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初中生写好作文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考试中占40%的分值,可以说占了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然而,我们的学生写作水平普遍较低,大多数学生都很担心,一谈到色变就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所以学生一看到作文就烦。老师呢?他们也害怕作文教学,因为尽管他们努力解释,学生仍然不知所措,不知所措。尤其是作文的批改,费时费力,却吃力不讨好。学生很难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所以老师和学生都感到无奈和懊恼。
具体是什么情况?我们来看看下面几组作文例子。我在高二的一次作文课上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我的母亲”的文章,结果如下:
一开始,同学A写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妈妈。我妈妈是我们最近的亲戚。她从小就在我们身边。她经常有闲暇,但对我要求很严格。”下面是一个关于他妈妈如何督促他做作业的故事。最后他说:“我妈妈很棒。我们要好好学习,报答她养育我们的恩情。”整篇不到300字,是流水账,满篇白话。
开头同学B写道:“我七八岁的时候,因为身体不好,妈妈经常带我去看医生。”然后第二段写的是我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发高烧,我妈背着她去看医生。在路上,我妈妈把所有的雨伞都搬到了自己那里。结果我妈被雨淋湿了,我很感动。最后一段写着“我非常感谢我的母亲。”结束全文。
同学C写得更好,开头是这样的话:“我妈妈是一个普通的职场女性,但她是我的人生导师。十五年来,是你,我的母亲,一直毫无怨言地陪着我走过。”然后下面几段详细描述了妈妈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如何自学的,让她克服困难,走向成功。比如她第一次写作文,因为经验不足,不懂语法,所以交了一张白纸。回家后把这件事告诉了她,她妈妈牺牲休息时间教她写作技巧,帮她寻找写作灵感,纠正错别字,直到深夜。第二天,她把作文交给了老师,老师表扬了她的好作文。她衷心感谢她的母亲。十三岁的我,不懂长大。我总觉得我妈发自内心的规劝是唠叨,和我妈吵了一架。后来无意中看到母亲在灯下哭泣,终于明白了她的心。最后一段写着“如果我能考出好成绩,知道做人的道理,我得感谢我妈。”结束全文。整篇文章通顺,细致得体,写得不错。
从上面的作文例子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写作水平参差不齐,差强人意。原因是什么?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学生读书太少,导致单词和词汇积累少。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即使不会写诗。”然而,近年来,随着考试指挥棒的魔力越来越大,学生们整天沉浸在“题海战术”中,注重考试技巧和能力,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去阅读大量的课外书。另外,现在中学生看电视剧多,玩电子游戏多,上网和QQ多,平时看报纸和散文,文学名著就更少了。所以缺乏平时积累单词的习惯,导致学生知识匮乏,无法用文字表达,动词化,甚至写出来的文章只有他自己知道,别人很难理解。比如一个同学写的。
二是学生生活单调枯燥,导致写作时题材匮乏,无话可说。
叶圣陶先生曾说:“写作离不开生活。生活能丰富到什么程度,就创作出什么文章。”生活是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来源,但现在中学生生活的方程式是“吃饭-学习-睡觉”,很平淡。再加上学生很少主动去了解社会和生活,所以学生总是写那些不新鲜的话题。比如同学b写的。
三、对写作缺乏兴趣导致对写作的恐惧。
有些学生因为学习基础差,很少尝试成功的喜悦,老师缺乏鼓励和批评,使他们害怕写作,只能仰望写作,而不能积极投入写作的实践。久而久之,他们对写作的厌恶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写好作文只是天方夜谭。
第四,学生基础知识不足,导致作文缺乏方法,跑题。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学生没有掌握基础知识,以及词汇、句型、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是很少的。所以现在的中学生都有一个通病,就是一接到作文题,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不管作文合不适合题目,不是错别字多就是句子多,更别说什么思路、写作方法、技巧了。总之,交作文就够了。
面对中学生写作中的此类问题,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摆脱写作的困境,步入写作的良好局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但是现在很多学生对窗外的事情充耳不闻,专心看课本。他们认为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就够了,很少看课外书,所以缺乏写作素材和写作参考,这让他们害怕写作。要想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就必须积累写作素材。因此,我们应该通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一)阅读与写作的内在关系及其相互影响
阅读和写作密切相关。古人云:“读书如写字。”形象地体现了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阅读与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并行发展。读书多,阅读能力强的人,往往能写出精彩的文章。读书少的人肯定不会写文章。相反,如果一个人觉得写几个字都不好意思,哪里还会多读书?同样文笔好的人,往往比一般人读的书多,读文章的能力一定是一般人望尘莫及的。司马迁通读古籍,撰写史记,被鲁迅誉为“古今绝唱,无韵”。李白、杜甫、王维等文学造诣非凡的人都读过一万多卷!钱钟书博览群书,精通中西文学,作品精彩。例子数不胜数,都说明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
吕叔湘先生说:“一旦你学会了阅读技巧,写自己的文章就不难了。”这也说明了阅读和写作的密切关系。从能力构成的基因和思维转化过程来看,中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规律是“积累——模仿——借鉴——创造”。。积累是作文素材的积累,包括生活经验积累、知识技能和语言积累,而知识技能和语言积累又会依赖于阅读。学生通过阅读,学习文章写作规律和各种写作技巧,积累大量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和借鉴,将他人名著中的技巧、语言、思想、手法和典型事例灵活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从而完成文章写作。当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摆脱模仿和借鉴的拐杖,独立创作。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又有助于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思维记忆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其知识技能和语言的积累,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这样,阅读和写作就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①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切脑力劳动都取决于兴趣。”所以,如果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就会失去求知的欲望,学习效果也就无从谈起。由于现代信息的发展,人们日常使用书面语的范围和频率远不如口语。有了电视,人们直接面对五颜六色的电视画面。有了电脑,人们可以玩刺激的游戏或在QQ上聊天。有多少人对阅读中外名著感兴趣?有多少人讲述了这些名著的故事?尤其是中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因此,要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兴趣就是动力。子曰:“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说的是兴趣对学生意识形成的作用。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研究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心理。在指导学生阅读时,采取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健康的阅读兴趣。比如组织学生课外阅读的时候,要组织学生交流,让他们谈谈阅读这本书和这篇文章的独特感受、体会和感悟,就像通常说的1000个读者有1000个哈姆雷特一样。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对文章的体验和感受也是不同的。说得好的要充分肯定,说得不好的要纠正。这样,师生相互讨论,变“集中讨论”为“集体讨论”。如果学生体会到探究问题根源的乐趣,开始尝试自己阅读,就会获得丰富的知识,阅读兴趣也会逐渐增强,听说读写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②同时要注意培养阅读习惯。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好习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自学能力的内容和标志之一,也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前提。这充分说明了培养阅读习惯对语文的重要性。
首先要培养学生边读边写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文笔。”在阅读的过程中,把自己不懂的单词和句子记录下来,然后用参考书或者请别人解答,效果会好很多。这比单纯依靠老师“填鸭式”强多了,也要培养学生随时记录阅读体验的习惯。这些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很有帮助。
其次,要培养学生提取和积累的习惯。大文豪苏轼主张“伯正而欲取之,厚而薄之。”让学生养成提取积累的习惯,就是为学生的“正确模仿”做准备。鲁迅先生曾说:“你必须像蜜蜂一样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咬一次,收入就很有限了。”这些都说明,积累在作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的同学开始写,能够一气呵成,写不完。原因是要在积累上下功夫。在阅读中,我们有意识地收集整理阅读材料中的词、句、名言,材料丰富。很多同学写的哑口无言,只好“看题目轻叹”。根本原因是物资匮乏,肚子空空如也。仓库储存材料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所以要培养学生积累材料的良好习惯。
第三,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某事物或某项活动时的愉悦和兴趣的激发物。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
第一,善于发现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俗话说“不是这样的。”要学好一件事,兴趣至关重要。它是获取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自觉动机,是激发和促进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推荐发表文章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我一定要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而且每次写作文,我都要求学生认真对待,贴一些优秀的作品,在课堂上大声朗读。哪怕一个字用得好,写了一个精彩的开头,我也会由衷地称赞,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记得有一次,我班一个成绩不好的同学,平时写作文句子不合理,用词不理想,字数不够。有一次,我发现他的作文选材不错,很新颖,就专门给他做了指导,然后在作文评课上动情地读了他的作文,肯定她的进步,建议全班同学向他学习。从那以后,他的写作态度积极多了,每次都能写够字,有时候还会认真看一些课外书。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写作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二,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俗话说“十指不一”学生写作水平不同是正常现象。“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让好学生吃饱了,差学生吃不起,也会让学生失去兴趣,产生消极的心理和行为。所以我每次写作都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提出不同的要求、任务和分类指导。好学生鼓励他们参加各种作文比赛,积极给报刊投稿,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降低对差生的要求,降低难度,让他们通过努力达到一个小目标。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第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善于思考、用心感受世界的习惯。
作文来源于生活,我们身边每天都有无数的新鲜事发生。可惜有的同学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所以有些同学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话可写。他们像挤牙膏一样想一句一句写,往往字数不够。原因大多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或者不习惯思考。鲁迅说:“要创作,必先观察。”只有丰富的材料可用。可以自由写文章。我们是活生生的人。其中,有大量的文字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无穷无尽的。“问渠何处如此清,因有活水之源。”观察是从生活源头学习,获取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不是身边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热爱生活,时时处处和愿意生活的人一起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丑。思考人生,对观察到的现象多问几个问题。这样才能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和独到的见解。总之,观察生活越仔细,描述的东西就越生动。所以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善于思考、用心感受世界的习惯。
第五,帮助学生总结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1.教学生写作技巧-设置漂亮的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个醒目的标题是一篇文章最吸引眼球的亮点。为了使题目美观新颖,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以下方法:a .引用。直接引用与材料中心一致的诗词、名句、歌词、谚语、广告、标题。这种短文引人注目,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比如世界上只有一个好妈妈。b .修辞风格。也就是说,修辞格是用来拟标题的,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借代等方法。用这种方法拟标题,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比如一篇以“环境保护”为题的作文,题目可以是“树的叹息”。c .标点符号。标点是无声的语言,标点是文章的标题。它能使文章新颖独特,引起读者的兴趣,看它是什么。比如生活-?》。
2.提供战略方法的指导——写开头和结尾。古人把文章的开头叫做“凤头”,文章的结尾叫做“豹尾”。好的开头引人注目,给热度一种声音感。好结局,如果她只是转过头来微笑,有一百个咒语。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写好开头和结尾呢?我们可以提供一些方法。比如开头的写法:①巧妙运用修辞,展示风采,悬念入题,引人入胜,抒情开篇,感人肺腑,转入正题,生动深刻的描写入题,自然真挚。结尾方式有:①自然收尾;②点睛之笔;③自始至终呼应;④警句;⑤抒情讨论。
3.要写好作文,必须指导学生锤炼文字,善用修辞,为文章增光添彩。子曰:“无字之言,不远矣。”优秀的作品一定是“富于文采”的,那些文字平淡、沉闷、丑陋,像“乞丐”的文章,自然被抛弃。这就决定了我指导学生作文的前提:中学生先要耀眼,后要平淡自然。作为一个作文初学者,在写作文的时候,总是要用丰富的词汇和优美的文字吸引读者,才能在作文中得高分。因此,要写好作文,必须指导学生锤炼文字,善用修辞,为文章增光添彩。
简而言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仅需要语文教师大胆改革,更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扬长避短,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提高写作水平,让“写作教学是老大难”永远成为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