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泗阳名人随笔。
“厚厚的账本就像是我父亲一生的一个横截面。突然让我看到了父亲一生的艰辛和不易。这本写满数字的笔记本,在我眼前渐渐浓缩成一句话:父亲这个词好辛苦!”读了6月20日《扬子晚报·群星》发表的题为《父亲的话很难》的短文,令人耳目一新。读完整篇短文,我们能从朴实的文字中深深感受到浓浓的情意。这篇短文的作者是一个“菜鸟”,是近几年才真正爱上散文写作的。他就是泗阳致远中学的老师李俊山。
在人们更加注重物质利益追求的当下,为什么李俊山却在这个时候选择了散文写作的道路,并且迅速成长成名?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进了李俊山的散文世界。
对作品的定位感到困惑
致远中学负责语文教学的李俊山,因为热爱新闻,一直是学校的新闻记者。除了新闻写作,他偶尔也会写一些小杂文给外界投稿,但基本没啥事。
直到2007年,李俊山参加文学笔会,自己写散文失败,跟新疆散文家夏爱华说,想不写散文了。读了李俊山带来的几篇散文后,夏爱华认为李俊山的散文思路清晰,文笔流畅,感情朴实。他建议李俊山必须坚持下去,并告诉他,如果他想写好散文,他必须多看著名散文作家的作品。
在散文家的鼓励下,李俊山收集了浙江萧山的孙道荣、盐城的丁立梅等著名散文作家的代表作,仔细研读,借鉴他们的社会观察和写作技巧,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思考如何重新定位自己的散文写作。
真情流露
好事多磨。2009年春节前夕,李俊山回到家乡看望他年近70岁的父亲。当他看到李俊山回来时,他的父亲拉着李俊山的手,和他谈论他父母的缺点。晚上睡觉前,父亲拿出一床崭新的带着阳光味道的厚被子,让李俊山盖好,嘘寒问暖。那一刻,李俊山深受感动,觉得在父亲眼里,他永远是个孩子。同时,为了不给儿孙们增加负担,身体健康的父亲还在家里干农活。考虑到这一点,李俊山说,父爱,世界上最真诚和简单的感情,是一个很好的话题。如果你从描写父亲的角度来写关于感恩、理解、包容的散文,那不就是你要找的吗?很快,一篇名为《在家睡觉》的短文刊登在《钱江晚报》副刊的头条。
从那以后,李俊山的散文有了很大的提高,他的散文写作从屡遭失败变成了频频见诸报端。《父亲的账本》《生活不会亏待积极向上的人》《读父亲我的家乡》《父亲的日历》《记得我生日的人》等多篇散文也曾在扬子晚报、靖江晚报发表。据李俊山统计,2009年,李俊山的8篇散文在同一天发表在不同的报纸副刊上,全年共发表220多篇。同时,他们还在各种报纸举办的文学比赛中获奖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散文爱好者讨论写作经验的信件也纷至沓来,各大报纸副刊的编辑也经常给李俊山打电话、写信要稿。
文学和教学相辅相成。
散文写作需要情怀,需要真情。李俊山是高二的副主任,高二的班主任,承担着学校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可以说教学任务非常繁重。每天晚上十点,当别人都在看电视、娱乐的时候,李俊山还在台灯下写作,整理记录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感,从中得到一些感悟,从而使散文得以诞生。在课堂上,李俊山还向学生传授他的散文写作经验,这大大提高了他的班级的写作水平。与此同时,李俊山还与一些喜欢散文写作的学生组成了一个文学俱乐部,并利用业余时间修改学生的论文,发表在李俊山主编的社会杂志《白杨》上。《白杨》因为视角新颖,文笔流畅,感情朴实,获得了全国校刊一等奖,其办刊经验也在多家报纸上发表。
李俊山对一系列成果的取得感到高兴,并庆祝散文写作和日常教学的完美结合。
这些成就是过去取得的。经过两年多的散文写作,李俊山逐渐认识到不追求数量,而注重提高写作质量的道理。在写作的过程中,李俊山也摒弃了以往写作的浮躁,更重要的是他静下心来,体会到了写作过程中的快乐、喜悦和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