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初级中学王
但是,李老师提醒我,就这么做吧!
你能做到什么程度?做的时候能发现真正的问题吗?你带领学生解决过吗?也许,在活动中一起来回走动会有收获。
所以,我和我的伙伴做了一个约定,在互相沟通、策划、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会及时交换意见和资料,随时“头脑风暴”...
换个思路,我真的发现拍着脑袋做决定是要出问题的!因为:
不亲自做问卷调查,你不会知道聋哑学校的学生福利这么好,真正需要关心和帮助的更多的是已经步入社会的残疾人;
不亲自采访志愿者,你不会知道,即使是孤儿院,正常的孩子基本都会被收养,剩下的都是生来有病或者残疾的孤儿。政府要照顾这些孩子,他们的命运可能就是一辈子待在孤儿院;
如果没有五里店残联白杨家坪街道办事处主任张女士的微信采访,她不会知道社区扶弱扶贫的大致情况,基于政府的基层管理会有所了解;
如果不是基于多次家访而与家人面谈,那么了解残疾人接受社区救助的具体情况以及寻求法律援助、得到家人实际关怀的途径是非常重要的;
不去书店找相关的法律文件,就不会知道我们的法制建设越来越好。
如果你不在书店里一排一排地查找目录,你不会知道,就连图书馆检索系统都无法检索到的权威杂志《中国残疾人》,也停留在一个布满灰尘的角落里...
有活动,在组织班级学生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还真的发现:
我在做问卷的时候,去了一个聋哑学校,联系了德育官。我发现问题太尖锐,起不到作用——事关学校的声誉,事关政府助残政策的落实,为的是不让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问题太具体——关系到残疾人的肖像权和隐私权;如果问题不连续,不严格,是不行的。调查结束后,你应该能形成不同的统计图——咨询班级数学老师,发现调查的问题无法做成统计表,只能做最简单的情况汇总,需要做很多零散的表格;问题的表达太难了,行不通——学生不理解,就会和事实有出入;……
做主题班会的时候,首先预设了几个活动:用手穿衣,不用手擦毛巾,不用脚走路。前两个活动在笑声中过去了。没想到,最后一个看似最简单的活动,真的触动了学生和受邀的实验中学老师——活动设计不是拍脑袋就能决定的;然后在做知识竞赛的时候,由于准备不足——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题库,每个孩子都发了竞赛题,确实缩小了答题范围,但是如何在短暂的在校时间内找到所有的题并记住,导致活动推迟...
还有,连续几周几夜的网上讨论,真的让我发现,真正在做的同行,做的好的工作室老师,真的很牛逼:
蒋婷婷老师虽然不在重庆,但每次活动都准时出席,一边听李老师指导一边梳理笔记,交流完后分享给朋友;
荣昌中学负责重点班的王老师,尽可能地参加每一次画室活动——坐高铁,开车,风雨无阻,总是高质量、快速度地交各种作业;
张曼老师,最近交换初稿,高三的孩子回家遇到小区水管爆裂,匆忙拿出来交换的稿子排版精美,异质字严谨逻辑;
苟晓东老师和张甘娟老师刚加入工作室参加活动。由于他们写作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所以他们编写的教材言之有物,用词恰当。
田老师,佘乐贤英女士,是学校的骨干力量。白天,她忙于学校的各种事务,在班级、教学、工作室、招生官之间切换。她经常在凌晨改文章,备课...
还有谢汉寅、唐绮莲、、李心玮、、杨等...哪个不是埋头苦干,兢兢业业,精气神和匠心并重的牛伴?
当然,最值得一提的是李老师。在他的指导下,我们这一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即使我是一个愚蠢的后进生——这不是我自己的看法!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有一个很棒的老师指导,有一个牛人陪伴,真好!
任务驱动,在活动中学习,在路上!
Ps:其实昨天被李老师吵了一架,我感觉到了!李老师,请不要放弃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