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初中学生
台湾省社会趋向少子化,低出生率使得新生儿数量逐年减少,也逐渐冲击着台湾省的教育市场。根据教育部在民国一百年所做的预测报告(2011),台湾省115学年度(2026年8月-2027年7月)的初中学生总数将只有493884人,当年的新生人数也只有162000人。这波初中新生负增长在第99学年加剧,因为初中新生负增长在第93学年(2004年8月-2005年7月)加剧,这也意味着高中新生负增长将在第102学年(2013年8月-2065 438+04年7月)爆发。学生人数的减少意味着学校将面临转型甚至合并的局面,这将进一步加剧教师过剩的问题。
根据《国家教育法》第12条规定,普通班实行小班教学,每班32人左右,有一名导师负责监督上课。按照随机选择的原则安排上课,但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分组学习。学校可以根据初中生的智力测试结果,采用S形排列、公开抽签、电脑随机数的方式安排班级,转学生也采用抽签的方式决定进入班级。小组学习方面,自然与生活的英语、数学、科技有限,以两三个班为一组进行小组教学。强化班是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而违规设置的,普通班成绩优秀的学生被集中在班级里。但由于操作方式类似于在校园内开设补习班,被教育部明令禁止。
在特殊教育方面,民族中学可以开设资源班或特殊教育班,为有听力障碍、语言障碍、视力障碍、智力低下、阅读障碍、自闭症等身心障碍的学生提供资源辅导。资源班的学生在普通班就读,平时在普通班上学,只在部分时间段在资源教室接受辅导。特殊教育班学生在特殊教育班就读,作息按照特殊教育班作息时间表执行。初中除了以学业为主的普通班外,还可以有属于特殊教育的“艺术才艺班”(音乐、美术、舞蹈)、“民俗班”、“体育班”等特殊特长班。学校要开设艺术才艺班、体育课,必须将教学计划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批,然后才能申请入学鉴定,每班不得超过30人。99学年度艺术类人才311班,学业优秀124班,一般智力优秀49班,未分类天赋资源34班,其他特殊人才4班。根据艺术教育法,第101学年的年度艺术天才班将回归普通班教学模式,取消天才班组长,班级导师减少为1名和2名专任教师。
班干部通常由学生自己选出,以班长和副班长为首,有纪律、艺术、卫生、体育、总务、环保、信息、图书、咨询和娱乐等方面的领导,协助学生、教师和行政人员处理班级的日常共同事务。这些科长没有性别限制,但初中生还是经常认为男生适合担任班长、学科科长、体育科长等领导职务。认为女生适合副班长、美术科长、总务科长等辅助岗位。这不一定是性别歧视,而是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导致选举和沟通中的应对方式不同。相对而言,良性的师生互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性别意识,让不同性别的学生和谐相处,和谐互动,因为教师的学风和班级管理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在性别问题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台湾省初中校服有季节。夏天男生穿短袖衬衫短裤,女生穿短袖衬衫百褶裙。男生女生的冬季校服是长袖衬衫和长裤搭配外套或毛衣。为适应气候变化,维护学生身体健康,学生校服换季日期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学生可根据个人需要增减衣服。校服是学校自己设计的。教育部没有规定校服的样式,但衬衫上通常绣有校徽、学号、姓名和年级。有些学校还规定了鞋袜的款式(如白色鞋袜)或配饰(腰带)。初中生必须穿校服或运动服上学,学校通常禁止学生穿便装上学。
日据初期,台湾省立学校没有校服,公学学生的主流服装是双排扣衬衫、裤子和软布鞋。随着新学制的出台,大正八年(1919)的台湾教育令开始要求学生穿“日式西化”的棉制服,男生制服为立领衬衫,内有五粒纽扣,长裤及膝,黑皮鞋;女生制服上衣是水手服或者白衬衫配蓝色背心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应对战争避难的需要,台湾省的学生制服改为“国防色”草绿色,女生制服出现连体裤、工作裤等实用款式。这个时候校服规定不严格,学生随便穿。
台湾光复后,制服样式又改了。初中男生夏天穿白衬衫、大帽子、蓝裤子,冬天穿全身卡其裤。女生制服夏天是白衬衫和百褶裙,冬天是卡其布上衣和深色裤子。民国五十七年(1968),台湾省面临第一次教育改革。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初中的校服基本保持以前的样子,但设计是全国统一的,学校可以加配饰(比如夹克)。1980后,社会风气趋于自由,开制服的呼声很多。所以民国73年(1984)授权学校自行制定校服样式,以“整洁、简约、大方”为原则,无异于解禁校服。台湾省初中的辅导体系以导师为核心,与学校、老师、家长、专业咨询机构合作。根据《小学和中学班级设置和人员编制指南》第四条规定,265,438+0班以上的学校必须有一名专职导师,普通教师也可以担任导师,协助辅导工作。按照法律规定,初中要设立辅导室,下设辅导组、信息组、特殊教育组等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成员若干人。咨询室应配备个人咨询室和团体咨询室,以满足业务需要。
青春期初中生比其他生命周期的学生有更多的心理咨询需求,但也更难给予咨询,因为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往往涉及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初中生和成年人的区别在于咨询动机不同,认知理解能力也不同。他们普遍不信任成年人,容易与成年人设定的规范发生冲突,却不知道如何准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所以初中大部分辅导员都会采取联盟策略。辅导员和学生不是治疗和被治疗的关系,而是面对问题的盟友和伙伴。靠得更近,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从而达到咨询的目的。
2000年后,台湾省开始呼吁制定《学生辅导法》,使学生辅导合法化。因为根据《国家教育法》第10条的规定,非辅导教师的普通初中教师也可以担任辅导职务,这很容易导致教师专业知识不足或者辅导教师不足。教育部召开了多次听证会,听取各方意见。虽然我们已经获得了关于修改法律的必要性的* * *知识,我们也认为咨询有助于制止校园欺凌,但我们仍然没有获得关于许可导师,专门立法和制度改革的* * *知识,所以学生咨询法仍然只是一个草案,没有法律地位。台湾省初中普遍鼓励学生加入社团,每周至少有两节课是“联合班级活动”。虽然九年制课程没有明确规定社团课程,但大多数学校仍然维持1983年颁布的课程标准(1994),鼓励学生加入社团。这些学生社团都是自愿的,不分班级,但是需要老师到场指导。初中生社团的类型可分为学术类、艺术类、娱乐类、科技类、体育类、服务类、联谊类七大类,其中以学术类、艺术类、娱乐类、体育类为主。
青春期的初中生特别注重人际关系。对于初中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同龄人,而不是家人或老师。因为同辈群体对初中生的影响很大,他们会努力融入群体,期望被同辈群体接纳。在参与方面,学生每周参加社团活动越多,人际关系越好,情绪变化越稳定。社区干部对社区有很好的向心力,在性别上女生比男生对社区参与更满意,男生相对容易出现人际交往问题。但不论性别,年级越高,社区参与程度越低。这种现象不分年龄,从小学到大学。
初中的社团活动虽然受到政府、学生和家长的鼓励,但由于天气、管理不善、校园活动、考试、借调补课等原因,经常被挪用或取消。此外,初中的学生社团往往面临场地、经费、设备、师资的短缺。这主要关系到学校是否重视学生社团的发展,因为学校可以选择资助学生社团多少资源,甚至可以控制社团时间的长短,这对学生社团的发展影响很大。