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着装与教育之我见
孩子也爱美,谁都想干净漂亮。只要条件允许,穿得好一点当然是愉快的。但是有些孩子不懂得打扮,把自己打扮成大人的样子,看起来很别扭。其实打扮自己的方法有很多。关键是要适合你的年龄特征,给人以朴素、自然、优雅的最佳感受。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打扮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穿紧身衣。紧身衣多为弹性化纤面料,与身体摩擦容易引起皮肤过敏,阻碍身体散热,容易生病。
第二,不要戴有色眼镜。戴有色眼镜不仅影响眼球的调节功能,还会影响大脑的发育。
第三,不要穿高跟鞋。穿高跟鞋走路时,身体重心前移,容易造成脚踝受伤;运动时没有缓冲,容易损伤筋骨。
四、不要烫发、涂口红、染指甲。烫发会损伤头部的皮肤和发质,使头发变黄变脆;口红和指甲油都是微毒,容易吃到胃里,对身体不好。
学生不要追求高端时尚,要庄重、整洁、不邋遢。整洁、无褶皱、干净、经常更换、完好无损。大学生服装的款式、颜色、质地要个性化,既要符合自己的年龄和身份,又要符合自己的体型、肤色和气质,并很好地搭配,以彰显个人性格。年轻人穿鲜艳活泼的衣服不过分,和时尚高端不一样。相反,要避免老气横秋,不伦不类,展现青春活力。这是年轻人着装的基本原则,也是大学生着装的基本要求。
古人云:腹有诗书。一个人的气质取决于他内在的文化背景和修养水平。大学生在这方面是同龄人中最好的,气质美一定要体现出来。服饰文明要为精神文明服务,两者必须统一。对于有文化背景的大学生来说,着装原则应该是文明大方,符合社会的传统道德本质和约定俗成,符合他们的年龄、身份、气质和社会角色定位。具体来说,就是避免穿太暴露、太透明、太短太紧的衣服,不宜追求款式的怪异。社会上一些女性遵循“脸不美、胸不美、肩不美、腿不美”的信条,显然不符合大学生着装礼仪要求,也不符合校园文明规范,与于文雅原则背道而驰。暑假前后,少数住校或上学的大学生愿意穿一些“薄、露、透、短、乱”的衣服,以为自己时尚前卫。男生给人一种散漫颓废的感觉,女生则平添了一种尘埃感,看着别人,这是对校园着装的误解。希望有这种误解的同学充分重视。
关于如何选择合适的服装,有一个客观的测试标准,叫做TPO原则。t代表时间,P代表地点,O代表目的。这个标准的含义是要求人们在服装和配饰方面遵循特定时间、地点和目的的要求,不能想当然。
TPO原则和标准中的时间包括早晚、四季和时代趋势的概念。说得好听点,西方在时间观念指挥下的着装礼仪划分非常细致。比如男人白天不能穿晚礼服,晚上不能穿晨衣。从服装颜色来说,可以分为春装、夏装、秋装、冬装。春秋两季宜穿浅色衣服,冬季宜穿深色衣服。夏季选用真丝、棉面料,色彩淡雅。这样的要求乍一看似乎很繁琐,需要建立在很高的物质基础和生活水平上。其实我们在不自觉的执行这样的规范和法律,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了。为了避免意外的尴尬,还是把这些规矩固定在着装礼仪上比较好。所谓时代潮流,也就是说服装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主流和节奏,不能太标新立异,遥遥领先,也不能太落后,款式陈旧过时,尽量走在服装发展的主流和节奏中。
在TPO原理中,P所代表的地方指的是服装穿着者将出现的时空环境。一般来说,有三种场合:商务、社交、休闲。根据场合环境的需要,你应该确定你的着装。大学生的“官方”和“社交”场合可以放在一起考虑,主要以学习场所为代表,可以简单区分为公共场合和休闲场合。公共场合的着装要庄重大方,相对传统,如制服(校服)、运动服、休闲服等。女学生可以穿连衣裙和连衣裙。在社会上,女性被允许遵循“少即是好”的原则,在公共场合佩戴少量配饰,而在大学校园里,“什么都不做更好”。大学生休闲时间着装要求最宽松,只要方便、舒适、自然就行。而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并没有严格的闲暇时间和场所。即使是在宿舍,也是在公共场合,不是真正的休闲,不能算是在家的全面放松。另外,大学生的生活条件一般比较简单,他们有限的衣服不会完全区分哪些是休闲装,哪些是职业装,哪些是正装,哪些是休闲装。总的来说,形式差不多。像牛仔裤,运动服,在教室,在宿舍,在街上,郊游都可以穿。他们没有错。对大学生的要求应该是宽松,干净,整洁,不花哨,体面。
“O”代表目的,原意是指人通过自己的衣着给别人留下的印象。这是一个纯粹的社会目的。目前我们同学没有这方面的迫切需求。他们长期生活在一个学习群体中。每个人对他人的印象是由多个渠道组成的。正常得体的服装有助于给同学和老师留下好印象。如果刻意追求奇装异服,打扮成“另类”形象,原本给别人留下的好印象就会大打折扣。
学生穿校服的意义
第一,校服可以在认同感上把学生和社会上其他人区分开来,所以有自己的约束力,比如荣誉感,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在这些方面,校服可以起到一种内在的约束作用,一种象征作用,一种潜移默化的训练作用。有利于杜绝学生奇装异服,也容易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第二,校服可以营造一种平等感。现在社会上家庭收入差别很大,衣着攀比的现象相当普遍。一个学校的学生穿统一的衣服,可以给学生一种相互平等的感觉,容易形成合作、团结、相互尊重的和谐氛围。也能培养学生的努力和单纯,避免校园攀比之风盛行。
第三,校服可以减少家长对学生服装的投入。目前还没有专门为中小学生,尤其是我们中学生制作的服装。从15,16的年龄到17,18的年龄,他们在市场上买不到合适的服装,但是根据他们的身材和他们的需求,很少有人把这个群体作为一个商业活动来关注。父母独自去服装市场购买,有品牌意识的学生会向父母索要不符合学生身份的奢侈品。学生之间的攀比会增加一些家庭尚不富裕的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一些没有经验的父母也可能受到商业欺诈,为假货付出高价。
第四,在促进学校工作方面,学生着装可以促进和协助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统一穿着校服,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信、活力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班级和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第五,穿校服有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穿衣打扮,一种身份。学生统一穿校服,有利于规则意识、规范意识等集体道德意识的培养。
所以城市里的学校一般都有自己的校服。知名学校对校服非常重视,将其视为学校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文革前,由于经济发展的制约,没有办法统一校服。所有的学校都有校徽,热爱学校的学生将它们作为个人成长的历史见证。热爱自己学校的学生当然会喜欢自己的校服——不管它的质地如何,光是衣服上的学校名称就会让他们喜欢。家长要教育学生对校服着装有正确的观念,让孩子从小养成团队意识和群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