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震访谈录
女校长的“三十六计”
4月13日,和往年一样,张震通过当地媒体回答了家长关于学校今年招生的问题。同时,学校还在武汉洪山新校区举办了大型考生及家长咨询会。家长们惊讶地发现,与中国同时成长起来的华师大一附中这所老学校焕然一新。
张校长介绍,新校区的建设扩大了学校的优质资源,学校今年将再次扩大招生规模。学校的不断壮大还得从2001华中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成功并入第一附属中学说起。
资源:通过调解加强。
作为一名女校长,尽管张震“身经百战”,但她仍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
2001年,上级部门对地方教育资源进行规划调整,决定将华中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并入第一中学。消息一出,张震就在想,二附中并入学校后,学校的面积会大大扩大,可以解决多年来制约学校发展的空间瓶颈。
按照计划,原华师大一中部分学生必须到洪山校区(原二中)就读。此举引起了家长的强烈反对,他们担心孩子去洪山校区后会影响学业。
让张震没想到的是,家长们去相关部门上访5次,还不停地来学校“讲道理”。学校搬迁当天中午,学校门口站了几十名家长。“从学校门口到办公楼只有500米,我花了好几个小时才回到办公室。我爸妈拦下我的车,我下车的时候,他们又拉着我的手。当时我心都抖了!”张校长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
下午,张震召集所有中层以上干部开会,决定把学生搬到新校区。与此同时,同年级的老师和管理人员也整体搬到了那里,并安排学校领导干部分头到学生家中,逐一给家长做思想工作,讲解学校方案。“如果搬迁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那也是品牌化的问题!”张震理解家长的想法,但他也希望他们能理解学校的真正意图。
当年9月,附一高一年级学生全部搬到洪山校区学习,全年级组的老师也一起。
与家长的“纠缠”让张着实累了一把,搬迁也让学校饱受非议。但是从学校的长远发展来看,她赢了。四年后,华师大一附中洪山校区已经建成新教学楼,教育教学质量和老校区一样好。
心理教育:与学生一起战斗
做了20多年的德育副校长,张震已经记不清做过多少学生的思想工作了。作为一个女性,作为一个母亲,她善于从细节中捕捉学生的心态,让学生积极转向正常轨道。
屈原(化名)是2001的高三毕业生,张震与他进行了长达6年的“斗智斗勇”对决。屈原是个怪人,但是张灿总统“用怪物控制怪物”。
1998屈原是个初中生,但在武汉已经是名人了,因为他代表学校参加过全国比赛,还获得过奥运会金牌。然而,这么聪明的孩子也有一些奇怪的行为。
6月,1998,暴雨袭击整个江城的时候。屈原的父母赶到学校告诉班主任,屈原不想再上学了,父母劝也没用。
经过一番寻找,老师们在体育馆里找到了一首小曲。张校长从侧面了解到,屈原头上顶着“金牌”的光环,心理压力太大。他担心中考考不上华师大一附中,会被别人嘲笑。家长几次劝说和“恐吓利诱”都无法让孩子平静下来。父母担心孩子会做出过激的事情,只好答应孩子不再上学。
张震没有放弃。她建议屈原的父母带孩子出去一段时间冷静一下。并同意胡水生总统的意见,无论屈原考得如何,他都将被高中录取。
两个星期后,在外地“清脑”回来的屈原没有了压力,轻松地进入了书房。结果,张震不用开“绿灯”,小曲也考上了华师大一附中。
然而,事情并不那么顺利。高二的时候,屈原告诉班主任,国外有很多自学的人,他愿意用自学来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
张震知道屈原的“过错”又犯了,于是又顺从了屈原,让他在家学习一个学期,只要求他期末回校参加考试。一个学期下来,小曲的成绩明显下滑。第二学期开始,小曲要求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给自己一个改变思想的台阶。直到高三,屈原才重返校园,投身高考。
屈原的父母非常感谢张校长对他们的尊重和厚爱。“如果没有遇到这样的校长,我们的孩子早就成了社会上的残疾人了。”
“每次看到一个孩子能敞开心扉,过上正常快乐的生活,我就放心了。”说到这里,张震脸上露出了笑容。
选修课:不要浪费每一份资源。
“学分制”作为一种教育管理理念,已经提出多年,但教育专家对其有自己的理解和定义。1996作为湖北省窗口学校,华师大一附中开始探索质量学分制这一重要课题。
直到2003年,武汉市教育局借鉴华师大一附中的做法,在条件相对成熟的31学校进行了学分制管理试点。一年过去了,少数学校还在等。然而,是什么促使华师大附中探索优质学分?张真正的聪明之处在于把握了学校丰富的教育资源。
但是,每个省市都有大量的重点中学,师资力量雄厚,生源优质,品牌良好,却很少有学校有勇气实施质量信用管理。
试行之初,很多家长和老师并不认同,甚至教育界的一些同行也不认同。“任何人都可以乘空对空。有两串,中考和高考。任何模式都只会流于表面。”湖北水果湖一所小学的校长说。
面对众多批评,时任副校长的张震以实际行动协助胡水生校长丰富了“学分制”的内涵。从最初的课外活动,到必修的社会实践课,最后形成全校选修课体系,华师大一附中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逐步建立起来。
学校实行学分制管理后,音乐教学一直是选修课中的特色课程。张震说,这得益于李岚清副总理视察学校后的指示。
1994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第一次视察华师大一中。他大力提倡音乐素质教育。“艺术教育对于塑造高尚的人生情操非常重要。音乐虽然只有几个简单的音符,却能谱写出无数优美的乐章。对于对艺术充满情感的人来说,犯罪率也会大大降低。”
李岚清的演讲给了张震很大的启发。她决定和华师大一附中的同事们一起发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革命。随后几年,华师大一附中推出了一套以课程学分践行素质教育的做法。
从65438到0998,李岚清副校长在走访了武汉的几所学校后,一直愁眉不展。他深有感触地说,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大惊小怪、好看,实际上应该深入下去,大做文章。当他再次踏进华师大一附中,看到学校实施质量学分制管理两年来取得的成绩时,不禁高兴地说:“这就是素质教育!”
1998起,学校增设科技选修课,引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2001,湖北省全面实施国家新课程计划,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扩招,学生的水平差异也在拉大。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华师大一附中开设了学科选修课,全面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2003年,国家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华师大一附中课程改革的方向。张震和他的同事们,结合多年的课程改革实践,重新制定了学校课程计划,规范了各个领域的课程。
“判断一个学校是否在搞素质教育,课程要求是硬条件。”张校长说。目前,华师大一附中开设的课程分为国家基础课、校本必修课和校本选修课三个层次。如今,学校已经开发了多达46门校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