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三中的历史沿革

该校由凤城县文教局根据当时小学六年级初中联考失利的学生在家无所事事,流向社会,年纪尚轻的实际,贯彻国家和群众“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由原翰墨小学副校长傅和凤城二中语文老师共同执教创办。

当初学校借用凤城镇第二小学(现东方红小学)的两间破旧教室。1963年春,他搬到凤城镇齐家胡同西侧的北院,租了12间属于物业的平房。一年后,他搬到了花园学院的内阁大楼。1964后,于9月迁至杰西小学(现化油器厂)旧址。建国元年,有学生67人,教职工9人,以傅、为首。没有教导处设置。

到1966春季,凤城镇民办中学* * *已有6个教学班,教学科目接近齐全,逐步常态化。65438年6月至0966年6月“文革”期间,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1967年秋,学生“复课闹革命”,军宣队入校。1968年春,丰城造纸厂接管学校,与翰墨小学合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此时学校更名为凤城县工农兵中学,下设中学部和小学部。革委会主任依次为、梁、匡万春、张。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为康、钟、余曲江。学校成立了政治工作小组,重视教职工和学生的思想教育,具体负责人为杨;学校成立了教学改革小组,专门负责教学改革,具体负责人是张敏。在此期间,凤城化油器厂迁址建厂,改建了6间教室,将工农兵中学学生迁到现在的三中校区。

1976,学校更名为凤城三中,仍有中学部和小学部。

1977年秋天,工业宣传队和穷人宣传队相继离校。1978期间,学校认真落实丹东市教育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恢复学校正常秩序”。在此期间,被调到第二中学,毕任校长,曾梵瑜任书记。在此期间,成立了工会委员会,毕·舒敏主席担任工会主席。成立指导办公室,由李保才任主任;成立综合办公室,由吴基伟任主任。此时有***6个班,学生237人,教职工21人。

从1981到1984,赵宝库被教育局任命为凤城三中党支部书记。校长是毕,副校长是阎英林和。工会主席为李保才,教学主任为徐凤喜、李静秋、施明贤。总务主任是石。此时,学校的班级数已经发展到18,学生总数为774人,教职工人数增加到54人。

1984,凤城三中改为凤城满族自治县第三中学。

从9月1984到8月1988,赵宝库和毕在此期间退役。党支部书记是张文卿,副书记是李昭庆。校长为阎应麟,副校长为、李静秋、曹。工会主席是李保才;教学总监为徐凤喜、施明贤;总务主任是蒋震东。

从9月1988到2月1997,这期间教育局抽调李胜波为三中校长,严英林为党支部书记,丛树生、朱万明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魏玉环为分管政教的副校长,唐明辉为分管后勤的副校长。工会主席是曹。这时,教导处分为政教处,由车任主任;施明贤、郑天翼为教务处主任;江振东、李春刚为总务部主任。这一时期,由于办学条件的极大改善,教学质量大大提高,学生人数猛增。学校扩招至24个班,1992人,1527人;1993是1526;1994是1588;1995秋季,改建30个班,学生1725人;1996: 1714;1997是1626;教职工人数增加到129。

1994凤城满族自治县撤县设市,学校更名为“凤城三中”,一直沿用至今。

1997年2月,丰城市教育局调任五中原校长郭任三中校长、党支部书记。这期间副校长变化很大。他们是先后掌管政教的魏玉环;2000年9月,魏玉环调任,王天日接任;1999年9月,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王德军被调离,夏夜接任;副书记向1991 10 9月上任,1999退居二线,于2000年9月接任。工会主席赵于1994年2月接任,一直到2007年。2000年6月65438日至9月由政教处主任赵丽接任;张芳于2000年9月接任政教处主任,一直延续到2007年。教务处主任为、李。李从2007年6月6日5438接手。张芳任教务处副主任至2000年9月;刘辉于2003年3月接任教务处副主任,直至2007年。总务主任方接手1999至2007年。

2002年9月,校长郭退居二线,凤城市教育局任命为三中校长兼支部书记。2002年9月,夏夜被调任,杨庆黎于2007年接任。2002年9月,王天日被调离,赵丽接任至2007年。

期间1998和1999共30节课。2000年有32个班,2001。2002年,有30个班级。1998的学生人数是1465;1999的学生人数是1514;2000年学生人数为1721;2001,人数为1825;2002年学生人数为1975。职工总数增加到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