壤,全长19.71 km。全县总面积2884平方公里。

龙陵县位于云南省西部。龙陵县辖3镇7乡1民族乡:龙山镇、镇安镇、勐糯镇、河头乡、龙江乡、拉蒙乡、碧寨乡、龙兴乡、向达乡、平达乡、木城彝族傈僳族乡。

历史沿革2000年,龙陵县辖2镇10乡:龙山镇、镇安镇、河头乡、拉蒙乡、龙江乡、龙兴乡、向达乡、平达乡、勐糯乡、天宁乡、碧寨乡、木城彝族傈僳族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60097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龙山镇28833镇安镇39569河头乡14205龙江乡27099拉蒙乡19875碧寨乡11382天宁乡8865438。

2005年,龙陵县撤销天宁乡,将天宁乡管辖的天宁、坡头、半坡三个村委会划归龙兴乡管辖,将三村、新林两个村委会划归碧寨乡管辖。2006年,龙乡天宁、坡头、半坡三个村委会划归碧寨乡管辖。

自然地理龙陵是一个山区县,位于怒江和龙川江之间。高黎贡山脉自北向南延伸入县,地势中间高,东西倾斜。全境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最高海拔3001.6米,最低海拔535米,垂直高差2466.6米。龙陵县具有低纬度、季风、多山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形成了四季温差小、干湿季节分明、垂直变化突出的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西南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西部迎风坡多雨,夏季无热。

东部背风面雨量适中,寒暑变化不大。年平均气温为65438±04.9℃。

最冷65438+10月,月平均气温7.4℃。极端最高温度为22.9℃,极端最低温度为3.8℃。

由于地形复杂,垂直高差大,分为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六个气候带。境内山川秀美,四季如春。

自然资源龙陵县自然资源丰富。除东部的怒江和西部的龙川江外,还有大小河流44条,分布在全县各乡镇。水资源是全国人口2700立方米的45倍,初步探明的水利电力储量54.59万千瓦,是保山市第一大县。

地下矿藏包括褐煤、铅、锌、铌、钽、锡、铁、铅、铍、铜、银、钨、硫、金、大理石、硅、高岭土和硅藻土。龙陵地处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54.6%,有高等植物1000余种,其中一级保护树种为秃杉和桫椤。云南山茶、鹅掌楸、银杏为二级保护。还有楠木、香椿、桂圆、三尖杉等。,属于三级保护。良好的森林覆盖率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珍稀动物包括孔雀、山鸡、银雉、犀鸟、金雉、鹦鹉、鸳鸯、老虎、豹子、马鹿、熊、美洲山鸡和长臂猿。

旅游资源龙陵旅游资源包括有“东方直布罗陀”之称的滇西松山战役抗日主战场遗址,被海内外誉为“神堂奇水”的邦拉章热矿泉旅游度假区,包胡巴山公园、蒙诺仙洞、小黑山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等。茄子山水库生态旅游区、怒江大峡谷三江口独特风光、世界珍稀植物桫椤景区等。龙陵气候宜人,物种丰富,也是“西南古丝绸之路”的要道。中原文化与丰富多彩的边疆民族文化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该县的旅游资源可以涵盖山、石、泉、林、水、洞、民族风情等。它是生态旅游、探险旅游、科教旅游的宝库,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交通状况目前,龙陵县公路里程为1548.16公里,公路密度为每万人57.9公里,每百平方公里有53.68公里。按行政级别划分,国道58公里,省道173.76公里,县道479.4公里,乡道和专用道726.6公里。按照技术等级,二级公路22km,三级公路61km,四级公路930.97km,等高线公路534.19km。按路面等级划分,沥青路面251.38km,弹力石路面219.33km,碎石路面341.8km,土路面735.64km,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国道、省道和经济干线为骨架,辐射全县12个乡(镇)。

与公路网相适应的公路客运网和汽车维修救援网也已基本形成。全县有客车195辆,货车270辆。二级维护企业2家;三级维护行业170户,开通客运班线22条,日发客运车辆249辆。

经济发展全县耕地面积40.6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1.66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豆类等粮食作物,甘蔗、烤烟、香料烟、油菜、咖啡、木薯、茶叶、干果等经济作物。

曾被列为云南省商品粮基地县、干果基地县、全国茶叶生产基地县。龙陵县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点侨乡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龙陵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8.548亿元,比上年增长7.8%。农田、水利、交通、能源、通信和广播。

7.保山市的历史是怎样的?保山古称永昌。历史上是滇西最早的原始居民“蒲缥人”的栖息地。战国中期,是古哀牢国的统治中心;公元前109年,汉朝在此设郡设官,“由丧转衰”;公元69年,哀牢王刘茂成为“内参”,保山市的前身永昌县宣告成立。据文献记载,当时的永昌县面积非常广阔,大致相当于滇西、滇南、缅北的广大地区。有2,365,438+0,897户,65,438+0,897,344人,为东汉卓立第二大郡。此后,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皇帝数次改姓,永昌县制被废除,管辖范围也有所变通。到唐宋时,宝山先属南诏,是永昌的名胜照片(18张)。回大理后还是前期,后来改成永昌府。两个地方民族政权都以大理为首都,并以保山为向西发展的基地。元初永昌三千户,大理一万户。后来永昌府、大理金牙先后改为元帅府(帅府不在大理,在保山)。明代“保山”现名最早使用于明代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保山县设“府附郭”。清代设永昌府,一属地府,两厅两县两州两长官司,三绥靖部,五宣传部。是该省最复杂的地市级政府。辛亥革命后,1913年,该县废弃。因甘肃省金水市曾有一县名为永昌,故改名为保山,腾冲在原辖区内设腾越路。其辖区相当于保山、临沧、丽江、大理、德宏、怒江、迪庆。1930年,割道设立第一边防监察所,辖12县和10行政区;1940,变更龙腾边区行政督察;1942,第六区行政督察办公室成立,行政办公地点迁至宝山;1948年,第十二行政督察办公室成立,行署迁至腾冲,辖4县7管理局。

保山之所以得名,是因为这座城市在太保山西面。

5438年6月+2000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保山市。其前身保山区成立于1949年2月28日,管辖范围广,包括7个县和7个管理局,包括今天的保山、德宏全部和临沧、怒江的一部分。几经调整,形成了现在的格局。即一区四县:隆阳区、施甸县、腾冲县、龙陵县、昌宁县。由于保山自然环境好,兰花非常适合当地种植。所以保山人挖兰花,养兰花,买卖兰花。于是保山获得了“兰城”的称号。

8.龙陵之战简介:中国远征军于1942年被* * *派去缅甸作战。当时日军已经占领了中国三分之二的领土,* * *在坚守中国的西南。此时日军入侵缅甸。蒋介石认为如果日军占领缅甸,中国的西大门就保不住了,所以蒋介石要派远征军去缅甸打仗,保卫缅甸。

这是中国远征军。注:远征军分别在1942和1944两次出征。

龙陵位于今天的滇西(滇西)。龙陵之战是远征军和日军在龙陵进行的战斗,属于中国抗日战争(1937-1945)。我是一名初中生,这是我所知道的。如果以上回答对你有帮助,请选择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