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四大忧患

读《论语》的感悟(46)

原文:孔子说:“不修身则忧,不谈学问,闻义则不能徙,不善则不能改。”

子曰:“许多人不修德,不广识,不近义,不能正恶。这都是我的担心。”

我的感觉:

上一章孔子的三个自信:默默知,孜孜不倦学,孜孜不倦教。

在这一章中,孔子提出了他的四忧:修德不成,学德不成,听义不能迁,穷不能改。

我经常看的书上说,春秋末期,天下大乱。孔子哀叹世人不能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自责,对此他提出了四点担忧。

听樊登讲《论语》往往会为自己担心。因为孔子很少问别人,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他曾说,“君子求己,小人求人”。

孔子对自己的四个担忧是:

1.“不修身”。突然有一天,我放松了管理,没有培养自己的美德,忘记了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

2.“不谈学习”。不钻研知识,懒得讲课,不想传播知识。

3.“文怡不能迁移”。这里的“迁徙”是指接近和靠近。有时会洋洋自得,忘了“见思奇”,听到善举不能跟从,学到了正义,却不去接近。

4.“你不好,就改不了。”有错误或缺点,但不能及时改正。

孔子说“君子忧道而不忧贫”,真正的君子只忧己,不忧贫。可见孔子特别重视道德品质的培养,完善人格,从而造福社会。如果我们不重视修德,我们可能会行为不端,伤害他人和自己,甚至对整个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孔子四忧中最难的应该是“为恶不改”。他还说:“如果你不改变,那就太过分了。”如果你犯了错不改正,这才是真的错。

是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关键不在于错误,而在于能否改正,以保证以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换句话说,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自己的问题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想当然,坚持犯错不改正。

生活中很多罪犯,从小就觉得我“不犯大错误,不断犯小错误”是可以的。于是,他们放松了约束,从犯小错、违纪逐渐走向一般的违法,最后发展到犯罪的道路上。

比如陈某,15级中学生,原本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自从认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后,他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经常缺课。起初,他责怪自己,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放纵自己,因为偷东西,打骂同学被学校处分。他不但不接受教训,还经常盗窃财物之类的,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依然不思悔改,甚至发展成一伙人来抢路。他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以抢劫罪被判刑。

所以也要记住:“不要因小善而为,也不要因小恶而为。”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避免不良行为习惯,防患于未然。

“不培养品德,不钻研学问,听到善行就跟不上,不能及时改正错误。”这就是孔子所担心的。《论语》第三章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