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字散的大小不一。

魏晋南北朝时“宝碑”碑文写得错落歪斜,被后人评价为“行如老人带小孙子”。

《献宝子碑》全称《晋代将军魏震建宁总督献福君墓碑》,刻于东晋泰亨四年,即艺兮元年(公元405年)。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出土于云南曲靖南70里的杨旗田,后迁至武侯祠,现藏于曲靖一中“爨北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碑高190厘米,宽71厘米。

《仙宝紫贝》***13行,每行30字。下半部分是13行,每行4个字。碑文记载了墓主仙包子的生平,以及对墓主的赞美。

碑的右下角有清代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曲靖知府邓尔衡所写的6行隶书和跋。碑体字体属于隶书到楷书的过渡。全碑400余字,布局自然,放眼望去,首尾呼应,连贯和谐统一,色彩斑斓。

冼包子碑记载了碑主冼包子的生平。咸宝子,建宁乐瞳(今云南陆良)人。生于公元380年,卒于公元403年。19岁成为建宁(今云南曲靖)太守,正处于中原战乱依旧频繁、爨氏统治华南(今云南、贵州、四川南部)的盛世时期。

华南最厉害的姓氏是霍、桂、孟。公元399年,霍、孟两姓共亡后,妫成为最强大的一个。

阎宝子虽然是个弱冠军,但是很会审时度势。他一方面表示服从中原王朝,另一方面实行民族平等团结的政策,勤政爱民,使人民幸福,各得其所。所以他死后,官民皆在哀悼,特意为他刻石,寄托哀思和崇敬。

碑中所提“泰亨”之名,于晋安仁阴元年(公元402年)改,次年改称元兴,易思(公元405年)改艺兮。云南离边境远,不知道内地年号的变化,所以还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