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实验中学的特色
(一)依托特色文化学校,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
1.实施文化立校战略,建设充满人文情怀、师生共享的精神家园。
围绕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我校确立了新校训(“用心思考未来”)、教育理念(“学习生活常识、生存技能、生命意义”、“保护自然、张扬个性、完善人生”、“今天送我一个学生,明天还你一个栋梁”、“树立素质教育,创造成功人生”)等一系列发展战略,构成了我们的学校。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我校的文化立校战略,最终形成了我校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实施文化立校战略——人本管理、研究型教师、创新型学生、学习型校园,把学校建设成为充满人文情怀、师生共享的精神家园。”
2.打造魅力文学校园,让文学成为师生的栖息地。我校大力倡导阅读和写作,并成功入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教育学会语文学会发起的“中国青少年写作园地”,在全国重点中学建立。这一荣誉的获得,宣传了学校的文化品牌,使学校在指导中学生写作和作文教学方面有了更多的经验交流,及时得到专家指导,获得了作文教学和少年写作的第一手资料;作文教学也因此成为学校教学的一个亮点。山东当代文学院潍坊分院也落户我校,丰富和充实了学校的文化内涵,成为全国第一所拥有省级文学分院的中学。浓厚的文化氛围为师生的阅读和写作创造了良好的软环境,使文学活动常态化,校园真正成为师生在书海中遨游、寄情的精神家园。
(二)依托主题德育的特点,让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我校逐步建立健全主题德育机制,进一步深化主题德育,创新德育方法,构建了主题化、主题活动化、活动系列化的德育新模式。以十一项德育主题活动和校本德育课程为载体,将德育提升到操作层面,提升学生道德素质。
1.实施主题德育月。自2012以来,我校确立了十一个德育主题,涵盖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态度、意志品质、合作意识、审美情趣等多个维度。具体的月主题为:1月为“责任与效率”教育月,2月为“家庭与美德”教育月,3月为“文明与礼仪”教育月。6月是理想信念教育月,7、8月是实践探索教育月,9月是习惯规范教育月,10月是感恩励志教育月,11月是安全法制教育月,12月是诚信审慎教育月。
2.注重德育课建设,建设校本德育课程。主题德育课程的实施,政教处组织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编写主题德育课程教村,每个主题一般设置18课时;协调各级部委安排德育课程计划,采取班会教学制和分散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注重传统德育与校本德育的结合,立足“十一大德育主题”并赋予其新的内涵,丰富生命教育、环保教育、安全教育、人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现代科技教育,以人文理念打造体验式德育、人文式德育、实践式德育的工作原则,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大力普及”。
(三)依托科技教育的特点,让学生具有创新和探究精神
我校在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创新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以全面加强新课程实施、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为依托,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加大特长生、名学生培养力度,使一大批学有所长的学生脱颖而出,在计算机机器人、信息学奥赛、计算机制作、创新发明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成为普通高中科技创新教育的一面旗帜。
1.机器人足球“踢出”一个创新教育的新世界。在计算机机器人活动方面,我校在政策和财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成立了机器人活动领导小组,成立了机器人实验室,成立了机器人社团,并定期开展活动,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比赛,让学生在赛场上“驰骋”,不断磨练提高水平,为取得好成绩打下基础。
2.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展现创新教育的风采。我们学校非常重视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从初中开始就一直在寻找年轻的种子。培训期间,我们为他们量身定制了培训项目,让他们学习文化课,参加比赛。经常组织各种实践演练,让学生在有效时间内培养实践经验,体验比赛氛围。定期组织各种培训,为球员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2009年至今,我校在各类竞赛中获得大奖40余次。
3.电脑制作,“敲开”学生智慧之门。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电脑制作活动,引导教师在课堂上发现优秀的年轻种子并加以培养。建立了动画制作工作室和电脑制作社团,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及时准确地掌握了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的动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竞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9年,张静怡的程序设计《网络课程》获潍坊市二等奖;2011,平面设计《农业公园会徽设计》、丁平面设计《阳春宾馆六》获潍坊市二等奖,张三维动画《重生》获省二等奖,臧手机动画《校讯通方便你我》获全国三等奖。2011我校获得山东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最佳组织奖。
4.创新发明,“点燃”学生的创造火花。为了让科技创新真正走近学生,我校组建了创新发明专职教师队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将许多发明带入课堂,让学生认识到创新就在身边,人人都可以创新。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创新,我校还在校内展出了学生的专利作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创新。每学期收集学生的想法,对优秀的想法进行评估和奖励,形成了深刻的创新氛围。
(四)依托学科拓展特色,让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能力。
我校注重深入挖掘学科内涵,拓展学科知识外围,通过整合开发系列校本课程,加强学科能力培养,注重学习方法指导,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思维内容,拓宽学习视野,提高学习能力。
1.整合拓展国家课程,推进校本课程系列化。进一步整合、拓展和深化国家课程。在开设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和学校的特点和需求,进一步整合、拓展和深化国家课程;制定详细的学校课程计划和学分认定方案,从课堂表现、平时作业、课内测试、模块考试四个方面按比例制定各学习板块的学分要求,建立补考制度;认真实施选课制和走班制,实行学分制管理,建立新的课程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充实和完善各功能教室,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硬件保障。加强校本课程开发,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开发四大系列校本课程——文化系列,包括学校文化和地方文化;德育系列,即主题德育;科技系列,即机器人学、信息学、计算机制作等。学科发展系列。
2.注重学科能力的培养,挖掘学科内涵,拓展学科外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积极、广泛地获取知识和信息,完成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培养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学校不仅重视教的过程,也重视学的过程。既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学生学科素质的发展。
3.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注重从预习、听力、阅读、笔记、作业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逐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我们加强了对学生阅读方法、听力方法、独立思考方法、整理归纳方法和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和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使自主学习和指导在教学活动中有机结合。教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时间、空间和特定的条件进行自主研究和实践。老师们不仅要“提炼”教材,还要在“导”字上下功夫。要改变目前强调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积极引导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奋努力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沟通合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