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校山水中学
说起母校,首先让我想起的是山水中学,一所偏远的农村乡镇中学。这所学校位于我家乡村的旧址上,是解放后村里的一座老祠堂改建的。学校有一所小学和一所初中,是我们山水公社的中学和完全小学。
因为学校在村里,我小学初中都没出过村,学校离我家不到一公里。走小路到学校不到10分钟。这样我每天要比普通学生少走很多路,尤其是早上,不用早起上学,下午放学可以早回家,可以少饿一点时间,可以尽可能的干点农活。从现在的时间管理来看,我每天能比其他同学节省一两个小时。
1968年冬天入学,1976年夏天初中毕业。我在这个偏远的农村学校学习了8年。1968上半年,我跟着当时是初中毕业班的满叔去学校玩。老师一看,动员我下半年去上学。因为那年学校改革,刚改为秋季招生。开学时不到6岁,迷迷糊糊进了一年级。
半年后,1969年春天,不知什么原因,学校再次改为春季招生,招收新生。秋季开学的时候,两个班居然合并成了一个班,让我重读了一年的第二期。小学毕业那年,所有中小学都是秋季入学,我又考了五年三学期,所以我只要读五年小学,结果却读了六年。经过八年的学习,我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成长为一名共青团员,并成功进入高中。
学校本来是以当时公社的名字命名的,但顾名思义,学校依山傍水,依山傍水。虽然不能说环境优美,但至少环境安静,是个学习的好地方。学校北面有一座石山,半山腰有茂盛的松树和杉树。在山的一边是一个小水库。学校的东、南、西都是农田,看起来空旷,一眼就能看到几十公里外的山。
学校北面食堂外的落基山下有一口井。井水一年四季源源不断,夏凉冬暖,干净卫生,是我们农村学生的天然免费饮料。当我们在学校的时候,我们很渴。下课后,我们会跑到井边,一年四季大口喝下一勺井水。
虽然是农村学校,但是操场比较大,可以容纳全校500多名学生集体做课间练习。60年代操场上有个篮球场,后来建了排球场。
学校正门的大厅上有一个大舞台,学校和公社的重要文艺演出都将在这里举行。舞台对面是内厅,可以看戏,可以遮风挡雨,遮风挡雨。
学校的内部大厅可以举行师生大会。大厅里有十几根粗大的木柱,每根都有七八米高,直径至少有50厘米,看起来气势磅礴。
在舞台和内厅之间,有一块四五米宽、二十多米长的露天场地。舞台两侧对称种植着两棵不知名的树,秋天会开满紫色的花,为学校增添一些绿意和美感。这两棵树下有一个水泥做的简易乒乓球台。平时内厅不开会的时候,会整齐的摆放三张木质乒乓球台,两张老式的,一张新标的。
校舍有点像四合院。教室和教师办公室分布在东西两侧。所有的房子都由过道相连。即使在下雨天,当你走到学校里面的任何一所房子时,你也不会淋湿。
房子是砖木结构的两层小楼。二楼铺木地板,不隔音。楼上的人走路搬桌椅都能感觉到。二楼的楼梯和过道都是木质的。当时为了安全,大三学生在一楼上课,大四学生的教室安排在二楼。老师的宿舍和办公室就在教室旁边,方便管理学生。
小学的时候一年一次,成绩很差。我曾经被归类为复读生。小学二年级换了班主任后,不知什么原因,我的成绩一跃成为班里数一数二的。但后来因为教改,相当于集体复读了半年。
学校是当时公社唯一的一所初中,公社的学生上初中都考上了这所学校。但当时的入学率并不高。能上初中的,每年两个班,110多名学生,每年至少200名小学毕业生。
这所学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方面,它是我上的第一所学校,位于我出生和长大的村庄。在我读书的那些年,我在学校和在家里的时差并不多。也是我开始学习的地方,也是我人生中最长的一所学校。
另一方面,我对学校的一切都非常熟悉,每一个教室和老师的办公室,尤其是学校的老师给我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印象。虽然那些老师当时都没有上过中学或大专,更不用说大学,但我很佩服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尤其是他们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
我最佩服我初中的两位语文老师。上语文课的时候,学生们都很沉默。他们聚精会神地听他们讲述《三国演义》和《西游记》。他们每学一个新成语,就会根据它讲一个典故或故事。我经常被它迷住,总觉得语文课的时间过得太快。有时候课后,我会问老师背后的故事。
还有小学一二年级班主任邹老师。她不仅教我们学习文化,还像母亲一样对待我们每一个孩子,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对我以后的生活影响很大。我参加工作后,仍然和她保持着频繁的联系。
那些老师有的是公办老师,有的是民办老师。他们放学后可能不会回家种田,但对教学都同样认真负责。一个班不管有几个学生,都会自己批改作业,从不叫学生代写,也从不草率处理。
他们对学生要求严格,如果不遵守纪律,违反校规校纪,会受到严厉的批评甚至惩罚,但绝不会一棍子“打死”人,他们无论如何都会为学生学习,绝不会轻易开除学生学籍。
他们经常把学习成绩差的留在教室里补课,不厌其烦地手把手教,却从来不收学生一分钱。在我记忆中,除了每学期交一次学费和书本费(如果有困难,可以延期或减免)外,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会以各种借口增加学生的经济负担。
初中毕业后,我没有去过这个学校很多次,现在学校变化很大。学校重建了,还建了一座新教学楼。教学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学生的规模和教师的数量也扩大了很多。尽管撤区并村,机构改革,山水中学一直保留至今,名字也没变。至于学校培养了多少人才,我无法得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能走出我家乡那个山村的人,一般都是这个学校的学生。
几年前,我建了一个初中生群,同学们在群里回忆在学校度过的美好时光,每个人都表现出对母校的深情。我曾经说过要一起回学校重温两年的初中学习经历。但是,因为同学们生活在全国各地,我一直没能成行。
但是,每年回老家,只要有时间,我经常远远地看看学校,走到学校门口好几次。可惜等我有时间回去的时候,正好是学校放假,很难见到老师和学生。偶尔会向附近的老乡或者同学打听一下学校的情况,了解一下熟悉的校友。也许这就是我对母校,一个曾经的农村学生的怀念吧。
我想知道这篇文章在报纸上发表后,我是否能见到我的校友。这是我最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