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开展初中生德育有效性的研究

1.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道德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目的和行为的根本看法。可以说,教育观念是影响德育教学有效性的最根本、最深层次的原因。目前德育目标设置盲目,教学工作实效性低。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学校、家长头脑中形成的“唯分数论”,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因此,要增强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一方面,初中班主任要从当前社会文化发展趋势出发,提高自己的德育素质,明确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重视德育工作对初中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在职业道德方面,要以身作则,注重课堂和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从德育的角度,要坚定对美好事物的信念,加强对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德育研讨班”、“思想道德素养专题讲座”等德育思想和工作的培训,提高对思想道德文献和理论的理解,同时多关注“全国道德模范事迹”、“好人好事”等时政新闻,从中汲取思想和意识的精华。就德育责任而言,要明确德育的教育责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关心和引导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初中班主任要与各方面密切联系和配合,使学校、家长和社会形成实施德育的合力。当然,在对学生实施具体的德育教育中,学生家长无疑是班主任工作的最佳补充。因为班主任只在学校和课堂上关注学生的行为和意识,对学生课后在家庭中的表现一无所知。因此,建立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有效联系已成为实施德育的重要环节。比如班主任可以建立一个表格通讯录,上面有班上每个学生家长的联系方式,包括学生的家庭住址和家长的联系方式,整合家长的微信号或者QQ号,创建一个讨论组,可以方便班主任和家长联系。班主任可以要求所有家长在讨论组中描述孩子在家的表现和精神状态,最好附上学生在家表现的图片或视频,做到“图文并茂”。同时,班主任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状态。此外,在家长会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总结学生的思想品德情况,通过与学生家长面对面的交流,更好地掌握学生全方位的思想动态,更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

调整德育目标,丰富德育实施方法,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关键环节。德育目标不仅包括德育的目标和要求,还包括德育的内容和方法。因此,初中班主任在实施德育过程中应注意调整德育目标。丰富德育实施方式。班主任要改变德育理论知识的过度讲解和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德育实践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有较强的价值判断能力,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德育是一个非常宽泛和丰富的概念,不仅指价值观和心理素质,而且单纯依靠口头解释,学生很难深刻理解。班主任可以通过多种德育活动和实施方法,调动学生参与德育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道德修养。例如,班长可以在每周班会上举行主题活动,如辩论比赛、演讲比赛和德育文艺演出。比如以“团结友爱,和谐”为主题的演讲比赛,5-6名学生为一组,让每组选择团结友爱的内容作为演讲的主题,学生们可以在课后进行讨论。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演讲,最后让学生投票决定名字。演讲比赛结束后,班主任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颁发证书。中学生在活动中的排名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根据初中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的特点,让学生积极参与德育过程,调动学生对德育的兴趣。再比如,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去养老院、孤儿院做慈善工作,或者给贫困地区的孩子做爱心捐赠,比如把他们的课外书、衣服、文具带给这些孩子,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德育的实施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领会德育。

3.创新和拓展德育内容。选择恰当的德育内容是德育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对拓宽学生的思想道德领域有很大帮助。因此,初中班主任要根据纲要的要求和时代、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拓宽德育内容,培养公民意识,教会学生具有合格的社会意识、道德观念和文明行为,培养法律意识,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开展法制普及宣传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学生心理问题,引导和咨询学生心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民工的数量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