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1)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式。包括讲述、讲解、朗读、演讲等具体形式。教学法是最常见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有两种功能:传递知识和控制学生的认知活动。通过这些功能,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的状态。他们在紧张思考的同时,也在感受求知的乐趣。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综合概括,以及突出重点、重点、难点、思路、规律、方法,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认识知识的价值,并内化为一种学习动力。
(2)谈话方法。也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师生间的问答对话,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或巩固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谈话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回顾性谈话和启发性谈话。谈话可以使教师直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一般来说,谈话法在教学中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学生做好知识准备。因此,在一堂课上,谈话法一般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使用。
(3)阅读指导法。这种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参考书和课外读物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方式。包括引导学生预习、复习、阅读参考书、自学教材等多种形式。导读法是加深理解、牢固掌握知识、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好方法。使用这种方法时,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2.基于直观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这种教学方式是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做演示实验、动作,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或确认书本知识的一种方式。演示方法分为三种形式。一、为了使学生对事物有感性认识,主要通过实物、挂图、模型等演示。其次,为了让学生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主要使用幻灯、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媒体。第三,教师的示范动作,比如体育课的示范动作。演示是通过视觉刺激来完成的,所以要培养学生有目的的感性习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示范法的运用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同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方法,要与讲授法、交谈法相结合。
(2)走访法。这种教学方式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现场观察和学习,以获取知识或巩固和验证所学知识的一种方式。参观有三种形式:预备参观、平行参观和总结参观。参观法可以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丰富感性经验,开阔视野,在实践中接受生动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参观过程中,为了防止学生偏离参观目的,教师应在参观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并安排学生在参观后讨论他们的经历,或布置与参观有关的作业。
3.基于实训的教学方法
(1)实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独立操作,通过观察和研究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和技术的方法。实验方法可分为感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两种形式,在中学理科教学中广泛使用,如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实验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练习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在校内外的某个地方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实践方法具有感性、综合性、独立性、独创性等特点,在自然科学与技术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数学中的测量实践、物理化学中的生产技术实践、生物课中的植物栽培与动物养殖实践、地理课中的地形测绘实践、劳动技术课中的生产技术实践等。实践法有利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工作技能。
(3)练习。这种教学方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和运用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练习方法分为各种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践练习、模仿练习、自主练习、创造练习。练习法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具有重复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科教学中。它不仅能使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和技术,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4.基于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
(1)讨论法。这种教学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或班级的形式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互相交流学习,从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方式。通过讨论,学生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加新知识,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展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民主协商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研究方法。这种教学方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方式。在运用研究方法时,教师要为学生独立思考提供必要的条件,选择正确的研究课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