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网站上为什么找不到死亡笔记?

2003年底,《死亡笔记》开始在日本主流漫画杂志《青春跳跃》上连载。

2005年初,死亡笔记在沈阳的中学生中流传。

2006年6月,《死亡笔记》出版了这个故事的小说版本。《死亡笔记》真人版第一部电影上映,票房屡创新高。

5438年6月+2006年10月,《死亡笔记》动画版午夜00: 56开始在日本播出。

2006年6月,165438+10月,真人电影《死亡笔记》第二部在日本上映,前三天票房收入刷新了日本国产电影上映首周票房纪录。

2007年4-5月,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三次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查缴。

死亡笔记是荒谬的。

严重危害青少年

在死亡笔记本中,主人公意外发现了一个死神留下的死亡笔记本,发现只要写下他想让谁死,就会变成现实。

这种荒诞的“鬼故事”适应了部分心理压力大的中小学生的诉求和心理宣泄。同时,书中含有神秘主义、死亡、复仇等诸多黑色情感因素,容易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对他们幼小的心灵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他们的人格发展和是非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正确确立。

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三次下令收缴《死亡笔记》等恐怖非法出版物,对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如果盗版在中国不猖獗,我不认为《死亡笔记》会这样传播。”28岁的鲍晓(化名)是南方一家漫画杂志的编辑。说到死亡笔记,漫画迷谨慎地回答道,“毕竟现在是敏感话题。”

不适合儿童。

“儿童和中学生应该看更适合他们定位的作品,不适合他们看的故事是不合适的。”在她看来,死亡笔记基本上就是一部侦探小说,看起来很费脑子。“死亡笔记的故事本身不是儿童作品,包括人物和故事本身。孩子可能听不懂,也理解不了。而且很容易误解作者创造的一些游戏规则。”

“我们需要承认,《死亡笔记》并不是一部适合小学生、幼儿园小朋友,甚至一些初中生看的动画片。”网友“三毛3dl”在死亡笔记被禁后说。

其实在日本,由《死亡笔记》改编的电视漫画是安排给深夜成年人看的,而在香港,这本书有一个警示标签,属于18以下禁止阅读的漫画。此外,关于死亡笔记的争论也发生在韩国。

这本漫画是不是根本不应该出现在儿童世界里?是什么让它流行起来的?

充满“诅咒”的危险品

在报告中,死亡笔记和漫画的衍生产品被描述为充满“诅咒”的危险品。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的通知指出,非法出版物《死亡笔记》含有神秘主义、死亡、复仇等诸多情感因素。这些黑色的感觉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严重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

关于这种黑色负面的“诅咒”,媒体上最生动的描述是对“'死亡笔记'书”的描述:“以黑色为背景,里面的前10页在黑色的背景上用白色写着“死亡笔记”的字样。上面还写着:‘名字被写在纸条上的人会死’;如果写上名字后40秒内加上死因,事情会是那样的';‘如果死因不明确,就按心源性瘫痪处理’这几个字,现在还在中英文引用。”这个“恐怖”的笔记本其实是从《死亡笔记》中的笔记本原型复制而来的衍生产品。笔记本上的文字没有一个和原著情节一样。

死亡笔记起源于日本,它的流行也起源于此。2003年底,由实力漫画家小畑健撰写的《死亡笔记》在日本最畅销的青少年漫画杂志《少年跳跃》(Junior JUMP)上连载,成为日本销量最快突破百万的漫画。

在中国,一群漫画迷通过网络等途径看到了《死亡笔记》,但只是在小范围内流行。从5438年6月到2005年10月,这种名为“死亡笔记”的笔记本开始在沈阳的中学生中流传,一度被当地媒体“围剿”。

2006年,《少年JUMP》杂志的《死亡笔记》连载结束,随后日本推出真人电影版和电视动画,在电影市场取得了惊人的票房成绩。这种商业化的运作,让在国内小范围流行的《死亡笔记》走到了前台。"在这部作品流行起来之前,很多人可以从网上下载."

从媒体报道的密度也可以看出这种火爆。记者发现,2006年下半年,关于《死亡笔记》的报道频繁出现在全国各地的报纸上,2007年上半年达到高潮。

盗版书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除了漫画的多媒体操作模式,盗版死亡笔记在国内也相当流行。虽然盗版书的数量无法统计,但毫无疑问,盗版书是漫画迷阅读漫画的主要途径之一。

“主要是盗版,因为这种混乱的秩序没法管理。如果盗版继续横行,我们就没有办法通过有效的渠道引导孩子们去读他们应该读的漫画。”鲍晓说,现在孩子们阅读漫画的方式很单一。

在死亡笔记本身流行的同时,漫画的周边产品,根据原型复制的“死亡笔记本”成为了死亡笔记的另一个流行市场。这种笔记本在学校周围的百货商店和书店很受欢迎。买来的笔记本有的被当成日记,有的被当成同学的书,还有的写着自己讨厌甚至想杀的人的名字,就像死亡笔记里的主角一样。

“禁止令”得到了很好的支持。

中小学生对死亡笔记的追逐,让家长、老师、教育工作者忧心忡忡。

今年4月以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已下发三次收缴死亡笔记等非法出版物的通知。

从相关文件中也可以看出,国家有关部门在此次禁令中也将涉及出版物印刷、复制、批发、零售的单位和个人作为了对象。

据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下一阶段全国“扫黄打非”工作要做的主要工作包括:继续反复检查出版物市场,加强对印刷复制企业的监管,深挖非法出版物生产销售源头。

很多网友发帖支持禁播死亡笔记。网友“车826”反映:“当我们看到我们的孩子在一个黑色的笔记本上写着有人要死了——而且是一大块,真的很吓人。”

孩子们得到一个健康的阅读环境。

从5438年6月+2005年10月最早的沈阳媒体围攻,到2007年5月底国家三次“封杀”,死亡笔记本在中国的死亡之路已经走了30个月,历时900多天。

死亡笔记被禁后,人们的反思并没有停止。

有专家认为,《死亡笔记》在校园的流行,反映了长期以来对孩子发泄需求的忽视和发泄渠道的缺失。正在成长的中学生,是非观念淡薄。好奇心驱使他们通过“死亡笔记本”这种荒诞的方式来发泄对某些事物或某些人的不满。这种方式会对学生的心灵造成误导甚至创伤。

一些专家认为,我们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告诉他们如何生与死,如何珍惜生命,如何面对苦难。应该禁止《死亡笔记》,让年轻人有一个健康的阅读环境,这一点已经被大多数人认可。

对话:

“中国风”动画分类

从最开始画漫画到现在办漫画杂志,金城在动漫界打拼了25年。如今,他是广州CPPCC的会员,《尤曼》杂志社社长,国家扶持动漫产业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动漫分级的积极推动者。

记者:死亡笔记已经被禁了。你怎么想呢?

金城:在我国现有条件下,我认为禁用死亡笔记才是正道。关于死亡笔记的处理,政府综合考虑了国人的道德观念和青少年的接受程度。这种打压是我国特定国情下的必要措施。《死亡笔记》在日本和韩国被视为普通漫画,也就是说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看。

《死亡笔记》在中国的流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孩子们缺乏发泄渠道,缺乏面对人性软弱一面的必要教育。有些孩子把检查人员的名字写在“死亡笔记本”上,这是荒谬和不正常的。从长远来看,国家还是应该对动漫作品进行分类。如果分级的话,死亡笔记应该属于“限制级”,建议和家长一起看。

记者:在日本等国家,死亡笔记都是普通水平。为什么要归为“限制级”呢?

金城:中国的动漫分类肯定和国外不一样。如果要在中国的法律法规框架下建设,考虑中国的具体国情,就要打上中国的烙印。所谓限制级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单纯的禁止,一个是建议和家长一起阅读。家长可以帮助孩子理解作品复杂的人性,学会观察复杂的情境,让孩子接受多元化的教育。

中国式动画的分类应该与国际接轨。比如孩子的年龄可以从14以下改为12以下,这对青少年来说很重要。如果在他合适的年龄没有给他合适的阅读材料,他会自己去找。中国动画分类,有中国特色,可以按年龄划分,然后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的限制阅读。禁止很简单,那些充斥着凶杀、色情、暴力的作品还是会被禁止,但是单一的动漫分级制度是不可行的,这也会限制动漫产业的发展空间,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应该丰富被限制的层次。

目前动画分级的条件已经成熟,比电影分级更容易操作。《死亡笔记》是一个特殊的产品,其他大部分动画作品在内容和读者方面都相对简单。现在看来,一定情况下对动画进行分类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