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引导初中生阅读名著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如同与名家对话,可以增长见识,启迪心智,大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拓展课外阅读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者的共识。因此,新课标明确指出了阅读的重要性,提出了各年级阅读的要求和量。名著阅读是课外阅读的一个重点,初中语文新教材增加了“名著推荐与阅读”专项。同时,几乎各级考试也将名著作为考察内容,为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提供了重要依据。但初中由于教学时间紧张,科目多,学生能花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很少,而阅读名著又是阅读中的一大工程,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艰巨任务。那么,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有哪些有效的策略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教学经验。

首先,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阅读的必要性。我觉得这才是学生啃一篇名著的动力。所以我除了讲解读书的好处,还收集了近几年的中考名著题,给学生看。

第二,和学生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所以,教师要带着学生开始这“长征”的第一步。

初中三年要求读的名著大多是小说,比如《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等。,也只有一些寓言、诗歌和散文,如《星星》、《春水》、《晨花》等。所以我专注于帮助学生制定小说的阅读计划。

学生必须拥有每学期教材要求的三大名著之一。以八年级上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首先,我让学生看这本书有多少章,每一章有多少页,每天能读多长时间,能读多少页。基于大多数学生的意见,我规定了他们每天必须花的时间和必须读完的页数。我要求学生以一章为单位,在两到四天内读完每一章。每看完一章,我就思考一下主要内容。然后在班里贴一张统计表,选一个学生统计每个学生每天的阅读进度,方便老师了解和掌握。比如,对于阅读速度过快的学生,老师可以和他们谈谈阅读后的感受。如果效果不好,要及时提醒他们注意阅读质量,避免学生盲目跟风,只求速度,不讲效果。

三、指导学生积累阅读的方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文笔”,所以“读”要和“写”结合起来,才能读到真正的效果。阅读积累的具体方法有:

1,制作常识卡。即提取主角的头衔、作者、国籍、姓名、性格特征。

2.写一个故事梗概。学生可以结合书前的序言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简介,对书有一个整体印象。

3.提取亮点。你可以一周写一篇,也可以根据书的内容设定总摘抄次数。每篇文章不能连篇,每篇不少于200字。

4.对该片段写一个简短的评论。最好对自己挑选的精彩片段写评论,及时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5、写一篇读后感。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体会小说对人生的启迪。

第四,定期举行各种语言活动。这样就可以多做一件事,既可以帮助老师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成就感。也可以在交往中互相促进,让他们在交往中取长补短,为应对中考打下基础。为什么不呢?

活动灵活多样。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方法:

1,可以每周利用一节课开展阅读交流活动,请同学们做阅读展示。有感触的话,看看自己写的精彩节选,说说节选的原因,或者看看自己写的节选的短评和评论。在展览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看主讲人的亮点,保护大家的阅读热情。对于学生的误读,老师或同学可以通过质疑提问等委婉的方式,唤起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的自我反思,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2.还可以举办一场关于整本书的知识竞赛。题目可以是老师收集的,也可以是从全班编的题目中选取的。自己参与设计活动的同学会主动维护。

此外,还可以组织写作比赛、讲故事比赛、新闻发布会、话剧表演等。,还有老师可以现场指导。

第五,与父母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名著阅读计划的顺利实施需要时间的保证。利用课堂时间是不现实的,仅仅利用学校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学生利用校外时间读书。大多数学生不住在学校,主要在家读书。

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学生应该以课本为中心,看课外书是不专业的,不仅不支持学生读名著,甚至是干扰。因此,语文老师要充分利用家长会的机会,与这类学生的家长沟通,说明现在语文考试方向的变化,努力改变他们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介绍老师阅读名著的教案和学生的阅读计划。在这个前提下,要求家长督促学生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阅读名著,鼓励有兴趣的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和交流。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语文课本不是终点。从语文课本开始,目的是看各种书。”这本《各种各样的书》是第一本经典。阅读经典是我们一直需要的,因为任何对经典的理解都会不断提升我们的人文价值和精神。从小阅读和思考经典,对塑造学生的人格大有裨益。学生通过这些不朽的文学作品感受到的世界,对真、善、美、假、丑、丑的认识,以及对人生哲学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比老师、家长表面的说教深刻得多,也有效得多。所以,让我们行动起来,充分发挥阅读名著的作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