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学校作文

放学后,我在校园里走来走去,漫无目的地看着熟悉的校园。我思绪澎湃!在这所百年名校,我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但快乐充实的成长过程;我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还增强了自己的组织能力、自信心等素质;更重要的是,我也弥补了自己性格上的一些不足,提高了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我从一个稚嫩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懂事的小学毕业生,一个有着青春理想即将步入中学校园的少年。这个校园给了我太多。她就像我的另一个家。她就是我的学校——莆田实验小学。

2005年9月,我妈把我送到了这所学校,从那以后,我每天都在讲我学校的故事。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我记得我是一个高一不知道学习重要性的孩子。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十几分钟就能做完,我就是十点才做完,妈妈就在旁边,但我还是做的很慢。第二天发现忘了做作业,被老师骂了一顿。现在想想都觉得很好笑!到了初三,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改掉了这个坏习惯,学习方法提高了很多,学习成绩也变得优秀了;在同学和老师的影响下,我逐渐变得自信,上课积极发言,课后和同学愉快交流。每一天,我都在这个校园里快乐地成长。现在的我是父母眼中的快乐孩子,是老师眼中的三好学生,是同学眼中的好朋友,但在我眼里还是一个有很多缺点的小女孩。五年多的时间里,我在学校的摇篮里茁壮成长,捧着沉甸甸的奖项,可以见证我在学校五年多的成长。感谢学校所做的一切!

我在学校的五年多的生活将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回顾过去,我无比自豪,展望未来,我充满信心。让我用最真诚的话感谢我的母校:谢谢!我相信,母校的百年校庆将是一个承前启后、开拓创新的新起点!十多年前我第一次来到这里。那时候我还在上幼儿园,大家都被安排去学校参观。在我童年模糊的印象里,校园里有一些灰色的低层建筑,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老城区的特色,都很不起眼。但是,我和济南中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新世纪的夏天,我正式踏入了铁一中的大门,一个初中生。刚入学的时候,水泥做的破破烂烂、残缺不全的旧木牌匾,一副年久失修的样子,显得有些残破。情况和久负盛名的市中学地位完全不匹配,也不熟悉哪个工厂濒临倒闭。纵向看,校区内有两栋教学楼,新装修的中央花园气势恢宏,可视为园区标志性建筑。

接下来的初一军训,让我久久难忘。巨大的操场上堆满了黄土和碎石,明媚的阳光在操场上翩翩起舞,棱角分明的石头颗粒让所有人从头到脚都疼。这个游乐场就像万里晴空时的北非撒哈拉沙漠。风骤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使人失明;下雨天发现泥泞沼泽,往往堆积数日,让人难以涉足,望而却步。

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济南中学逐渐发展起来。印象深刻的中考入学考试,让这所学校一夜成名,传遍了齐鲁大地。这是一所有50多年历史的老学校。

如今的大门已经整修一新,建筑庄严肃穆,透露着济南中学严谨的治学精神。矗立在门前的图书馆科技楼像一艘蓄势待发的航船拔地而起,鲜艳的色彩充满了现代的创新。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操场,也换成了标准化的塑胶场地。

从初中到高中已经四年了。俗话说“区区一个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充满书生意气,骂方遒”。时光荏苒,岁月如金。曾经的同学朋友在中考中分道扬镳,踏上了新的征程。遇到的同学总是亲切的问我“我们是什么样的?”听了这些,我很感动,觉得能留下来很幸运。

繁重的高中课程让我喘不过气来。闲暇时独自看着对面的初中教学楼,感慨万千。走廊里调皮的身影似曾相识,教室里还在回响着田甜作文网123下一页老师的讲课。物是人非,摇曳如昨。我突然回来了,一年前的我还在那里没日没夜的奋斗,但目的简直可笑——希望能去几十米外的高中听讲座。

初中三年,我有幸认识了一群活泼开朗或者温柔内向的好同学好朋友。风格不同,但有爱心的老师传道授业解惑。这三年,有欢笑,有泪水,更有收获。“进入济南中学,做一个济南中学的学生,遵守济南中学的校规”。这里的老师用真情诠释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教书育人,德才兼备。

感觉济南中学的老师很厉害,每个老师肩负的繁重的教学任务很厉害,但是也有人喊累。老师们在课后无私地为学生们补课,老师们拖着疲惫的身体,用沙哑而微弱的声音讲课。我经常想,济南中学的老师是全市最敬业最无私的。济南中学全体师生都有一种特殊的奋斗精神,精神内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我很幸运目睹了这所学校的变迁。我是铁一中最后一名初中毕业生,济南中学高三学生。在过去的1000多天里,我亲身经历了重生的蜕变,感受到了幸福的感动。

习惯了在春暖花开的景色中流连,被沁人心脾的清香包围。

习惯了夏天在中央花园的亭子里歇息,每天静静的盯着金鱼。下一页是在清澈的池水中游泳,荷叶在暖风中摇曳。

习惯了在秋天的林荫大道上悠闲漫步,头顶上不时落下几片黄叶,我的脚下发出嗖嗖的声音。

习惯了冬天踩着厚厚的积雪,在操场打雪仗,停下来欣赏“裹着白,特别妖娆”的风景。

习惯了这个。

六十年,春华秋实,李涛芬芳。

60年来,大行往复。

在济南当中学生真好。衷心祝愿母校“培养一流人才,打造齐鲁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