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名人的烦恼故事
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曾在魏国做官,但他的兄弟庞涓嫉妒他的才能,因此诬告、定罪并处以鞭刑。
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留下了《命运》等交响曲,但由于耳聋,他一直在与命运抗争,留下了一句名言“扼住命运的咽喉。”
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家境贫寒,在贫困中挣扎,据说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有自己的影子。
印象派大师梵高是天才,也是疯子。他曾经割掉了自己的耳朵,所以应该说他一直在遭受病痛的折磨,与病痛作斗争。
一天,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教导他的学生。他说:同学们,我们今天不谈哲学。我们只是要求你做一个简单的动作,手向前摆动300次,再向后摆动300次,看谁能每天坚持下来。几天后,苏格拉底上课时,让他执着的同学举手。结果90%以上的人都举手了。一个月后,他让坚持的同学举手,只有70%多的人举手。一年后,他提出了同样的要求。结果只有一个人举手。这个人就是后来成为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美国“石油大王”约翰·戴维森·洛克斐勒从小接受严格的家庭教育,靠给父亲当“雇员”赚零花钱。他一大早就去地里干农活,有时还帮妈妈挤奶。他有一个专门记账的小本子。量化他的工作后,他记录为每小时0.37美元,然后与他的父亲结算。这是他认真做的事,他觉得神圣而有趣。更有意义的是,洛克菲勒的第二代、第三代甚至第四代都严格遵守这一规则,接受定期检查,否则,谁也拿不到一分钱。
洛克菲勒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因为家里一贫如洗,也不是因为父母故意虐待孩子,而是他想从小就培养勤俭节约的美德和勤劳自强的性格。那本小小的账本上记录的,不仅仅是孩子们努力的日常,更是孩子们接受磨难和考验的经历!其实在很多发达国家,对孩子上学的要求也是很“刻薄”的。在日本,许多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餐馆洗碗、端盘子、在商店卖货或照顾老人、做家教等。,挣钱交学费和零花钱。美国人一直教孩子自立,七八岁的孩子就成了“小商人”,卖自己的“货”赚零花钱。美国中学生有一句口号:“你得花钱自己挣。”在假期,他们成为农民工,学会自立。
爱迪生(1847-1931)
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世纪,也是以科学的技术化和社会化为特征的世纪。在本世纪,科学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汹涌澎湃的伟大创新已经成为技术科学的巨大动力。本世纪的一些科技巨头在20世纪继续活跃。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就是其中之一。在美国《生活周刊》最近评选的过去65,438+0,000年最具影响力的65,438+000位人物中,爱迪生名列第一。
爱迪生出身卑微,生活贫困。他一生的“教育”只有三个月的小学。因为他的老师总是被他奇怪的问题弄得张口结舌,他甚至对妈妈说他是个傻瓜,不会有什么前途的。母亲一气之下让他退学,她亲自教育他。这时候爱迪生的才华就充分展现出来了。在母亲的指导下,他读了很多书,在家里建了一个小实验室。为了筹集实验室的必要开支,他不得不出去当报童,办一份报纸。最后用积攒的钱在火车的行李厢里建了一个小实验室,继续化学实验研究。后来化学品起火,差点烧了车厢。暴怒的搬运工把爱迪生所有的实验设备都扔出了车外,还扇了他好几个耳光。据说爱迪生终身失聪。
爱迪生是美国民族崇尚的传奇人物——虽然他没有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但他通过个人奋斗和非凡的智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自学成才,用毅力、罕见的热情和精力从成千上万次失败中站起来,克服了无数困难,成为一名美国发明家和企业家。早年,他开发了双工和四工电报系统,并发明了自动电报机。1877 ~ 1879发明了留声机;实验并改进电灯(白炽灯)和电话。后来建立了照明系统,做了大量工作实现集中供电。他提出并采用了DC三线制。制成了当时容量最大的发电机,并于1882年用这台发电机建成了第一座大型发电厂。同时,进行了铁路电气化试验。1883年发现“爱迪生效应”,即热离子发射现象。在电影技术、采矿、建筑、化学工业等方面也有许多著名的发明。仅从1869到1901年,就获得了1328项发明专利。在他的一生中,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新发明,因此他被称为“发明之王”。
爱迪生致力于科学,淡泊名利。在开发电灯的时候,记者对他说:“如果你真的能做出电灯来代替煤气灯,你肯定能赚很多钱。”爱迪生回答说:“如果一个人工作只是为了省钱,他就很难得到别的东西——甚至是钱!”“他一直被称为现代电影之父,但在电影界人士为他77岁生日举行的盛大宴会上,他说:“我只是为电影的发展做了一些技术上的贡献,其余的都是别人贡献的。"
爱迪生心胸宽广,善于面对逆境。他指着自己失聪带来的不便说:“走在百老汇的人群中,我可以像一个生活在森林深处的人一样冷静。”耳聋一直是我的福气,省去了我很多干扰和精神上的痛苦。“1914年的一天晚上,爱迪生的电影实验室突然失火,损失很大。爱迪生安慰伤心欲绝的妻子说:“不要紧,虽然我已经67岁了,但我还不老。
从明天早上开始,一切都将重新开始。我相信没有人会老得不能再开始工作。“第二天,爱迪生不仅开始建造新车间,还开始发明一种新灯——一种便携式探照灯,帮助消防队员在黑暗中前进。这场大火对爱迪生来说就像一个小插曲。
爱迪生造福大众,不怕吃苦。为了找到灯丝,他测试了数千种材料;他尝试新电池失败了8000次。所以爱迪生常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80岁时,他仍然保持着一个发明家的精神,锲而不舍地进行着他的发明创造活动。1927年,他创办了爱迪生植物研究公司,致力于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寻找新的化学材料。爱迪生,81岁,成功地从杂草中提取橡胶,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
19310 10 18凌晨3点24分,爱迪生带着如释重负的微笑闭上了眼睛,享年84岁。在他临终时,他坦率地说:“我为人类的幸福尽了最大的努力;没什么好后悔的。"
葬礼当天,全美熄灯一分钟以示哀悼。这是人们表达对爱迪生无限怀念的最庄严的方式,也是献给这位伟大发明家的无声赞歌。
1879三月14一个小婴儿出生在德国一个叫乌尔姆的小镇上。他的父母给他起了一个很有前途的名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看着他可爱的样子,父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然而,没过多久,家长们就失望了:别的孩子都开始学说话了,三岁的爱因斯坦只会“牙牙学语”学英语。后来,爱因斯坦的妹妹玛加,比他小两岁,已经可以和邻居说话了。爱因斯坦说话时仍然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看着行动迟缓的爱因斯坦,她的父母开始担心了。他们担心他的智力会不会比普通人少。直到10岁,父母才送他上学。然而,在学校,爱因斯坦被老师和同学嘲笑,大家都叫他“愚蠢的家伙”。学校要求学生按军令上课。由于爱因斯坦反应迟钝,他经常受到老师的训斥和惩罚。有老师甚至指着他的鼻子骂:“这该死的东西太笨了,我哪门课都跟不上!”一次工艺课上,老师从学生的作品中挑出一个做得很差的木凳,对大家说:“我觉得世界上可能没有比这更差的凳子了!””在哄堂大笑中,爱因斯坦脸红了,站起来说:“我觉得这种凳子是存在的!”说着,他从书桌里拿出两张更不像样的凳子,说:“我以前做过两次,第三次给你了。虽然还不够好,但比这两位强多了!”爱因斯坦自己也很惊讶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话。老师更是傻眼了,坐在那里不知道说什么好。
在讽刺和侮辱中,爱因斯坦慢慢长大,进入了慕尼黑路易·波尔德中学。中学时,他爱上数学课,但对其他脱离实际和生活的课不感兴趣。孤独的他开始在书籍和精神力量中寻找寄托。就这样,爱因斯坦在书中遇到了阿基米德、牛顿、笛卡尔、歌德、莫扎特...书籍和知识为他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视野更开阔了,爱因斯坦脑子里思考的问题也多了。有一天,他对经常辅导他数学的叔叔说:“如果我在真空中以光速向前跑,我能看到电磁波在空间中振动吗?”舅舅用异样的眼神盯着他看了很久,眼里既有赞许,又有关切。因为他知道爱因斯坦的问题不同寻常,会引起意想不到的震惊。从那以后,爱因斯坦一直被这个问题折磨着。1895年秋天,爱因斯坦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申请瑞士苏黎世大学。然而,他失败了。他外语不及格。考试失败后,他没有气馁,参加了一个中学补习。一年后,他获得了中学学费证书,并被苏黎世工业大学录取。这个时候,他已经在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了。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课外阅读和实验室。教授们看到他看与学习无关的书,做与考试成绩无关的实验,非常不满和愤怒。他们认为他“无所事事”。
爱因斯坦大学毕业时,正赶上经济危机。因为他是犹太血统,没有关系,没有钱,只好失业在家。为了谋生,他不得不到处张贴广告,靠教物理每小时赚3法郎。这段失业时期给了斯坦爱情很大的帮助。在教学过程中,他对传统物理学进行了反思,这促成了他对传统学术观点的猛烈冲击。经过五周紧张而激动人心的斗争,爱因斯坦写了一篇9000字的关于运动物体电动力学的论文,狭义相对论由此诞生。可以说,这是物理学史上一个决定性的伟大宣言,是物理学的又一个里程碑。
尽管仍有许多人对此表示反对,甚至有人在报纸上发表批评文章,但爱因斯坦毕竟获得了社会和学术界的关注。短时间内,15所大学授予他博士学位证书,法国、德国、美国、波兰等许多国家的著名大学也想聘请他为教授。被称为“傻瓜”、“蠢材”,认为自己成不了才的爱因斯坦,最终成为了全世界公认的最杰出的智慧人物。从“丑小鹅”到“白天鹅”,这意味着什么?我觉得爱因斯坦的话是最好的回答。当很多年轻人缠着他告诉他成功的秘诀时,他写了一个公式:A=x+y+z,并解释说:“A代表成功,X代表勤奋,Y代表方法正确,然后Z代表你必须少说话。”多年来,爱因斯坦神奇的成功方程式一直为人们所称道。从爱因斯坦的奋斗历程中,我们不难看出,正是勤奋、正确的方法和少说空话,使爱因斯坦从一个笨拙的大脑变成了一个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